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457000)儲金雁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間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168例,男性92例,女性76例,年齡為21~74歲。其中腸胃手術患者46例,肝臟手術患者42例,膽囊手術患者56例,闌尾手術患者24例。采用隨機等分的方式,將16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病情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入院接待、健康教育、用藥護理、生命體征檢測、出院指導等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其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及時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術前幫助患者完成必要的檢查工作。術前3d根據(jù)手術類型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飲食限制,并做好腸道準備。術前1d指導患者做好手術區(qū)域備皮,認真為患者講解手術相關事宜,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②術中護理。指導患者選取合適的體位,在建立氣腹時應從低流速開始逐漸轉為高流速,同時對患者的腹內壓、心率、呼吸以及血壓等生命體征情況進行檢測。手術結束時及時采用溫生理鹽水幫助患者將血漬擦除。在術后移動患者時,應盡量避免震動,以免增加患者疼痛感。③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及時指導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進行休息,以減少術后疼痛感,密切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傷口變化情況進行檢測,及時告知患者要妥善安置引流管。術后應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必要時給予其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保持身心愉悅對于促進病情好轉、提高免疫力的積極作用。指導患者術后合理飲食,其飲食順序應為清流質-流質-半流質-普通飲食,鼓勵患者術后早期下地活動,促進其胃腸道的蠕動,避免發(fā)生便秘或腹瀉等情況。定時觀察患者切口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術后早期下床時間、平均住院時長、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患者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l7.0分析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差異比較,用Person線性相關分析兩變量之間相關性,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平均住院時長、下床活動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與對照組患者具有著明顯的差異性,P<0.05,詳見附表1。觀察組非常滿意53例,一般滿意28例,滿意度為96.43%;對照組非常滿意35例,一般滿意37例,滿意度為85.71%;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SAS及SDS量表評分水平基本接近,P>0.05。但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評分水平較對照組患者有著明顯的改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對比(n=84)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水平對比(n=84)
舒適護理(Comfort care)是一種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精神等諸多方面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者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不存在焦慮感,處于安寧狀體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它能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進而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通過給予普外科腹腔鏡患者圍術期舒適護理服務,從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對其進行護理干預服務,有效地緩解了可能造成患者不適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而使患者處于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中,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進而使得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治療效果均明顯提高,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則明顯降低。
在普外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給予患者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其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