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君,山東省青島平度市實驗幼兒園高級教師。先后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培養(yǎng)人選、青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青島市優(yōu)秀教師、青島市幼兒園名師、青島市教學能手、青島市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有十余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刊物發(fā)表或獲獎;多次展示市公開課、優(yōu)質課;參與研究編寫的園本教材《綠色教育課程》獲山東省優(yōu)秀課程資源一等獎;承擔或參與了國家、省、市級多項課題的研究。
愛畫畫是幼兒的天性,“兒童畫”是幼兒的一種特殊語言。幼兒畫畫的過程,是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的過程。幼兒繪畫教學具有喚醒、激勵幼兒想象與創(chuàng)造,促進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繪畫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畫其所愛、畫其所想,按自己的興趣有感而發(fā)、由情而畫呢?遵循在體驗中潤情、融美的原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幼兒園繪畫教學“趣—境—美—評”的基本模式。
一、趣:激趣引思
教學的藝術就是運用有趣味的方式,喚醒幼兒的想象,誘發(fā)幼兒勤思、勤想、勤交流,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凹とぁ笔侵讣て鹩變簩W習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1.生活集趣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幼兒對生活的觀察越多,體驗越多,積累的清晰表象越豐富,越有利于繪畫創(chuàng)作。教師要經常帶領幼兒到戶外走走、看看,觀察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春天,在草地上嬉戲,看迎春花開;夏天,在種植園澆水施肥,觀察玉米抽穗、石榴結果、豆角掛藤;秋天,采摘果實,撿拾落葉,感受收獲的喜悅;冬天,堆雪人,打雪仗,體驗飛揚的白雪……這些來自于生活的真實體驗,將成為幼兒創(chuàng)作的豐富源泉。
2.玩中引趣
幼兒天性愛玩,從其興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滲透到繪畫教學中,更能調動幼兒參與繪畫的積極性。如在大班“我們愛運動”繪畫活動中,教師不是急于讓幼兒去畫,而是組織他們玩跳繩、拍球、賽跑等活動,在玩的同時,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分析人在做不同運動時身體的動態(tài)變化。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內容不同,幼兒作品表現的方式也不同,畫中的人物形態(tài)各異,活靈活現。
3.以疑激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能使幼兒在認知上感到困惑,從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成功的樂趣。在中班“油水分離畫——美麗的冬天”活動中,筆者先用白色蠟筆畫出物體形象,再用水彩顏料進行渲染,就在渲染的霎那間,迅速呈現出“可愛的小雪人”,幼兒們激動不已,頓時產生了疑問,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小雪人從哪里來?是怎樣變出來的?疑問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產生了想嘗試“油水分離畫”的強烈愿望。
4.材料載趣
材料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載體。有美感的、豐富的、適宜的工具材料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動手欲望。在小班的菜根拓印“印花布”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各種切齊的菜根,讓幼兒用蔬菜的橫切面蘸水粉色印制出絢麗美妙的畫布:青椒橫切面印出了四瓣花;油菜、芹菜橫切面印出了美麗的玫瑰;胡蘿卜橫切面像一串串吹出的泡泡……活動中,幼兒時而看看手中的蔬菜印章,時而欣賞印畫出來的美麗圖畫,每張小臉上都寫滿欣喜和興奮!
二、境:創(chuàng)境潤情
所謂“境”,是指情形、景象,是幼兒參與活動的具體的現實環(huán)境。通過引導幼兒有情趣地創(chuàng)作,融情境于整個繪畫教學中,使幼兒從中感受繪畫的美好。
1.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
借助于豐富生動的語言情境,為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創(chuàng)設一個支持、鼓勵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幼兒邁出畫畫的第一步。當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無從下手、不敢落筆時,教師要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幫助幼兒掌握繪畫要領,大膽作畫。如小班繪畫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中,在添畫小雞的外形特征時配以兒歌:“小小蛋兒把門開,小小嘴兒鉆出來,圓圓眼睛睜開來,拍拍翅膀鉆出殼,小小雞兒站起來”。借助情境化的豐富生動的語言,可愛的小雞很快就添畫好了。
2.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
將生活實景引入繪畫活動中,使幼兒在生活情境中大膽表現?;貧w生活的美術活動是最有生命力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身臨其境的生活化情境,會讓幼兒倍感親切。如小班繪畫活動“掛彩燈”是在“過新年”主題背景下生成的一個教學活動。教師通過照片回放展示新年的快樂,使幼兒體驗中國傳統的年味。有了前期的情景重現,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表現了對花燈的喜愛,畫出了各種讓人驚嘆的作品:老鼠燈、兔子燈、梨燈、魚燈、爸爸燈、蘋果燈、餅干燈……
3.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
