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燕舞 徐素君徐曉敏 單曉雪 徐甜甜
浙江省溫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本文運用益腎保胎膏穴位貼敷對腎虛型先兆流產妊娠婦女進行保胎治療,取得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我院先兆流產患者8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9.56±2.28歲;陰道出血時間2~7天,平均2.30±0.48天;妊娠時間29~70天,平均45.39±3.57天;既往流產0~4次,平均1.85±0.42次。對照組平均年齡29.37±2.19歲;陰道出血時間2~6天,平均2.26±0.45天;妊娠時間31~72天,平均45.43±3.58天;既往流產0~4次,平均1.83±0.46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口服葉酸、維生素E等,同時給予黃體酮針20mg或40mg肌注,每天2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益腎保胎膏穴位敷貼,藥方:菟絲子、杜仲、續(xù)斷、苧麻根各10g,阿膠6g。上藥研磨成粉,加溫水少許,逐漸加熱,調成膏劑?;颊呷∽换蚋┡P位,露出腎俞穴,清水清潔后將藥膏均勻涂抹于腎俞穴,略高出皮膚,膠布敷貼固定,每次留置4~6h,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2周。
3.1 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B超與婦科檢查均證實為正常妊娠;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B超與婦科檢查均證實為正常妊娠;無效:癥狀未改善或加重,流產已不可避免或妊娠中止。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x±s,d)
3.4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x±s)
先兆流產屬中醫(yī)學“胎動不安”“胎漏”范疇。主要由于腎氣虛虧,不能充分溫煦和濡養(yǎng)胎元,沖任虛損,胎元不固,不能攝血養(yǎng)胎,導致胎漏或胎動不安[1]。治以補腎益氣,固沖安胎。中藥穴位貼敷是中醫(yī)外治法之一,該法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2]。本觀察選取的腎俞穴為任脈重要穴位,可調節(jié)神氣升降、出入、消長,因位于腰部兩側,與腎、脾、胃關系密切,故將中藥貼敷于此處有通經貫絡、調理臟腑的功能。益腎保胎膏中,菟絲子溫而不燥,益精血,補肝腎,固下元;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續(xù)斷固腎系胎;苧麻根涼血止血,安胎,解毒;阿膠滋陰補血,安胎。全方共奏補腎益氣、固沖安胎之功。
[1]曹寵華,聶清英.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西藥治療早期先兆流產30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3):207-208.
[2]李靜穎,葉利群,陳穎穎.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羽調音樂治療腎虛型早期先兆流產40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7,52(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