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回購可以分為法定的股權回購、約定的股權回購兩種,無論哪種都應當遵循公司法資本維持和債權人保護制度。但是,資本維持并不是資本不能減少,公司是可以依法減少注冊資本的;保護債權人利益,并不是對假想的、不確定的債權損害進行保護,而應是對現實的、可預見的損害進行保護。在此基礎上,對于股權回購糾紛爭議的解決方式也變多元化起來。
關鍵詞 股權 回購 合同法 公司法
作者簡介:曹力,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主任、一級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039
一、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回購的類型
本文所稱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回購是指有限責任公司向其股東回購所持有的股權,根據現有公司法的規(guī)定,這種股權回購可以分為法定的股權回購和約定的股權回購,其中約定的股權回購,又可以分為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股權回購和協(xié)議約定的股權回購,近年來頗受關注的“對賭協(xié)議”中的股權回購內容,應被視為協(xié)議約定的股權回購。
(一)法定的股權回購
我國《公司法》第74條規(guī)定了有限責任公司異議股東在具備下述條件下,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的價格回購其股權:(1)公司符合分配利潤條件的情況下,連續(xù)五年公司處于盈利狀態(tài)但連續(xù)五年未向股東分配利潤;(2)公司合并、分立、轉讓其主要財產;(3)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營業(yè)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guī)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而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xù)。該制度的立法本意是為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二)約定的股權回購
除了上述法定的股權回購外,公司章程中也可以規(guī)定在一定的情形下由公司回購個別股東的股權,或者股東與公司在出資時即約定回購的情形,即在回贖條件滿足時,公司回購投資人所持的股權,并對股權處理做出適當的安排。比如在對賭協(xié)議中,股權投資人與作為融資方的公司之間通過協(xié)議安排,在公司業(yè)績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或者未能實現上市目標的情況下,由公司按照約定的價格回購股權投資人的股權。對于約定的股權回購內容的效力,理論界雖然有不同觀點、司法實踐和仲裁實踐中也有差異 ,但最高人民法院就甘肅世恒有色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香港迪亞有限公司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海富投資有限公司、陸波增資糾紛案中關于“對賭協(xié)議”內容認定無效,其理由為:“投資者與目標公司本身之間的補償條款如果使得投資者可以取得相對固定的收益,則該收益會脫離目標公司的經營業(yè)績,直接或間接地損害公司或債權人利益” 。此后,股東(股權投資人)與公司(股權融資公司)之間的類似交易安排在實際中已不再被律師或當事人所采納。
二、資本維持和債權人保護制度
《公司法》第35條 規(guī)定了資本維持制度,其與債權人保護制度構成了公司法的重要制度,不僅是我國公司法,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公司法制度完備的國家也均堅持上述制度。但是,資本維持并不是公司的資本不能減少,根據《公司法》第177條規(guī)定,公司在嚴格遵守一定程序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注冊資本,此時債權人有權要求公司償還債務或者為債務提供擔保。對債權人保護也并不是對假想的、不確定的債權損害進行保護,而應是對現實的、可預見的損害進行保護。資本維持制度從根本也是為了實現對公司債權人的保護。
《公司法》第74條關于公司回購股權的法定條件,均體現了上述制度內容。公司五年不分紅的,公司的凈資產一定為正數,且公司具備充分的現金流,在此情形下,允許公司回購異議股東的股權不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公司合并的,根據《公司法》第173條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分立的,跟《公司法》第176條規(guī)定,公司擬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公司轉讓其主要財產,如果主要財產的轉讓是遵循合理的對價進行的,則不會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如果主要財產的轉讓對價不公允,則債權人可以根據《合同法》第74條規(guī)定行使撤銷權。
既然法定的回購遵循資本維持和債權人保護的原則,約定的股權回購也應當遵循對這一原則!但是,理解股權回購法律規(guī)制的目的是為了正確解決現實中的此類糾紛,筆者結合多年的律師工作經驗認為,就會發(fā)現解決類似糾紛的方法還有其他許多種可供選擇,分別闡述如下。
三、公司轉讓主要資產時小股東可以“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為由進行司法救濟
在公司對外轉讓主要資產時,小股東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可以根據《公司法》第20條第2款 、第152條 ,以及《侵權責任法》第8條 為依據,以“股東濫用股權權利”為案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列其他股東為共同被告,訴訟請求為賠償損失。
案例1 :某有限責任公司由股東三人投資,A股東持股40%,B股東持股40%,C股東持股20%。某日,該有限責任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決議將公司的主要資產轉讓給H公司,A股東和B股東均贊成該決議,C股東反對,最終股東會決議以80%贊成、20%反對通過了將公司資產轉讓給H公司的股東會決議。C股東認為該股東會決議損害了其利益,隨以A、B股東和參與謀劃的董事長D、以及公司為被告向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了“股東濫用股東權利”之訴,最終,法院判令股東A、B和董事長D連帶賠償C股東損失若干。
四、股權投資人可以訴請公司返還溢價部分出資款項