可以幼兒為主體,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的游戲情境,把美術內容巧妙地轉化為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如中班幼兒首次嘗試水墨畫《小蝌蚪》時有畏難情緒,為此,教師利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通過“毛筆娃娃”幽默風趣的自我介紹和講解,幼兒輕松地了解了毛筆的用法:畫中鋒時,可愛的毛筆娃娃踮起腳尖畫起了一條條細線;毛筆娃娃感到累了,躺著畫出了側鋒粗線。通過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幼兒很快就與水墨畫交上了朋友。
在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時,可將重點、難點融在情境中,引導幼兒自我發(fā)現、自主學習。如在小班的畫直線練習中,教師從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灰太狼和喜羊羊”入手,設計了繪畫活動“關住灰太狼”。教師在課件中加入喜羊羊呼救的動態(tài)情景。什么樣的籠子能關住灰太狼?教師設計了兩個情景:一是欄桿間距很大,二是欄桿沒有畫到底,結果灰太狼都逃跑了。于是幼兒們說:“灰太狼跑了,欄桿要密一點。要畫到頭,不能有漏洞?!边@種充滿游戲性的引導,可使幼兒沉浸在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繪畫創(chuàng)作。
三、美:融美創(chuàng)造
“美”是美術活動明顯的獨特與優(yōu)越之處?!叭诿绖?chuàng)造”就是激發(fā)幼兒對世界的美好認識和體驗,自然地融匯其他學科領域的內容,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快樂創(chuàng)作,盡情展示。
1.在感知中表現
兒童的自我表達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在幼兒的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他們用眼睛去尋找、用耳朵去傾聽、用鼻子去呼吸、用身體感知一切,在心中產生真實的美的情感體驗,然后表現他們摸到的、聽到的、嘗到的、聞到的、看到的事物。比如在“可愛的小雞”繪畫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自飼養(yǎng)小雞、給小雞喂食、帶小雞散步、觀察小雞變化等活動,和小雞之間產生感情,在繪畫時就能將自己的情感再現到創(chuàng)作中,使畫面內容豐富而有趣。
2.在審美中創(chuàng)作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關鍵在于如何去發(fā)現與認知。為此,一要創(chuàng)設美的環(huán)境,使幼兒感受美的氛圍,發(fā)現美的規(guī)律,獲得審美愉悅;二要利用生活環(huán)境感受美的事物,感受周圍環(huán)境之美、建筑之美、服飾之美、裝飾之美,引導幼兒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三要通過生活和文藝作品,讓幼兒感受行為的美,陶冶情操;四要通過欣賞大師作品,了解表現美的元素,激發(fā)幼兒表現美的欲望,提高其審美情趣和審美創(chuàng)造力。
3.在支持引導中放飛想象
應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有目的地進行個性化指導。如有的幼兒頻繁換紙重畫,可幫助他發(fā)現作品的優(yōu)點,引導其將錯就錯、巧妙變通,重構自信;有的幼兒表現事物過于單一,可引導他有重點地進行觀察,發(fā)現事物的細微差異;有的幼兒繪畫過于拘謹,就鼓勵他用粗狂的筆法創(chuàng)作,或者采取先畫局部后畫主體的形式,從而使幼兒能夠大手筆地畫畫……在這樣的支持引導中,使幼兒放飛想象,逐步提升自主的藝術表達能力。
四、評:升華體驗
“評”是指為幼兒創(chuàng)設展示作品的條件,使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分享交流,共同提高。可嘗試以下方法。
1.賞,營造美的氛圍
“賞”是評價的前提。它并非表面化地隨便看看,而是要深入地尋找美、觀察美。如班里專門創(chuàng)設了“涂鴉天地”區(qū)域,里面有名師大作,有家長的畫,也有幼兒的涂鴉作品。內容可根據不同主題定期更換。在這里,幼兒身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感染。
2.展,分享美的藝術
“展”是進行評價的基礎。幼兒在涂涂畫畫后,總希望能夠有展現的機會??吹阶约旱淖髌废駥氊愐粯颖徽湟暎麄儠膬刃母械綕M足,更喜歡繪畫活動。因此,每次作品展示,筆者總會根據作品的特點與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充滿美感和趣味性的作品展示臺,引導幼兒感受美、分享美。如泥工“可愛的小動物”活動,圍繞“森林小動物開化裝舞會”的情景,利用綠色的KT板制作森林背景圖,考慮如何把泥工作品與背景相融合,巧用插塑平插在KT板上做出小動物的展臺,這樣每個小動物都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與森林背景交融,情趣盎然。
3.評,領悟美的情感
“評”是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教師通過幼兒的講述可以更好地解讀幼兒的作品,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霸u”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活”起來,充滿勃勃的生機和魅力。另一方面,借助講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穿針引線”的引導和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教師適時地進行“畫龍點睛”的歸納提升,能幫助幼兒在交流分享中總結經驗、發(fā)現規(guī)律、感悟美的藝術。如幼兒作品《熱鬧的菜市場》,教師根據幼兒的構圖方式,分組展示幼兒作品,使幼兒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原來構圖有很多種,可以橫構圖,也可以豎構圖,還可以用十字交叉的形式構圖,豐富了幼兒的經驗。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每一次美術活動都是一次有趣的探險、一次想象中的旅行!教師要努力讓幼兒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體驗過程中,使這顆美的種子得到浸潤,悄然萌發(fā),燦然怒放。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