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
摘 要:網絡化、智能化是不可阻止的時代發(fā)展趨勢,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一趨勢下面臨諸多問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模式探究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诖耍疚闹饕接懥舜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現狀,并提出應對建議。
關鍵詞:網絡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強調:“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p>
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史證明,實踐對于革命成功具有關鍵性作用,是不斷糾正和豐富革命理論與政策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幫助。面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fā)展,大學生實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出現缺位,并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探究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模式有利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
一、網絡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一)網絡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網絡的發(fā)展擴展了人們的活動領域,為人類活動帶來了許多新模式。社會上的網絡化發(fā)展是多種多樣的,這也必然滲透到大學校園中來,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手機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網絡終端,隨著各行各業(yè)的新媒體的發(fā)展,手機接收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了解到國際國內、校外校內的各方面信息,并可以及時通過網絡進行評論、轉發(fā),這說明信息傳播的實效性和延展性不斷被增強。信息的傳播是有正面有負面的,負面信息的迅速傳播會誤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歷史悠久,難以及時有效地跟上網絡化的快速發(fā)展,因而適應網絡化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呼之欲出,網絡也就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二)網絡活動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的主要內容
網絡游戲和網絡的發(fā)展相生相伴,網絡游戲具有豐富的畫面、刺激的聲音和神秘的闖關設計,因而受到青年群體的喜愛。手機配置的不斷提升和手機網絡的升級換代為手機游戲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大學生的獵奇心理和自由的活動時間,促使其不斷地探索老游戲、嘗試新游戲。手機游戲也因其不受時空的限制而受到歡迎,網絡游戲促使很多大學生放棄了校內外實踐,沉迷于網絡。除此之外,手機視頻也成為大學生喜愛的課余活動,主要是各類綜藝節(jié)目、電影電視劇和韓劇等。部分學生的自制力較差,甚至將這些網絡活動帶到大學課堂上來,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
高校是培養(yǎng)與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決定著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與成敗?,F今的網絡仍然在快速發(fā)展,許多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改變著傳統(tǒng)的學習生活方式,但是社會實踐是每個人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過程,網絡化時代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形勢,轉變理念,更加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現狀
(一)實踐教育流于形式實效不足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學習內容的必要部分,然而由于社會負面報道的影響、高校管理的缺失等原因導致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得到貫徹落實。高校一般在大學生的最后一個學年安排學生實習期,并要求開具實習證明,大多數學生在實習期間由于沒有找到理想的實習單位或不想過早地開始工作,從而開具假證明,而以蓋章與否評估學生是否參加實習也帶有武斷性。
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注重對實踐活動的反饋和評價是實踐育人得以實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學生在校內活動的舉辦中,由于學校領導老師的參與能夠及時進行反饋,或通過活動舉辦的后期輿論得到反饋意見。但是校外實踐開展時的安全等因素已經給活動組織者帶來很大壓力,因而對于實踐活動的效果評價少有重視。此外,實踐育人的最大特點在于能夠讓學生主動反思實踐遇到的問題,并將其與思政工作者的指導相比照,從而尋求糾正,而沒有評價和反饋就導致實踐育人實效難以發(fā)揮。
(二)現有實踐活動資源未被開發(fā)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無形性、長效性的特點,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潛績”。在面臨網絡活動逐漸侵占了大學生課余時間的現狀下,高校的現有的常規(guī)性的實踐活動卻未被當做實踐育人素材加以重視。輔導員的日常工作時常需要學生的幫助,團學工作也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這些都是實踐育人的契機。當前的輔導員工作和團學活動的開展只重視當下工作成效的滿足,而忽略了在實踐中對大學生思想的引導和工作方法的修正。
校園活動的開展是豐富多彩的,在網絡化的沖擊下,校園活動能充分地吸引大學生放下手機、走出宿舍,走到校園實踐中去。校園實踐也是大學生最富有激情、最認真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者較為在意活動的成敗與得失,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契機。由于校園活動的年際重復性,高校領導老師對校園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校園實踐的問題反復出現,活動的主題引導和參與者的人際關系處理缺乏事后的反饋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因此,利用現有的校園實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模式值得探索。