股權投資人在對目標公司進行投資時,往往會存在著溢價情形,溢價部分款項按照會計制度被計入資本公積科目,資本公積歸全體股東所有,但也可以約定歸某一位或者某幾位股東所享有。正是因為股權投資人往往是以溢價方式進行投資的,所以其更關心公司未來經營業(yè)績,為了保證自己的溢價投資能達到預期收益目的,便要求公司與其簽署對賭協(xié)議,約定在達不到經營目標時,應當回購其股權。如前面所分析,約定的股權回購內容被確認為無效條款,導致股權投資人要求公司回購其股權的目的無法實現。對此,筆者認為股權投資人可以主張公司返還其股權投資溢價部分款項,因為,正常的計入注冊資本中的出資數額股權投資人已經出資到位,溢價部分計入了資本公積,資本公積的改變并不會涉及到違反資本維持和債權人保護問題。
案例2 :某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為2000萬元,股東A出資1200萬元,占股60%,股東B出資800萬元,占股40%,上述出資款均已經實繳到位。為了謀取公司更大的發(fā)展,股東A和股東B決定引進股權投資人C,三方約定股權投資人向公司出資500萬元,占股10%,其中200萬元計入公司注冊資本增資,剩余300萬元作為股權溢價款計入公司資本公積科目。增資完成后,該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為2200萬元,其中A股東占54.6%,B股東占36.4%,C股東占10%。同時約定,如果公司連續(xù)三年業(yè)績增長低于10%,則C股東可以要求公司回購自己的股權,或者公司給予其補償500萬元。三年后,公司沒能達到約定的業(yè)績水平。C股東擬按照約定主張權利,考慮到股權回購屬于無效條款,隨主張公司給予其補償500萬元,法院支持了公司補償其280萬元的主張。
五、股權投資人可要求公司按照章程的規(guī)定回購其股權
公司的章程是公司自治必須的、效力最高的法律文件,對公司、股東、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均具有約束力。所以,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的對于股權投資人股權回購的內容,在不違反公司法資本維持和債權人保護制度的前提下,應當予以履行。
案例3:某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為3000萬元,股東A出資1800萬元占股60%,股東B出資1200萬元,占股40%,為了謀取公司的更大發(fā)展,決定引進股權戰(zhàn)略投資人C,決定由C向公司增資1000萬元,占股25%,增資完成后的股權結構為:A股東出資1800萬元,占股45%,B股東出資1200萬元,占股30%,C股東出資1000萬元,占股25%。經A、B、C三股東協(xié)商,對公司章程進行了修改,修改后包含如下內容:公司連續(xù)兩年虧損的,股東C可以要求公司根據其資金狀況,在不違反公司法規(guī)定的情況下,按照初始投資款1000萬元加上10%的年化收益率為對價分三年回購其股權。之后兩個年度,公司連續(xù)兩年虧損,C股東要求公司逐步回購其股權,但被公司拒絕,于是C股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公司雖然連續(xù)兩年虧損,但其賬面仍有未分配利潤,且公司現有凈資產遠大于其對外負債,且公司現金流充足,所以,公司具備章程規(guī)定的回購其股權的條件,所以,請求法院判令公司回購其股權。
筆者沒有找到國內支持上述C股東訴請的生效判決,但根據公司法的規(guī)定,通過減資流程是可以實現C股東股權回購要求的。也就是說,如果股東A、B履行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其可以通過股東會決議的形式,對公司進行減資,在完成減資程序后,將C股東的股權予以回購并注銷。既然A股東和B股東拒不履行公司章程規(guī)定,那么C股東訴請其履行就應當得到支持。美國Thoughworks案中,公司章程規(guī)定“合法的可利用的資金用于回購投資者的股權”,最后法院也據此支持了公司董事會依據此規(guī)定,將“合法的可利用資金”界定為:用于回贖的資金不超過公司盈余;不損害公司的持續(xù)經營能力,不削弱任何公司資產的價值,因為資產在清算中的價值遠遠低于其作為存續(xù)企業(yè)一部分的價值;避免做出將導致企業(yè)資不抵債的決策…… ,繼而逐步完成了對投資人的股權回贖。該美國案例給我們的借鑒意義是:按照公司法的基本理論,公司的財產首先用于清償對外債務,如果資產大于負債,公司處分超出部分的財產是不會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因此在審查是否會對債權人利益造成損害時,也應當要充分尊重公司的自主決策權,應當在查明目標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下對是否損害債權人利益作出判斷。 因此,股東或者公司不履行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義務,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不回購股權投資人股權的,司法應予支持。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回購應堅持資本維持和債權人保護的基本制度,同時,對債權人的保護應當以債權人利益受損現實存在為前提,對于約定的公司回購股東股權是否可以進行,不能脫離公司的具體實際和財務狀況空洞地進行判斷,那種認為只要約定回購即損害公司資本維持制度,并不考察資本情況 的觀點是錯誤的,應當綜合考慮公司資本狀況、盈利狀況、凈資產狀況、對外債務狀況等因素后,做出恰如其份的判斷,這也要求律師在代理訴訟或者處理類似糾紛時能正確適用法律,妥善采取多種方式解決糾紛,以維護股權投資人的利益和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注釋:
潘林.重新認識“合同”與“公司”——基于“對賭協(xié)議”類案的中美比較研究.中外法學.2017(1).第252頁,第254頁.
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提字11號。
公司法第35條: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2)滬高民二(商)終字第44號《民事判決書》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魯商初字第18號《民事判決書》。
趙昭、畢凱麗.股東合作協(xié)議中股權回購條款的效力審查——以黃新、張雪克訴聶迪、秦皇島尚鱗食品有限公司合同案為例.法律適用.2017(22).第28頁.
申文君.約定股權回購效力認定.蘭州學刊.2018(1).第148頁.
參考文獻:
[1]吳子瑤.私募股權投資中對賭協(xié)議的法律風險—對中國十大典型PE對賭案例的分析.金融理論探索.2017(6).
[2]劉小勇.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回購.北方法學.2011,5(30).
[3]俞秋瑋、夏青.對賭協(xié)定效力之爭及其評價.法律適用.2015(6).
[4]朱元甲.股權投資中對賭條款的會計研究.金融會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