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62000)李艷華
重癥顱腦損傷在腦外科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類病癥,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交通事故層出不窮,因而造成顱腦損傷的病例也逐年增多[1][2]。此類患者在入院后通常需要執(zhí)行去骨瓣減壓術,但此手術的執(zhí)行可以造成患者腦積水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F(xiàn)階段的治療手段多為患者先接受腦室-腹腔分流手術清理腦部積水,半年后再予實施顱骨修補[4];如此一來,在接受多次手術后,不僅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以及經濟負擔會逐步加重,而且其承擔的風險也會逐漸增大。近來,有專家指出可在短期內為患者同期執(zhí)行顱骨修補聯(lián)合腦室-腹腔分流手術,為發(fā)揮該項手術的療效,需配合預見性護理措施[5]?;诖?,本文特針對我院近期收治的顱骨缺損伴腦積水同期手術患者56例展開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匯報。
1.1 患者的病例信息 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對象是選取于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顱骨修補聯(lián)合腦室-腹腔分流同期手術的患者56例,將其隨機分成基礎組與預見組,其中基礎組的男性患者為13例,女性患者為15例,年齡為17~68歲,平均年齡為(35.8±3.2)歲,預見組的男性患者為16例,女性患者為12例;全部患者均為單側顱骨受損,顱骨受損直徑為4~15cm,平均(9.28 ±1.74)cm;其中,額顳受損28例,額顳頂缺損11例,顳部缺損14例,額頂部缺損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礎病例信息的對比上沒有體現(xiàn)明顯差異,P>0.05,可用于本組的深入研究。
1.2 護理手段 基礎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的腦外科護理,具體措施包括:檢測患者的意識形態(tài)及瞳孔大小等其他體征;為患者做好術前檢查;于手術前一晚準備好皮膚,在術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護理并對其進行宣傳教育,直至病愈出院。預見組患者接受預見性護理程序,具體包括:①對患者的全身情況做系統(tǒng)評估,給長期臥床的患者換上透氣舒適的軟氣墊與潔凈被褥并定期給患者翻身變換體位。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為其講解同期手術的特點以及優(yōu)勢,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惑,排憂解難,助其建立抗病信心。③手術前一晚為患者剃頭清潔,術前2小時用75%酒精溶液清潔頭部皮膚,并用無菌頭巾包裹送入手術室。④術后加強巡查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術后3天內持續(xù)觀察患者的心電圖、呼吸與血壓情況;每小時觀察一次患者的瞳孔、神志等情況;每2小時為患者測量一次體溫;觀察分流管、切口以及敷料有無異常情況,并及時進行處理;定時給患者更換體位,避免手術部位長時間受壓。⑤患者頭皮下引流應保持無菌位置稍低于置管處;腦室-腹腔分流管應平穩(wěn)放置,以免扭曲或張力過大。⑥護理人員應每2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手術后6天給予被動的關節(jié)訓練,待患者的神志清醒后,協(xié)助其進行緩慢的床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以患者可下床獨立行走10分鐘以上為最后的康復目標。
1.3 療效的觀察與評判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包括療效顯著:患者腦部積水大幅減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所改善:患者病情有所好轉,腦部積水也有所減少;無效:患者的病情無好轉且腦部積水沒有減少。治療有效=療效顯著+有所改善。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化膿或炎癥反應;比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以及住院花費等;調查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評分等級包括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說明 本組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版本為20.0的SPSS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其中,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達計量材料,并行t值檢驗;計數(shù)材料以百分比呈現(xiàn),行卡方值檢驗,最后的組間對比結果以P<0.05作為衡量差距存在統(tǒng)計意義的標準。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預見組的有效治療率為96.4%,明顯高于基礎組的78.6%,P<0.05,詳見附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 預見組僅有2例發(fā)生并發(fā)癥,包括1例感染,1例分流管堵塞;而常規(guī)組有10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P<0.05,見附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住院花費詳見附表3。
2.4 對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預見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為92.9%,明顯高于基礎組的71.4%,P<0.05,見附表4。
附表1 患者的臨床療效
附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
附表3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住院花費情況
附表4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需根據(jù)疾病本身、治療方案以及護理人員多年的臨床經驗得出的綜合性護理方案[6]。該種方法的實施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預估,并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措施。與常規(guī)的護理相比,預見性護理可較大程度地發(fā)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提前做好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應對方案,幫助后續(xù)的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7];除此之外,該方案的實施還可調動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進而促進醫(yī)、護、患的和諧關系,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本組的研究對象是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該部位的損傷對患者的打擊頗大,加之顱腦手術的風險較高,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及其家屬鼓勵與安慰,為其建立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雖然同期手術的優(yōu)勢較為明顯,但術后并發(fā)癥仍然不可忽視。本組的研究結果顯示,預見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且發(fā)生不良并發(fā)癥的概率較低,僅有2例,說明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而言,預見性護理措施可有效地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而在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對比上,預見組的好評率較高,P<0.05,說明該護理方式比較受歡迎。在患者住院時間的對比上,預見組也有明顯優(yōu)勢,該組患者住院時間較短,說明其恢復較快。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運用在顱骨缺損伴腦積水同期手術患者中具有明顯效果,該方式的應用不僅使得患者較快地恢復,且并發(fā)癥較少;除此之外,患者的住院費用也明顯減少,其家庭經濟負擔得到減輕,更重要的是,患者對該護理方式的滿意度較高,因此,預見性護理值得在臨床上得到推廣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