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瑩
摘要: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性的教學理論和策略。被人們譽為:"近幾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我國《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關(guān)鍵詞:高中音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94-01
奧爾夫曾說過:"讓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實踐、一起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十分有意義的"。 在教育中滲透"合作"的思想,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注重團結(jié)協(xié)作和探究實踐,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上有效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音樂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同時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能力。
1.高中音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
在我國,"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雖然實行已有多年,但有些小組合作卻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zhì),缺乏實效"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在:
1.1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使合作學習走過場。有的教師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音樂教學,卻不作深入思考就盲目地在教學中使用。有時一節(jié)課多次使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無論什么問題,教師總是一句話:"小組討論一下吧!"然后學生們熱火朝天的一番討論后,請幾位學生發(fā)表一下觀點,教師再總結(jié)歸納,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像這樣一節(jié)課中頻繁地讓學生"討論一下",學生也不知道該怎么討論?討論什么?但這似乎絲毫不影響教師繼續(xù)授課,因為在高中里,總有一些學生音樂綜合能力較強,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可以精彩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如此這般,合作學習就已經(jīng)成為形式化的走過場,更談不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2合作學習時間不夠,缺乏實質(zhì)的合作。課堂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教師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卻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常常不夠用。有時候?qū)W生才剛分配好各自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tài),或是學生正興致勃勃地激烈討論,教師考慮到教學時間有限等問題,就結(jié)束了學生的合作學習,使學生不能充分地參與討論、探究,那么這樣的學習活動是低效的,是缺乏實質(zhì)的,還打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1.3配置合作小組不均衡,合作學習形成假象。有些音樂教師認為,音樂課中的合作學習就是增加一些課堂上的討論,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同組的其他成員交流,最后取統(tǒng)一觀點向老師匯報成果的機會。這種方式,看起來是比較熱鬧,似乎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取得了各自在認識水平上的提高。其實正是這一點才使合作學習走向形式化。
2.高中音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研究學習,在教學中反復實踐,探索完善的方法,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2.1合理配置學習小組,鼓勵全員參與。在配置合作小組時,每個小組應包括學習成績高、中、低的學生,使全班各小組的平均成績大致相同。另外,為了防止組內(nèi)同質(zhì)的現(xiàn)象,還要關(guān)注到每位學生的興趣、能力等方面。同時每組設小組長一名,做到分工合作,明確任務,并且每隔一段時間輪崗競爭,鼓勵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2.2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nèi)容,確保合作質(zhì)量。在高中音樂課里,并不是每一堂課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有些內(nèi)容只需要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明白,沒有小組合作的必要。所以我們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對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引導,適時、適當安排小組合作。如在欣賞樂曲后,在小組內(nèi)先說說個人的感受和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再全班交流?!兑魳疯b賞》第十三單元《爵士精粹》,教師介紹了爵士音樂的主要樂器和欣賞了"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What a wonderful world》以及"爵士樂公主"諾拉·瓊斯《Don't know why》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得出爵士樂的特點。
2.3激勵評價,完善教學管理。合作學習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強化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行為,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zhì)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并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同時教師應適當關(guān)注小組成員,對于小組中的閃光點,應及時給予表揚,對一些平時不主動參與的同學偶爾的好表現(xiàn)進行及時的表揚。以前我遇到過一個學生,所有的任課教師都視之為眼中釘,因為他總是影響正常的教學。但在一次音樂課里,我對他改觀了。《音樂鑒賞》第一單元《音樂與人生》,在欣賞完《草原小姐妹》和《第六(悲愴)交響曲》,有一道練習題是:對比兩首歌曲的情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區(qū)分出來。也許這個學生比較喜歡繪畫,他突然改變了以往不參與只搗蛋的行為,而且主動擔任該組的小組長,并根據(jù)小組內(nèi)大家的建議用畫筆表達出來。于是我也趁機表揚贊賞了他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大力付出。之后,他在音樂課上的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國家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diào)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的建立需要長期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和訓練,需要老師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當你看到學生的進步,看到學生中的閃光點,你會覺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周成平.《高中新課程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江蘇人民出版社.
[2]郭聲健.《美國音樂教育考察報告》,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