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
摘要:班級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讓學生自主管理,自由成長,是班級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打造書香班級、創(chuàng)造人人有事做和事事有人做的氛圍、加強家校合育、注重美德教育的方式,有利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自主管理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 自主管理 自由成長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擔任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終探索輕松快樂的管理方法,充分注重學生要素,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潛能,真正做到“自主管理自由成長”。
一、做有智慧的班主任之一:打造書香班級營造閱讀氛圍
2014年,我成為一年級的班主任,當時面對這群天真的孩子,我對這個班級的建設有許多美好的設想,想通過自己的班級管理把我們班打造成具有自覺、自律、安靜、安穩(wěn)特質(zhì)的班級體,但是剛開學的幾個月每天當我推開門走進教室,就會有一群孩子蜂擁而來,圍在你身邊有打招呼的、有告狀的、還有指著自己的衣服說扣不上扣子的,那個時候的孩子們靜不下心來,班級常規(guī)一團糟,這讓我非常的頭疼,迫切想改變現(xiàn)狀卻一直苦于找不到班級管理改革的抓手和切入點。這時,學校對班主任提出了建設班主任工作室的要求。我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研、思考,根據(jù)班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現(xiàn)狀以及我的學科特點,將“愛閱讀”定為首班工作室建設的核心目標,逐步打造“書香浸潤人生書籍伴我成長”的“書香苑”首班工作室。
(一)創(chuàng)建讀書之“場”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粘貼一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置身于濃濃的閱讀氛圍之中。這些名人名言成了不會說話的教師,它們有的揭示閱讀的意義,有的闡述讀書的方法……試想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學生耳聞目染又怎會無動于衷呢?走進我們班的教室,最吸引人的就是一個漂亮的大書柜,那是我們班家委會的爸爸媽媽們,利用學校淘汰下來的儲物柜,自己動手DIY制作的書柜,“圖書角”中存放了大約400冊圖書,有古典名著、有寓言故事、有名人傳記,更有科普書籍等等。班里的學生還把自己認為好的書籍帶到學校,與班中同學一起分享。這樣,學生在課間、早自習或是中午休息的時候就可以在圖書角進行閱讀,在我創(chuàng)建的讀書之“場”里,學生隨時都可以遨游在圖書的海洋。
(二)思考交流之“途”
隨著讀書時間的增長,讀書內(nèi)容的增多,學生會有一種交流的欲望。我也隨之思考開拓巧妙的途徑,推進學生間的讀書交流活動。為了展現(xiàn)學生讀書的收獲,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欲望,我充分讓學生開動腦筋,讓教室最大的一面墻“說話”,從這一面墻上,能夠感受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的心聲;從這面墻上,能夠聽到班級讀書小達人告訴我們他的讀書經(jīng)歷和他推薦給大家的好的書籍;從這面墻上,能夠看到孩子在家中和爸爸媽媽一起潛心閱讀的溫馨畫面;整個這一面墻,散發(fā)了無盡的書香。
(三)享受書海之“樂”
低年級學生,起初讀書可能并不一定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享受讀書這個過程,因此,榜樣的力量此時顯現(xiàn)了它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讓學生增強進一步閱讀的積極性,我在班級中每個學期選出3-5名讀書小明星,這些小明星的照片張貼在班級墻上的醒目位置,他們還在班中進行閱讀介紹并向同學們推薦對他們印象深刻的書籍。因為有了老師的獎勵,同學的稱贊,家長的督促,孩子們才會真正走進書籍,與書中的人物有了靈魂的共識與交流時,享受書籍帶給他的快樂!
