俞敏洪
高考蘊含了一種精神存在,而這種精神存在和精神力量,恰恰是我們參加高考的人,或者是理解高考的人所應(yīng)該擁有,并能從中間汲取營養(yǎng)。
我對高考一點都不陌生,因為我本人參加過三次高考,盡管當時考試的內(nèi)容和今天考試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但是當年我參加高考的緊張程度,可能要遠遠大于現(xiàn)在要參加高考的同學們,因為當初的高考是每一百個人只能錄取4到5個人,今天的高考大概每一百個人能錄取50個人左右,也就是說現(xiàn)在上大學的可能性比當初要高很多。但即使這樣,依然有很多人在高考面前非常緊張,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學,而是因為自己能不能考上好大學??梢哉f在中國優(yōu)質(zhì)的大學資源,是非常的緊缺,資源的緊缺導致每個人都希望能進入帶來最好資源的大學、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到今天為止,凡是想考入中國名牌大學的學生,依然和當初我們一樣緊張和焦慮。
毫無疑問,中國高考制度對于人才的選拔是有缺陷的。總體來說,因為這個選拔,大家都基于“高考的成績”。眾所周知,高考成績或上名牌大學都沒有辦法決定人的一生,中國有很多著名企業(yè)家和成功人士并沒有上過好的大學,而很多上了好大學或者名牌大學的人,也并不一定在人生中或事業(yè)中取得必然的成功。所以,高考作為中國唯一的選拔中國學生作為人才進入高等學府讀書這件事,是有缺陷的。但是這樣的缺陷,依然沒有辦法阻止高考,原因就是除了高考之外,在中國其他所有的評價標準中,要么失去客觀,要么有大量作弊空間,這對所有人可能意味著不公平。到今天,高考依然是面對所有孩子們最公平、也最透明的一項考試,盡管高考有很多的弊病,但高考也蘊含了一種精神存在,而這種精神存在和精神力量,恰恰是我們參加高考的人,或者是理解高考的人所應(yīng)該擁有,并能從中間汲取營養(yǎng)。
關(guān)于高考,我下面有五個觀點:
第一,高考是所有人奮斗的燈塔?!叭恕睍r時刻刻都應(yīng)該要有燈塔在前面指引前行。有時候會有一些成年人或者老年人失去方向,就是因為他們在未來已經(jīng)沒有太多的奮斗目標。但對于年輕人來說,高考是進入中國優(yōu)秀大學唯一途徑這件事,毫無疑問是現(xiàn)在初、高中生心中的一座燈塔,因為有了這樣一座燈塔,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前行;即使沒有辦法到達燈塔的頂部,我們也必須要離燈塔更近一步。所以,心中有燈塔的人,內(nèi)心是有方向的、是明亮的、是透明的。每一個高考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高考中應(yīng)該付出什么樣的努力,要朝什么方向而奮斗。能不能最終到達燈塔的頂部不是我們所關(guān)注的,我們所關(guān)注的是內(nèi)心有這么一盞燈,只有奔向這盞燈才有生命下一段的旅程。
第二,高考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改變命運的一次努力。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人生中能夠改變命運的次數(shù)并不多,每一次改變命運都需要一次“拐彎兒”或者是一次“飛躍”才能夠做到。比如說在我的人生中間,從一個農(nóng)村孩子經(jīng)過三年高考最后進入北大,這毫無疑問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最大努力。對于很多人來說,尤其是農(nóng)村、邊遠地區(qū)的城市或是小城市的孩子來說,他們經(jīng)過高考這件事后能夠走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站在中國大城市的立足點上面向世界,毫無疑問是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努力不僅僅是一次考試的成功,更是眼光、態(tài)度的改變,以及學識的改變,最重要的是膽識和見識的改變,因為當你進入不同的領(lǐng)域以后,逐漸增加不同的見識,由此開始探索世界也會使你的膽識大增。所以不管是知識的改變、見識的改變,還是膽識的改變,都是我們?yōu)榱烁淖冏约好\的一次努力,而這次努力的開端就是——高考。
