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瑾 雷靂
如何“科學育兒”是當今社會非常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近期,有研究者對育兒領(lǐng)域的相關(guān)研究進行了梳理,提出了一個概念模型,從中可見育兒計劃的好處以及父母積極參與的重要性。
1.育兒計劃的好處
基于社會學習和認知行為理論的育兒計劃旨在改善兒童行為和情緒的結(jié)果,目標是培養(yǎng)育兒技能,幫助建立和諧親子關(guān)系。育兒計劃主要要求父母加強對孩子積極參與的關(guān)注,鼓勵積極行為,減少破壞性和反社會性的行為和情緒反應(yīng),由此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
育兒計劃在短期內(nèi)有效改善了育兒技能和一系列兒童期的行為,包括破壞性行為問題、孤獨癥和多動癥,并且這種積極效果可以維持很久(將近8至10年)。還有元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計劃對父母來說也十分有益,如可以促進父母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對伴侶關(guān)系的滿意度。
2.父親參與的重要性
研究顯示,父親在育兒計劃的實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具體來說,父親的參與可以使兒童的行為呈現(xiàn)出更顯著的積極變化;可能會使父母一致性增加,從而使干預(yù)效果維持更久。然而,事實上,父親的參與率很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父親缺乏參與意識,認為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問題較少,或者認為育兒是以女性為主導(dǎo)的服務(wù),而且只有較低的組織支持(如缺乏以父親為中心的政策),等等。
3.育兒計劃的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要想育兒計劃取得實效,需要父母雙方都參與實施。而父母積極參與和育兒變化的關(guān)系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育兒技能和知識(指所獲關(guān)于育兒的信息,對育兒策略的認識以及實施這些策略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指父母對自己制定各種育兒策略的能力的信心和信念)、親子歸因(指父母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和相關(guān)行為的想法或信念)對整個育兒卷入過程都有影響。此外,育兒過程中的動態(tài)家庭情境系統(tǒng)也會產(chǎn)生影響。這里主要涉及一些家庭問題,如婚姻或父母間的不和諧。當父母不能作為一個團隊來實施該計劃時,會使計劃的效果打折扣,影響到兒童所獲得的積極效益。由于受到文化價值觀的影響,育兒過程可能仍然由母親擔任主要角色,父親扮演次要角色,由此也影響到育兒計劃的實效。
未來,育兒研究的重點應(yīng)放在家庭系統(tǒng)和父母雙方的雙向接觸上,這將進一步促進研究母親和父親的平等機制以及家庭動態(tài)。需要進一步研究父親可能比母親受益更少的原因機制,以平衡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推動育兒領(lǐng)域的研究,探索出提高父親參與度的關(guān)鍵步驟。
資料來源:
Piotrowska, P. J., Tully, L. A., Lenroot, R., Kimonis, E., Hawes, D., & Moul, C., et al. (2016). Mothers, fathers, and parental systems: a conceptual model of parental engagement in programmes for child mental health-connect, attend, participate, enact (cape). Clinical Child &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0(2), 1-16.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