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張愛玲筆下三個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擁有變態(tài)心理的曹七巧,在外界的壓迫和自身的封建思想下一步步走向了一個讓正常人“直覺地感到那是瘋?cè)恕钡牡夭?;擁有自救精神的白流蘇,在庸俗的人性中,懷揣對愛情的希望,在炮火中獲得自救與愛情;生活在欲望之都的葛薇龍,一步步靠近欲望編制的陷阱,被愛情、親情玩弄,最終被吞噬。
關(guān)鍵詞:張愛玲;變態(tài)心理;自救精神;欲望之都
張愛玲,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異類”,以荒涼的底色、鋒利的語言刻畫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在這些女性身上顯露出來的是她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價值觀念,封建思想禁錮下迸發(fā)出的無限欲望、丑陋社會操控下激發(fā)出的斗爭、反抗。張愛玲曾經(jīng)說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美好只會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p>
一、《金鎖記》中的曹七巧——變態(tài)心理
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我的小說里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彪m然不徹底,卻又是認(rèn)真的。這種人物就是“中間人物”,是充斥于凡間生活的“蕓蕓眾生”。
曹七巧,一位生活在封建家族中的,有名無分的二奶奶。出生低微、卑賤決定了她一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性格潑辣致使她處處不容人,與人爭鋒相對,別人鄙視、嘲笑的眼光也使得她的心理發(fā)生了扭曲和變態(tài)。她是一個血肉豐滿,既讓人憎恨又讓人同情的人物,他扭曲、變態(tài)的性格并不是瞬間定格而成的,而是她生活在一個必然帶著與身俱來的,弱勢群體的身份和立場,以及由性別利益決定的時代, 這一切都讓曹七巧由一個正常人走向了一個讓正常人“直覺地感到那是瘋?cè)恕钡牡夭健?/p>
七巧有對愛情的憧憬和欲望,在癱瘓丈夫去世后的她分得了一大筆錢財,這讓在情欲失敗后的她成為了一個財欲奴,也讓她在金錢中找到了一份快樂,七巧為了守護(hù)住她的金錢,她拒絕了所有的性誘惑,在苦悶、壓抑中不斷地掙扎。她也是封建時代、封建婚姻的犧牲品,心理的扭曲和變態(tài)讓她葬送了自己兒子和女兒幸福美滿的婚姻,她知道所有的人都憎恨她,她開始像個“瘋子”一樣的生活著,倦怠著......這些所作所為都是曹七巧作為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女性對社會“病態(tài)”的報復(fù)。曹七巧大半生“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作品在本質(zhì)上其實是一種對人性發(fā)出的一種宿命式的吶喊,將人性逼迫到了一個無處可退的境地,同時也是對人性的拷問和鞭撻。
對于七巧來說外界的威脅就是封建等級社會和男尊女卑的關(guān)系,本性就是在自身得不到某種愿望時所迸發(fā)出來的邪惡的欲望和扭曲變態(tài)的心理。張愛玲把死亡給了這樣一個女性,作者讓她在極度丑陋、毫無人性的世界里消失,對七巧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不用做一個在別人眼里“不正常的人”。在結(jié)局的最后,對七巧的死亡有這么一段描寫:“七巧挪了挪底下的荷葉邊小洋枕,湊上臉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淚她就懶怠去揩拭,由他掛在臉上,漸漸自己干了?!弊髡咴谧詈筮€為七巧留下了一滴掛在臉上的眼淚,其實作者對七巧的悲憫也是一種女性終于突破束縛的枷鎖的解放。
二、《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自救精神
張愛玲有意識的反愛情故事,以愛情的世俗性消極愛情故事的神圣性和純潔性,一再告誡女人的只有“小說里的戀愛,哭泣,真的人生里是沒有的”。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當(dāng)時的封建時代離過婚的女人是會受到道德的譴責(zé),她是靠著自己賭博的青春換來了自己希望的愛情。