(四)品味閱讀之“果”
根據(jù)孩子對小獎勵比較感興趣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的配合班級管理制度,督促孩子不斷進取,我特意精心為低年級孩子設計了適合他們的評價方式。我們班主要采用兌換獎勵的評價方式,具體操作是:每天都能夠做到靜心讀書、按照老師要求完成讀書作業(yè)的孩子都能得到一顆五角星,十顆五角星可以兌換一個你真棒,十個你真棒可以兌換一個小獎杯,獲得十個小獎杯的孩子可以滿足他的一個愿望,而孩子們的愿望也是五花八門的,比如:請班里的好朋友給自己的父母打“報喜電話”,及時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之情;排隊站在最前面;給圖書管理員做助手;給老師做一周的課代表;與你喜歡的一位老師合影,等等。這些愿望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我作為班主任有意識的對學生價值觀和良好品質(zhì)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和塑造。這樣的獎勵孩子們很感興趣,也很享受滿足愿望的優(yōu)越感,所以孩子都努力的積極爭取,我們班閱讀的氛圍濃郁了起來,書香的細胞跳躍了起來,不管你什么時候來到我們班,都可以看到捧著書本在津津有味閱讀的孩子,班級常規(guī)混亂的問題迎刃而解。
二、做有智慧的班主任之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有了良好的班級行為習慣,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班級榮譽感。班主任的第二個智慧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級工作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卓見成效,然而在細致管理基礎上還要有讓學生參與管理的意識,充分調(diào)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的氛圍,同時使學生們自我表現(xiàn)的心理充分得到滿足,自我管理能力也就得到增強。在我們班,除了每個班級都有的班干部和課代表等常規(guī)職務之外,為了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班級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建立了一套“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班級管理制度。
崗位分配及責任安排是:前后門管理員負責每天大課間及放學及時關前門;講臺管理員負責每天早到校之后,擦拭講臺以及電腦;黑板管理員負責每個課間擦黑板;動植物管理員負責每周兩次自己選擇時間澆花給小魚換水;課間管理員負責以口號的形式,提醒同學們做課間三件事:換書撿紙擺桌椅。此外,我們班還有隊列管理員、地面管理員、圖書管理員、電燈管理員、電扇管理員等十幾個班級崗位,每個崗位我都對管理做出細致的要求,而且都由兩名同學擔任,目的是讓學生在管理監(jiān)督他人的過程中也學會自律,在廣泛的參與過程中,使學生增強班級管理的責任意識。同時,將繁雜的班級日常工作化整為零,把被動的管理變成主動的管理,實現(xiàn)班級管理“從自律走向自覺”。也讓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以及前進的動力與目標,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三、做有智慧的班主任之三:家校合育共促成長
老師要教好學生,除了要做好校內(nèi)的教育、管理外,還要做好校外與家長聯(lián)系的工作,智慧的打造家長團隊,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協(xié)助,才能把學生教好。所以在我的首班工作室建設之初,我就有意識地吸納家長力量的參與,爸爸媽媽們在工作室的建設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從一個班級工作的旁觀者,變?yōu)橐龑W生成長的參與者,更加激發(fā)了他們加入班級管理工作的熱情與活力。
所以由我們班家長參與開發(fā)的各種德育課程應運而生。在校內(nèi),每周一的班會課時間是孩子們最盼望的“親子學堂”。第一講小小理財師,由石筱雯同學的家長帶來精彩的理財知識講座,有故事有例子,孩子們學會了記賬、合理花費。第二講是劉錦源同學的媽媽邀請了國學堂的王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了國學講座,原來對聯(lián)里也有故事,對聯(lián)里還有音樂、數(shù)字。第三講戶外定向越野實踐課,孩子們在專業(y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看指北針,學會了在野外找到正確的方向。第四講相約博物館——直尺千年,山東省博物館的講解員阿姨,帶領孩子們了解千年的直尺文化,小小的尺子有大大學問,孩子們在介紹里,感受千年的文化變遷,感受歷史的源遠流長,等等。這一系列的德育課程受到學生的喜愛,也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沉浸其中,學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漸漸地發(fā)生內(nèi)在的改變,與家長形成的教育合力真正落實了我“習慣養(yǎng)成無痕化”的班級管理理念。
四、做有智慧的班主任之四:讓教育充滿智慧讓美德伴隨人生
做有智慧的班主任還要讓自己的教育充滿智慧,讓美德伴隨人生。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許多這樣那樣的錯誤,不是張三跑鬧違反紀律,就是李四不講文明罵人了。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老師可能會把孩子叫到身邊,了解情況之后進行批評教育一番就完事了。可是,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孩子由于年齡小,記性大忘性也大,在教育之后,可能沒過多久,就又犯相同的錯誤,一次次教育下來,可能會讓我們身心疲憊、氣急敗壞,但是教育效果卻不好,這讓我們很是頭疼。所以,從一年級開始,我根據(jù)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滲透教育理念的動畫片,用班會課的時間和他們一起觀看,借助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起到懂事明理的教育作用。
比如:我們從“三個和尚”中學會了分擔與分享;從“九色鹿”中知道了誠信的重要;從“鯉魚跳龍門”中懂得了做事情要勇往直前;像這樣的動畫片還有很多,我會根據(jù)當時需要結(jié)合適時出現(xiàn)問題,選擇適合學生觀看的動畫片。
自從開始用動畫片代替簡單說教之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犯錯的現(xiàn)象慢慢少了,即便出現(xiàn)錯誤,不用我去說就有同學主動提醒他,學生們辯對錯分是非的能力逐漸形成,我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是有個性有特色的智者。而擁有了智慧,我們的班主任教育生涯才可能更接近幸福。
參考文獻:
[1]李浩東.班級自主管理案例[J].新課程(下),2016,(02).
[2]高妙添.自主管理,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J].師道:教研,2015,(11).
[3]柳春喜.有一種愛叫放手——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學苑教育,2013,(16).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