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年輕時是村里為數極少的高中畢業(yè)生,因為有些文化,加上熱心,經常忙于鄰里、村里的事務。在我的印象中,他總是很忙,醉醺醺的是常事,陪伴我們兄弟幾個的時間非常少。最讓我不理解的是他很少過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我在青春叛逆期時,對他很反感,幾乎懶得與他說話。有時他也抱怨說,現在的孩子有什么事也不跟家長說。我心里想:“關鍵是跟你沒啥說的?!边@樣的狀態(tài)一直到我為人父時才逐漸消融。
為人父后,我有被忽視的切身體驗。女兒13歲了,我很愛自己的女兒,盡量找時間和她玩,和她交流,她基本上什么話都與我說,沒有隔閡。回想與女兒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內心很踏實。
由于缺少育兒經驗,沒能定期讓孩子小便,女兒落下了習慣性尿床的毛病。妻子曾經求助于醫(yī)生,但不管用,弄得我們很焦慮。后來,我通過同事了解到,可以定時讓孩子去廁所,夜間去時,一定要把她弄醒,時間長了形成習慣就好了。那時,我們上班早、下班晚,晚上不容易醒,我就用鬧鈴定時,在夜間11點準時叫她上廁所。堅持了半年多,她的毛病徹底改好了。雖然很累,但每當想起、提起這件事,我很有成就感。
女兒膽子小,別的小孩能走的木樁,她卻不敢。我鼓勵加“逼迫”讓她走了一回,她就再也不害怕了。最值得一提是,女兒8歲時,我和女兒一起走公園里的高架橋,橋是半圓拱形的,下面是水塘,橋上鋪的是鋼管做的軟梯,護欄是鋼絲繩,外面罩著一張有些破舊的繩網,橋寬只能容下一個人正常行走。當我們走上去時,橋高高地懸在空中,扶手和腳下不停地顫動。女兒大聲喊著害怕,事實上連我都有些恐懼。返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后面有很多人往上爬。我故作鎮(zhèn)定地鼓勵她,說她已經很勇敢了,要向其他小朋友學習。并指導她怎樣走穩(wěn)、抓牢。經過我的鼓勵和指導,她連與對面上來的隊伍錯開時都做得很沉著,把身子側到一面,背對背擦身而過。成功走過一次,我們又走了一次,第二次我們顯得非常輕松,女兒特別高興。回家后寫了作文,因為有真實感受,寫得很感人,被老師當范文在班級里讀。
女兒小時候有幾次感冒發(fā)燒到39度多,很嚇人的。用完藥后,我?guī)缀?5分鐘給她測一下體溫,妻子勸我不要太頻繁,可我不放心呀,并一遍遍用濕毛巾擦身。她感冒好了,我面色黑瘦,也像得了一場病似的。
親情在撫養(yǎng)中不斷增長,有一天我與妻子斗嘴,妻子對女兒說:“你爸好犟嘴,咱們不要他了。”女兒說:“不行、不行,我爸多好呀!”
我們沒有讓女兒上那么多的輔導班,雙休日、寒暑假我們一起去遠足、旅游,打羽毛球、乒乓球,一家人一起鍛煉、散步,力爭讓她勞逸結合。女兒現在打乒乓球進步很大,已經與她媽水平不相上下,學習成績也在穩(wěn)步上升。
女兒在學校里很陽光,班主任說:“其他孩子都很愿意與她玩,都愿意與她交朋友?!?/p>
父愛能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更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