第三,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是在社會階層中的一次挑戰(zhàn)。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有很多次變遷,曾經(jīng)的帝王社會,帝王下的貴族社會、士族社會等。社會階層、社會財富,以及社會權(quán)利曾經(jīng)是不向普通老百姓開放的,比如說漢朝、晉朝的時候,都是士族大家族在統(tǒng)治中國。但在唐朝,尤其是在宋朝,突然有了科舉制度??婆e制度有點像今天的高考,盡管比現(xiàn)今的高考更加狹隘,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科舉制度,像蘇東坡這樣出于普通老百姓家庭、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的人,最后終于能夠通過科舉走進中國管理階層,由此向中國階層的固化提出挑戰(zhàn)。當然,今天的高考也起到了這樣的作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工人家庭的孩子,能夠考入到北大、清華這樣的高等學府中,就能進入到頂尖的人才階層,在這樣的階層中能夠為國家、為社會進步付出努力。我們可以通過高考向凝固的社會階層提出挑戰(zhàn),使我們能夠進入到社會精英人士或者是為社會做貢獻人士的階層中,由此帶來階層的變化,也由此帶來機會。在目前的中國,想通過普通的努力,在社會中來撬動社會的變化難度是非常大的,但是通過高考進入中國的名牌大學,進入有影響力的社會階層來撬動中國社會的變革,就變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第四,每一個參加高考的學生都在為自己爭取資源來拼搏。我想表達的“拼搏”并不是高考分數(shù)的拼搏,也不是高考每一門課程的拼搏。而是高考分數(shù)累加起來而能進入什么樣大學的拼搏,更重要的是進入什么樣的大學,就意味著這所大學背后所有的資源,都在未來能夠供你所用。試想一下,如果你進入北大,和進入一個地方大學或是地方師范類大學的人相比,那后者只能利用當?shù)氐馁Y源。我曾經(jīng)去過某個城市,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母刹總兇蟛糠质钱數(shù)啬硞€大學畢業(yè),但是在這個城市之外,我想要找到這個大學有影響力的人物,就幾乎是寥寥無幾。但當進入到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上有國家領(lǐng)導、著名科學家、著名企業(yè)家,還有各個地方的領(lǐng)導和優(yōu)秀老師,以及各種能夠調(diào)動資源的人,這就意味著北大、清華這樣學校后面的資源是可以供你所用的,所以實際上高考不僅僅是為自己的分數(shù)作出努力,為自己進入名牌大學作出努力,更重要的是為這個大學背后所擁有的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為你在未來為國家、社會做貢獻,提供更多的幫助。這絕對不是世俗,因為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純粹個人成功的事情,成功一定是個人、社會、資源累加而成的成功。因此請記住,高考不僅僅是為了光宗耀祖、衣錦還鄉(xiāng),更是為了當你覺得有能力為自己爭取到更多資源的時候,能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五,參加高考是不愿意放棄自我的一種鑒證和一種努力。毫無疑問我們可以放松一點,考一般普通大學甚至不考大學現(xiàn)在都餓不死人。那為什么我們還要拼命的希望通過高考去證明自己,通過高考進入到更好的大學?這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原因是,我們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個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人;我是一個全力以赴去努力、去爭取自己最優(yōu)秀狀態(tài)的人;我是一個通過不愿意放棄和爭取優(yōu)秀,讓自己達到下一個臺階、下一個境界的人。這種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努力和見證,恰恰是人類的生命活力所在,也是一個社會的進步核心所在,所以我個人覺得盡管高考本身有缺陷,但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中間,在其他缺乏公正、開放的評價體系之下,高考毫無疑問是每一個人奮斗的前提條件,也毫無疑問是目前在中國社會中公正的評價個人的才能的一種系統(tǒng)和體系。這套系統(tǒng)的體系需要不斷的改進,以期達到更加公正透明客觀的標準,但是不能因為高考本身有缺陷,就來否定高考尤其是否定高考背后的“高考精神”,所以“重燃高考精神”不僅僅是為了高考本身,更多是表明了奮斗背后的不屈不撓,表明了奮斗背后的不離不棄,表明了奮斗背后要證明自己的未來、開拓一條更加廣闊的道路。這條廣闊的道路通向了祖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