她庸俗,可以隨心所欲地灑落人性的瑣屑處,可愛、可恨、可憐、可卑、可鄙、可親、可信。一座城促成了一段婚姻,香港淪落事件是她愛情的宏大背景,而她與范柳原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一種特殊的“戰(zhàn)爭”心里——是男與女的“戰(zhàn)爭”、生與死的“戰(zhàn)爭”、愛與恨的“戰(zhàn)爭”,更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人性與人性之間的戰(zhàn)爭。生活在封建時代的女性生來就帶著一種卑微感,是毫無主權(quán)可言,但這個女人卻從沒有放棄過“自救”,在范柳原面前可以以男性同樣的聰明,同樣的自私回?fù)魧Ψ剑仁箤Ψ酵督?,她也利用了自己的聰明、漂亮和善于交際的特點為自己爭取到了范柳原的好感,她不再是封建社會固步自封的典型,更像是跳出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圈套,正以一種強悍的智慧沖擊著封建社會的高墻。
這個女人是在自救,但她無論怎么也磨滅不了人性中的庸俗,對于范柳原的愛是負(fù)擔(dān)也是一種挑戰(zhàn)。沒有婚姻的保障而想要去長期的抓住一個男人,但是她卻不想主動投懷送抱。她生活在一個勾心斗角的家庭以至于他對任何人都存在一份戒備之心,她什么也沒有,有的只是她對自己的保護(hù)和底線。這也能明白為何她的人性中一直都存在一份自私,因為這是保護(hù)她的一道屏障,如果逾越了這道屏障,那么,一個反抗封建社會,想要自救的失敗的女性。
張愛玲說過:“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他們是自私而又善良的,是平凡而又偉大的。范柳原最后終于接受了流蘇,但此時的流蘇內(nèi)心還是有點惆悵的,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悲歡離合,過去的生活告訴了她:人生還是“不問也罷”!人生是蒼涼的,因此流蘇還是“笑吟吟”的了。
三、沉香屑·第一爐香——欲望之都
欲望之都的女主人公——葛薇龍,因為在香港求學(xué)而投靠了自己的姑母,這次的投靠使得薇龍一步步走向深淵。梁太太想利用一些年輕貌美的女子來幫她獲取利益,葛薇龍的投靠無疑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既可以讓薇龍有一個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也可以圓了梁太太的美夢。
她來到這富麗高貴的新家就被這所吸引,她向往這種與總不同的生活,在不知不覺的慢慢走向了墮落的生活。她認(rèn)識了一個為人放蕩但很有錢的人喬琪喬,薇龍費盡心思的討好他,她認(rèn)為只有嫁給有錢人她才可以繼續(xù)過這種上流社會的生活。薇龍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開始出賣自己的靈魂,被欲望支配的她活的多么的累,被別人利用,一旦沒有價值就立即被拋棄,是多么的悲慘,這一切都源自于薇龍自己無限的欲望,可憐又可悲。
她無疑又是一個被戲弄的女性玩物,雖然潛意識有抵抗,但是終究逃不過虛榮的欲望和現(xiàn)實帶給她的傷害。薇龍至始至終都沒有抵制住過誘惑,金錢的誘惑、肉體的誘惑,這也很直接的顯露出了人性中難以抵抗誘惑的一面,同時這也是不良社會對薇龍人性的腐蝕,一個普通的求學(xué)大學(xué)生,在沒有任何社會經(jīng)驗時,是很難經(jīng)受住人性的考驗。薇龍生活在現(xiàn)代的香港大多數(shù),是一個純的現(xiàn)代女青年,可是她并沒有現(xiàn)代女性的獨立意思和反叛精神,反而跟隨社會把他拉入深淵。張愛玲對于葛薇龍的描寫其實不止是表現(xiàn)她一個人的特點,也是代表了現(xiàn)代社會一群這樣的女性。
這時代,舊的東西在崩壞,新的在滋長中。張愛玲有一顆“冷酷”的心,這是很多人在讀完她的小說之后,不得不承認(rèn)的一種事實。愛情也是她對于女性人物刻畫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可以這樣認(rèn)為,無論一個人經(jīng)歷了多少滄桑,無論人情有多冷暖,人性怎么扭曲,她們在作者的筆下都會體驗到愛情,在愛情上她們都會顯露自己最為本質(zhì)的一面,一切的荒涼底蘊都為之添色。
參考文獻(xiàn):
[1]張愛玲:《傾城之戀》,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
[2]萬燕:《女性的精神——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張愛玲》,上海:同濟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
[3]余斌:《張愛玲傳》,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4]張愛玲:《創(chuàng)世紀(jì)》,《張愛玲文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5]金宏達(dá):《平視張愛玲》,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5年版。
[6]王先霈、胡亞敏主編:《文學(xué)批評導(dǎo)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