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薇
在音樂教育領域中,奧爾夫教學法是應用范圍較廣、教學效率較高的一種音樂教育方式。奧爾夫教學法以重視學生的思想自由、行動自由為主,主張破除固有的音樂教學方式,追尋以學生為本的音樂教學效果。在初中教學中,這種能夠充分貼合初中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的喜愛。而且,在國家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多數(shù)學校都十分注重對學生課堂自主性的培養(yǎng),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具有切實可行的價值屬性。
一、奧爾夫教學法概念簡述
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思想是“回歸”和“重視本性”。概念創(chuàng)作者奧爾夫曾說過:“音樂是人們共同的財產,音樂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環(huán)境中才能凸顯它的美感?!眾W爾夫認為,學生在參與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是完全被區(qū)分開來的,因為他們是不同的人,所以他們感受音樂和創(chuàng)作音樂的能力才會有差異性,而不是因為他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才在能力上出現(xiàn)差異。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自我情感相結合,要讓學生在放松、身心舒緩的環(huán)境中參與學習,而并非被動學習。
二、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研究
1.更新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之前,初中音樂教師必須要仔細研讀奧爾夫教學法的實際概念和基本價值觀,要在理解和肯定的前提下,將其融入初中音樂教學模式中。同時,教師要充分體會到奧爾夫教學法的優(yōu)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學效果。
2.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趣味是激發(fā)其產生自主學習的第一因素。因此,在編制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始終提到的學生本位作為核心規(guī)劃目標。在教學模式中,教學活動是教師開展新課,讓學生進行練習的最有利的教學方式。對此,教師應該從心理和生理兩個層面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如與體力相關的音樂活動,就要以游戲的形式為主,以班級學生的綜合體力限度為輔進行編制。如在音符的對比游戲(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設置為競速游戲,將學生分為兩個活動小組,設定雙方一邊為走,一邊為跑。當播放四分音符時,與音符節(jié)奏對應的學生就要做出相應的動作。做對有獎勵,做錯要“懲罰”,如學生當眾哼一個簡單的小調。如此一來,教師就能在提升課堂活動趣味性的同時,有效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能力。
3.增加學生參與練習的時間,輔助學生建立音樂審美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而若要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完成初中音樂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調整教學模式,利用增加練習時間的方式,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水平。
首先,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選擇符合音樂教學目標的審美內容,選擇的難度標準需適應初中學生群體,且音樂內容具有藝術美,歌詞和旋律朗朗上口。如果學生團體已經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水平,教師可以選擇比較復雜,藝術底蘊也比較高的輕音樂或交響曲作為教學內容。
其次,音樂練習實際上就是學習欣賞音樂的過程,教師需要輔助學生以打出節(jié)拍、簡單哼唱為手段,放松學生的肢體,讓學生能夠使用肢體感悟的方式,體會音樂內容,以達到身心愉悅和體質增強的綜合作用。當學生在放松身心之后對音樂就會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學生的音樂審美也就能得到高水平的提升。
4.注重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當學生能夠對一般的樂理知識、音樂節(jié)奏、音樂風格產生基礎性認知時,教師就可以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才能,釋放學生的音樂天分。教師可以在完成當天的教學任務后,設定一個簡單的創(chuàng)作方向,如打油詩、口水歌等,要求學生以某一首耳熟能詳?shù)耐{為媒介,對該童謠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或重新創(chuàng)作。在此期間,教師需要不斷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只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夠保證基本的節(jié)奏感和音調,教師就要及時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教師在貫徹落實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過程中,不能僅將學生作為初中生來看待,而是要銘記,在音樂領域中,天才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猶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