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培章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及其重要性,提出更新課堂教學觀念、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融入生活化經驗、注重生活化體驗活動等四種生活化教學策略,以期幫助學生掌握政治知識內容和技能,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關鍵詞】高中教學 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7B-0033-02
思想政治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其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和思想性較強,學生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思想政治課程是高中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有利于學生生活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對學生的思想觀和價值觀有著很大的影響。生活化教學是現代教育形勢下的一種新方式,將其運用于高中政治教學,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易懂,降低政治學習的難度,使得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幫助學生掌握政治知識內容和技能,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本文對高中政治課程生活化教學提出幾點策略。
一、更新課堂教學觀念,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開展生活化教學,應當更新課堂教學觀念,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生活化課堂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走下講臺,和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感受政治課堂的魅力,提高政治課堂的學習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北大教授楊富緒翻出的 1953 年他的第一張選民證、60 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化建設穩(wěn)健前進的內容。同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在班級內班干部選舉時,采取的是怎樣的投票方式?另外,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某村村民參加村委會投票的圖片,同時讓學生觀看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國家領導人的情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選舉的兩種方式: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化情境,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加深對政治內容的理解和學習,使得政治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采取角色扮演、討論、辯論以及話劇等形式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加強知識內容和生活的有效聯系,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新聞內容:“雷鋒傳人”郭明義,全國無償獻血量最多的公民之一,其還捐出工資總額的一半參加希望工程等;同時向學生展示愛國行為中一些砸車、毀車等破壞現象,教師針對這些現象,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活動,如以“理性愛國”作為主題,讓學生了解:應當如何愛國、愛國主義具有哪些特征?應當怎樣做才是理性的愛國?學生通過分析屈原、岳飛、文天祥、魯迅等人物的愛國主義精神,說明愛國主義并不是抽象的、具體的,歷史時期的不同,愛國主義有著不同的內涵,讓學生明白新時期的愛國和愛社會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又如借助釣魚島被日本侵占的游行示威活動,分析多數的中華兒女能夠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愛國情緒,部分地區(qū)出現了打砸燒搶的事件,讓學生明白應當理性愛國,避免民族主義情緒,讓學生結合生活了解愛國主義的正確做法。
三、融入生活化經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針對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教師應當注重引入生活化內容和例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得政治課堂教學更加的充實,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政治知識內容的理解,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政治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的目標。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世界文化的多樣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這樣的教學: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山裝,或許一些同學在特定的場合穿過中山裝,那么你們真的了解中山裝嗎?接著向學生介紹中山裝:衣服前面的四個兜代表立法、司法、行政和考試權;衣服的內兜代表檢察權,檢察權是人民制衡權力集中的殺手锏,這就是五權分立;門禁的五粒紐扣代表五族共和,分別是漢、滿、蒙、回、藏;左右袖口的三個紐扣分別代表了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共和理念(平等、自由、博愛);后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tǒng)一的大義;衣領采用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治國的理念。之后教師讓學生分享了解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點,如建筑、服飾、飲食、文字以及科技等,讓學生明白世界上的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民族服飾、建筑和語言等形式中感受世界文化的異彩紛呈、交相輝映。通過學生和教師的生活經驗分享,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文化內容,更加深刻地理解政治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政治課堂教學進一步發(fā)展。
四、開展生活化體驗活動,擴展教學空間和時間
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堂教學的內容非常有限,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難以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在生活化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促進政治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擴展,增加課堂教學的寬度和深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扮演實踐活動如“購買衣服”:四位學生購買衣服,學生甲想要買件外套,商家推薦了今年流行的最新款式,并且銷售量也最高,顧客好評度高。商家告訴甲學生,這件衣服很多人來買的,甲學生認為既然那么多人買了,肯定不會差,所以就買了。這時商家向另外三名學生推銷外套,乙學生認為,很多人都買了,他不喜歡和別人穿的一樣,想要追求個性。丙學生說自己只在專賣店買衣服,不是品牌衣服不買。丁學生認為衣服太貴了,感覺不實惠。在學生表演結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四名學生屬于什么樣的消費心理,且各有怎樣的特點?我們應當樹立怎樣的消費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政治知識內容,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政治知識。
總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出發(fā),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借助生活讓知識得到升華。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更新教學觀念,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設置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結合生活化經驗擴展課堂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化實踐活動擴展教學時間和空間,實現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包景勝.生活中學習,學習中生活——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課程(中),2015(3)
[2]段小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華少年,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