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宇奇
“叩,叩,叩”,陣陣敲門聲,帶著美好的回憶,埋藏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早已風干的過往,隨著熟悉的敲門聲,歲月的光影似一幅畫卷在心間慢慢舒展。
漆黑的夜空被窗欞劃成幾塊,窗外繁霜點點?!斑?,叩,叩”,一陣有節(jié)奏的敲門聲驚醒了已快入睡的我。這么晚了,是誰?睡眼惺忪的我打開了門。啊,是爸爸!爸爸拖著疲憊的身體,搓著凍僵的雙手走進家門?!安缓靡馑佳?,加班晚了,又忘記帶鑰匙,你快回被窩,別凍著了!”爸爸用冰涼粗糙的手掌撫摸著我,疼愛地催我上床。為了生活,爸爸常常工作至深夜,那深夜節(jié)奏清晰的敲門聲是爸爸對家庭辛勞付出的證據(jù)。
柔和的晨曦穿過古樸的窗欞,照在床畔,溫暖了半醒未醒的我??偸菈粝胱鰝€閑人,吟詩作畫、煮酒烹茶、讀書寫字,如陶淵明一樣做“隱林居士”,遠離塵世喧囂,閑居于十里桃園……“叩,叩,叩”,輕輕的敲門聲打斷我漫無邊際的遐想。啊,是媽媽,她來喚我起床了。青春已漸漸遠離媽媽,煩瑣的家務磨礪得她雙手骨節(jié)粗硬。她總是那么忙碌,每天早早地起床,洗衣、拖地、買菜、整理小家,手頭的事總也做不完。那輕柔的敲門聲把我從遐想中驚醒,催促我快快起床學習,不要虛度年華,辜負了父母的期待。
“叩,叩,叩”,敲響那扇油漆剝落的老木門,我迫不及待地高呼:“奶奶,我們來看您了!”隨著兒女長大離家,老屋早已不再人丁興旺,寂靜蕭條滲入它的每個角落。門里的奶奶拔下門栓,門外的我用力推開木門,老木門發(fā)出陳舊的吱呀聲,門縫里露出奶奶驚喜的面龐。滄桑的歲月在奶奶的額頭刻下道道痕跡,荏苒的光陰奪去了她的青春韶華,奶奶老了,老得不能輕松地拉開木門。屋邊的青石板小路依舊在,因少人踩踏,夾縫中長起厚厚的青苔。老舊的八仙桌不再有人圍坐,孤寂地擺在屋中央。小時坐過的圓石凳、捉迷藏躲過的小閣樓也已是蛛網(wǎng)暗結(jié)、灰塵厚積。在這個屋子里,爺爺奶奶結(jié)婚生子、養(yǎng)兒育女,相愛相守了一輩子。爺爺?shù)耐蝗浑x世給了奶奶沉重的打擊,她再無心打掃老屋,卻又不愿離開。于奶奶而言,老屋是她的史書,記載了她辛苦勞碌的一輩子。
“叩,叩,叩”,這親切的敲門聲,是親人之間的守候與關(guān)愛,是陪伴,是期盼,也是生活,忙碌而又充滿溫情,藏在人人的記憶深處。
【簡評】
作者構(gòu)思巧妙,別具一格。一陣敲門聲開篇,引起讀者注意,別有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之妙,引發(fā)讀者好奇心,吸引讀者繼續(xù)閱讀。緊接著一段文辭優(yōu)美的語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過往的歲月涌上腦海比作畫卷緩緩展開,使文章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文采。三個小故事簡單利落,情感真實,爸爸加班,疲憊晚歸敲門;媽媽早起,親昵喚我敲門;我們回鄉(xiāng),看望奶奶敲門。這一幅幅充滿溫情的場景,平凡真實、動人心弦,引發(fā)讀者共鳴。
(指導老師:王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