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余凌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帶來了機遇的同時更多的是挑戰(zhàn)。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高中化學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微課;教學思考;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59
目前,微課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流行語,她的出現,引發(fā)了網絡媒體的熱議,甚至出現了“互聯網+”時代微課市場分析等報道。我們的教學雜志也不甘示弱,筆者對2015年全年度《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等雜志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關于微課或以微課為起點的翻轉課堂論文多達18篇。
當然,作為一線教師的筆者,也是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到微課的制作和實踐中。都說實踐出真知,筆者通過實踐也談談關于高中化學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微課制作如何體現化學味
在微課制作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教學內容插入相應的實驗操作視頻,而且這個視頻最好是自己錄制的。記得有一次筆者在上“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這節(jié)內容復習課時,筆者從網上下載了一個溴的萃取實驗操作視頻,讓學生重新溫故一下,結果學生邊看視頻邊輕聲在議論這個做實驗的好像不是我們老師,身材、聲音都不像……筆者知道學生對此肯定有想法。后來筆者在上“氯氣的性質”這節(jié)內容時,補充了一個氯氣和氫氣混合光照條件下反應的實驗,由于這個實驗爆炸聲音較響且過量的氯氣和產生的HCl彌漫在室內會有刺鼻的味道,為此筆者把這個實驗事先在實驗室錄成了視頻,視頻中的筆者邊講解邊演示實驗,當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室里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個掌聲不言而喻就是學生對教師努力工作的最大肯定。
而且微課錄制實驗時可以采用近鏡頭突出實驗操作的重難點、易錯點,強化學生正確操作的意識。學生還可以通過暫停、回放等功能重復觀看微課中的實驗示范操作,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當然,部分實驗由于藥品儀器缺失、危險性或操作難度大等原因,我們也可以通過化學實驗模擬平臺制作成flash等形式插入微課中,甚至還可以將一些微觀層面上的化學反應模擬化、形象化,通過多媒體仿真實驗視頻生動地進行展現和表達,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更讓學生對化學微課中的化學味充滿期待。
二、制作好的微課怎么看?什么時間看?
不得不說微課是為網絡而生的,是網絡學習的一個很好的資源,但實際上我省大部分普通高中都是以寄宿制為主,且各校對被稱為課堂上打不退的“第三者”——手機,是嚴格禁止在校使用的,學生根本無法接觸到網絡,更不要說看微課了。其次每天的課程都排的滿滿的,還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活動,白天是沒有時間觀看的,只有晚自修。筆者曾經嘗試晚自修時去教室利用多媒體投影播放微課,為次日的新課作鋪墊,但實際上學生連作業(yè)都做的來不及,最后作罷。試想如果多門學科教師都去占用晚自修時間哪怕偶爾1~2次播放微課視頻,正常的教學秩序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雖然國外翻轉教學主要面向高中生,但筆者認為目前的我省普高教育,學生觀看微課的最佳時間應該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等假期。
三、微課效果怎么發(fā)揮?過程如何監(jiān)控與評價?
微課的制作跟傳統(tǒng)的備課相比,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微課的原創(chuàng)開發(fā)要經過選題設計、教案撰寫、實驗素材準備、PPT制作、語言組織、實施錄制、視頻編輯處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如此精心準備的微課,怎樣使用才能發(fā)揮出她最大的教學價值呢?筆者進行了多次實踐。
以“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操作”課題教學為例:
周五放假時,筆者將錄制好的“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操作”微課視頻放在自己所任教的兩個平行班(分別記為A班、B班)的QQ群中,要求兩班學生周末在家下載觀看,同時要求A班的學生觀看完視頻后結合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難問題,B班的學生觀看完視頻后完成相應的視頻同步學案。周日晚自修返校后上交相關作業(yè),次日的化學課組織學生到實驗室進行了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操作,并將課前及課中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如下:
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通過以上信息不難發(fā)現,讓學生僅僅只是在屏幕上觀看微課,來提出疑難問題供教師再備課,對于我們學校這樣的薄弱學校學生來說確實存在困難,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要難得多。而B班學生在看的同時并動手做相應的視頻導學案過程中,對實驗操作細節(jié)中的易錯點會有個再認識的過程,思維得以強化,教學效果遠遠勝過只看不練。
綜上所述,微課或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帶來了機遇的同時更多的是挑戰(zhàn)。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實踐時,一方面要注重微課的設計與質量,另一方面更要考慮學生觀看微課的時間和觀看的效果,教師應針對微課內容設計相應的微課視頻導學案、微課觀后習題、微課觀后實踐等加強過程監(jiān)測,并及時對監(jiān)測結果進行匯總和研究,切實提高微課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學 31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