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蒙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是醫(yī)院將危重癥患者集中救治的特殊科室,患者身心承受者極大壓力,因而對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1]。人文關懷指的是“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護理理念,將醫(yī)學人文思想內(nèi)化到護理工作中,一切以患者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以全方位地照護患者身心需求[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64例ICU危重癥患者,旨在探討人文關懷在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164例危重癥患者。男97例,女67例,年齡41~82歲,隨機分為兩組各82例。對照組:男49例,女33例;年齡42~80歲(65.7±4.3)歲。觀察組:男48例,女34例;年齡41~82歲(66.0±3.2)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給予人文關懷,內(nèi)容包括:(1)體現(xiàn)人文關懷精神,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和意愿,采取適宜的溝通措辭和關切的態(tài)度,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進行溝通,并告知患者及家屬基本的護理技能和日常注意事項。(2)把患者的需求作為服務重點,提供便捷、舒適和人性化的服務,營造優(yōu)質(zhì)的ICU病房環(huán)境,包括合理安排病房設備和布局,保持病房清潔,定期通風,維持病房適宜的溫濕度。(3)ICU危重癥患者因生命受到威脅,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心理健康教育,耐心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想法,疏導其不良情緒,幫助樹立應對疾病的信心。同時可適當開放患者家屬探視制度,鼓勵其積極配合完成治療。
(1)采用SDS和SAS對患者焦慮和抑郁的主觀感受進行評估,分值和焦慮和抑郁程度呈正相關。(2)采用滿意度量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對本研究的護理效果(包括護理方法,護理質(zhì)量和護理態(tài)度等),進行滿意度評價,分別為非常滿意、一般及不滿意。滿意度(%)=本組(非常滿意+一般)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
選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SDS和SAS評分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設置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的SDS和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
表1 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
注:①同護理前比,P<0.05;②同對照組比,P<0.05。
組別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54.8±11.3 47.5±9.5①② 52.8±11.7 48.5±9.7①②觀察組 55.6±11.6 43.8±9.2①② 53.1±11.0 44.2±9.3①②
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較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ICU是醫(yī)院中危重癥病人的搶救中心,應提高ICU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以確保ICU危重癥患者生命安全。人文關懷護理正是由此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注重營造豐富的人文環(huán)境,將人文關懷要素與護理實踐相結(jié)合,尊重“突出護理、加強人文”的原則[3]。
研究[4]認為,大部分ICU危重癥患者除了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極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的情緒。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的SDS和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人文關懷護理可顯著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與文獻報道[5]相吻合。人文關懷關注患者在整個醫(yī)療過程中的精神體驗,可照顧患者的自身情感并給予相應的心理支持。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9%,顯著高于對照組(74.4%),表明人文關懷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
綜上,人文關懷應用于ICU危重癥患者,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并提高護理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