(三)思政工作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由于輔導員工作的要求,高校輔導員主要由年輕老師擔任。年輕老師多是由學校到學校,沒有在社會工作的經驗和經歷,對于社會實踐的認知主要來源于朋友同事的間接認識或網絡學習。這導致其對于實踐的個人認知和體會不足,找不到實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發(fā)揮點。其次,年輕老師對網絡的認可度較高,能夠很快融入網絡活動中,因而自身的偏好性導致其忽視個人的實踐經驗總結。
思政理論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任課教師,能夠從自身的理論認知和生活實踐中對大學生提出正確的實踐教育指導。但是,隨著網絡化的發(fā)展,大學生的個性心理訴求漸趨強烈,任課教師在自己領域的實踐經驗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個性化實踐指導需求。
(四)專業(yè)課程相關實踐探索較少
思想政治的引導是伴隨學生成長的各方面的,并且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舉止。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yè)課程,專業(yè)課程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的影響也最為深遠持久。因此,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和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結合。不論是實驗技能類課程還是理論講授類課程都是思維的體現,需要將學生感悟到的理論認識及時地付諸實踐去檢驗。專業(yè)課教師不僅有教學任務,還承擔著科研任務,科研的創(chuàng)新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和整塊的時間,這減少了專業(yè)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可能性。其次,學生的實踐時間安排和實踐安全也成為限制專業(yè)課程實踐的因素。
專業(yè)課程的考評一般是考試和考察相結合,而現有的教學考評機制對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尚不完善。教師因此也就對實踐教學采取兩可的態(tài)度,在專業(yè)課程的實踐教學探索上也未能盡心盡力。雖然現有的專業(yè)課程教學實踐效果也比較可觀,但長效性的實踐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建立。
三、加強和改進實踐育人模式的方法和途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適應時代的要求探尋新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頭腦中的建設”,人的思想具有隱性特征,難以直接觀察和精確掌控,因而傳統(tǒng)的教育難免帶有經驗性和粗放性。網絡時代下,新理念和新思想不斷涌現,高校領導和思政工作者應及時跟上時代潮流,轉變教育理念。積極主動地適應網絡帶來的變化,并根據變化及時提出適合本校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舉措。認識到實踐育人模式在網絡化時代的重要性,調整工作內容,轉變工作思路,將實踐育人列為高校日常思政工作內容。思政工作是零碎繁瑣的,實踐育人增加了思政工作的內容和程序,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認識到實踐育人的長遠效用,權衡利弊,以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積極推進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
(二)實現教學平等,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灌輸為特點,而新時代的大學生通過網絡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自主化的思想比較多,幫助大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來就成為關鍵。課堂教學和日常管理中,教師要試圖改變以教育者的身份和學生開展交流,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課內外實踐活動,以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入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和原理指導大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
(三)把握現有資源,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實踐育人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采用以理論結合實踐為主要手段,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綜合發(fā)展的一種育人方法。不斷拓展新的實踐活動的同時,加強對現有的實踐活動育人教育。團學組織由黨團組織指導,社團組織由相應的主管院系和指導老師指導,負有指導責任的機構和老師應主動承擔責任,并注重活動之后的實踐評價。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從輔導員身上擴展到教職工全體,對學生的校內外表現或實踐進行客觀的評價,開展正確的引導。
(四)運用網絡渠道,實現實踐教育評價簡潔高效
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對工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學生的思想變化為基礎的,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把握實踐育人的實效性。首先,在實踐活動之前注重活動的宣傳和活動理念的引導,讓參與者帶著問題開展實踐,最大程度發(fā)揮實踐的作用;第二,通過直播等喜聞樂見的形式跟蹤報道實踐進程,提升大學生實踐的參與興趣;第三,活動結束通過新媒體開展全方位的實踐報道,開設評論區(qū),讓參與者積極參與到實踐反饋中。讓網路化手段貫穿實踐全過程,為實踐評價和反饋留下記錄。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具有重要意義,適應網絡化的發(fā)展,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新模式,引導大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實現人生理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3-5-5(1).
[2]楊立志.全方位全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論體系及其構建[J].濟南大學學報,2012(04).
[3]李小平,姚芳.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6):51.
[4]潘何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對大學生的實效性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7,26(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