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2)薛靜
1.1 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直腸癌癌痛患者7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9~76歲,平均(50.4±7.2)歲;TNM分期:IIIa期18例,IIIb期10例,IV期7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30~75歲,平均(50.1±7.5)歲;TNM分期:IIIa期18例,IIIb期11例,IV期6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直腸癌;②疼痛評分>5分;③近期未服用鎮(zhèn)痛藥物;④知情同意,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虎诤喜⑿母文I等臟器疾?。虎蹏乐馗腥?;④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者。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理分期等資料上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給予患者健康教育,評價患者疼痛情況并記錄,按照疼痛三級鎮(zhèn)痛階梯進行鎮(zhèn)痛治療,加強患者對疼痛知識的認知,予以用藥指導,積極觀察處理不良反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以全程疼痛護理干預:①建立全程疼痛護理小組,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物滴定治療,并每8h進行一次全面疼痛評估,根據疼痛評分情況增加或減少評估次數(shù)。②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癌痛相關知識,提高認知,并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告知其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積極觀察處理不良反應,根據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供相應的心理指導,提高服藥依從性。③于病床前懸掛疼痛評分量表,指導患者每8h進行一次自評,若自評得分≥4分應及時告知醫(yī)生,通過該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④盡量將癌痛患者安排在環(huán)境安靜、人少的病房,將治療安排在服藥后1~2h,在日常生活護理時注意動作輕柔,同時積極預防鎮(zhèn)痛藥物不良反應,例如對于服用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可使用乳果糖等藥物預防便秘,初次服用阿司匹林可予以多潘立酮等藥物預防惡心嘔吐。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負面情緒進行評價,均有20個評價項目,以50分為界值,≥50分為焦慮或抑郁。②采用自制依從性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服藥依從性,共8個評價項目,共8分,6分及以上為依從。③觀察兩組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處理研究數(shù)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負性情緒變化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抑郁和焦慮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負性情緒變化對比(±s)
附表1 兩組負性情緒變化對比(±s)
組別 n SDS評分 SA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5 62.4±4.7 34.1±2.9 61.5±5.4 36.2±3.3對照組 35 62.5±4.3 46.2±3.8 60.9±5.1 47.4±4.7 t - 0.092 14.975 0.477 11.537 P - 0.926 0.000 0.634 0.000
附表2 兩組服藥依從性及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率對比[n(%)]
2.2 兩組服藥依從性及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服藥依從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爆發(fā)性疼痛比例明顯比對照組更低(P<0.05)。見附表2。
全程疼痛護理干預主要通過針對性地解決癌痛治療過程中的相關影響因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服藥依從性,降低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率[1],具體包括:①通過建立全程護理小組來制定并實施護理計劃。②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升患者認知及配合度;通過疼痛自評能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③通過不良反應預防能夠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改善比對照組更明顯,服藥依從性更高,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率更低,說明全程疼痛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服藥依從性,減少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
綜上所述,全程疼痛護理干預能夠改善直腸癌癌痛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服藥依從性,緩解疼痛,降低爆發(fā)性疼痛發(fā)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