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可楨
【摘 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讓學生提升閱讀的數量與質量,才能夠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小學語文是小學生需要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其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小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識字能力、造句能力、閱讀能力的增長,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情感感悟能力。由此可見,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的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那么教師怎樣才能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小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呢?下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教師僅僅枯燥的對學生進行大概的閱讀方法講述,進而就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其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若是學生不能有效的掌握閱讀技巧,就不能提升閱讀效率,從而嚴重打擊了學生閱讀信心,不利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閱讀,教師需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語文教學氛圍,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進行有效的閱讀技巧指導,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增長。
一、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只有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才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指導,才能夠保證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講課思路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以此更好的集中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具體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加強對閱讀內容的感受,增加學生閱讀的欲望,讓學生置身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含有學校、老師、桌椅等生字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掃除,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學校是一個大獎聽的觀念,還可以為學生播放音頻,讓學生進行跟讀,然后讓學生在輕快的音樂里模仿音頻進行閱讀。這樣的學習不但可以使學生們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且使學生掌握了要學習的生字。
二、利用更多媒體進行閱讀課程的導入
多媒體技術以其方便的再現歷史聲音、展示文本圖表、播放動畫視頻等特點,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入特定學習情境中,在導入新課方面擁有傳統(tǒng)的教學沒有的優(yōu)勢?!镀呗桑块L征》是毛主席在紅軍長征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共四聯(lián),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但長征是離現代小學生很遙遠的事情,他們甚至無法想象當時的情景。在導入時,可以讓學生觀看《長征組歌》中的部分視頻,如,《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躍大渡河》《過雪山草地》,《長征組歌》以深刻凝練的歌詞、清新優(yōu)美的曲調、濃郁的民族風格會讓學生觀看得很投入。看完一組視頻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剛才我們看的視頻就是《七律?長征》這首詩里的一些場景,想了解更多關于紅軍長征的故事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七律?長征》吧!”這樣可以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對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更多的了解。
三、拓展學生的閱讀量
閱讀量的積累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知識儲備,所謂熟能生巧,所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那么教師就可以將課內外閱讀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聯(lián)系教學內容,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地震中的父與子》的知識之后,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內容《愛的教育》,在學習《赤壁之戰(zhàn)》、《草船借箭》時,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也可根據學生閱讀興趣和年齡特點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可推薦低年級的學生讀童話,寓言等;中年級的學生推薦讀情節(jié)曲折、生動的歷史故事,民間小說等;高年級的學生推薦他們讀些科普類、推理類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神探柯南》等以及一些名篇佳作。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上百篇文章,幾十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就一定會比較強?!懊鄯鋸V采百花,才能釀得佳蜜”,由此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四、引導學生合理利用閱讀中的語言文字知識
有感情地朗讀是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新課標對低年級學生說話和寫話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學生說完整話,結合課文美麗的插圖,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并把自己觀察到的用通順的句子表達出來。抓住文本的空白處讓學生想象說話,拓展延伸。這些可以貫穿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在《荷葉圓圓》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察插圖,用上“有,有,有,還有”說話。但是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時還要注意有順序地觀察,為以后學生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又如課末,讓學生想象小螞蟻會把荷葉當成什么,你會把荷葉當成什么,再模仿課文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積累語言的效果。
另外,我們平時的背誦,古詩文誦讀、閱讀批注,摘抄剪貼、講故事,班級日記,漂流閱讀等等,均是有效的語文積累的好方法,只要我們根據課堂需要,學生學情,靈活應用,一定能找到高效的積累途徑。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課程的導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對閱讀知識與閱讀內容的理解記憶,再次,教師需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將課內外閱讀進行結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運用,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周玉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71.
[2]張麗蓉.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0):26.
[3]仇曉寅.試論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