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了《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干部選拔公告》,公告中按照秘書機構、組成部門和辦事機構三個層級,公示了兩百多個學生干部崗位。而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這兩個層級中,還特別標明了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比如辦公室副主任等同于“正部長級”。
這份公告隨即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中山大學圓你部級領導夢”,還有網(wǎng)友直指“這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過也有網(wǎng)友替中山大學叫屈,認為學生會作為一個組織,有一定的制度層級無可厚非。
7月20日,中山大學學生會刪除了微信文章并發(fā)布公告作了幾點說明:校學生會的宗旨是努力服務同學、共同成長;學生會各崗位名稱設置的初衷是為了明確學生干部的服務職責,更好地服務各校區(qū)廣大同學;對之前公告中錯誤的級別表述深表歉意,感謝廣大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批評和幫助。
“學生官”的官僚氣違背現(xiàn)代大學精神
首先我們要追問的是,這樣的大學學生會是否正常?一個學校學生會,任命如此多的“正副部長級”學生干部,開會時仿照政府形式“聽取學生會主席作報告”……這些讓人浸淫已久,且在高校蔓延甚廣的官本位思想與諸多細節(jié),封殺了大學生自治組織本應該具有的活力和朝氣,不僅對學生成長不利,也與追求獨立開放、科學民主、推動社會進步的大學精神背道而馳。
不知道從何時起,“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流行開來,這種情感雞湯飄散著抒情的迷香,蒙住了不少大學及學生觀察事物、辨別是非的眼睛。但凡母校出了負面新聞,許多本校學子第一反應便是遮掩、敷衍、冷處理,再就是竭盡全力地辯護和回擊。但實際上,對錯不存在內(nèi)外有別,實事求是、追求正義、直面積弊、勇于擔當才應是現(xiàn)代大學最正確的姿態(tài)。
人們常常感嘆:年輕真好。這不僅是對年輪多少的計較,更是在于大學生、青年人富有更多打破陳規(guī)陋習的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富有為了理想大膽革新、勇往直前的精神與干勁。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青年人更寄托著國家、民族的希望?!皩W生會干部名單”是我國高校行政化體制下教育危機的一個縮影。如何冷靜看待公眾的評價,繼承和保護大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及人文價值,轉變教育理念,推進教育改革,恢復品牌優(yōu)勢,提升教育質(zhì)量,促進社會深化改革,這或許才是“學生官”大熱之后,應該生發(fā)出的無限思考。
“學生官”充斥校園不是哈哈一笑的事
官僚主義要從學校抓起?區(qū)區(qū)學生會有組成部門,有秘書機構,有必要設立“正部長級”“副部長級”職位嗎?面對質(zhì)疑,中山大學迅速道歉、改正,這樣的態(tài)度和行動,值得肯定。對青年來說,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可怕,能認識并改正錯誤,就是好事。
但知錯改錯之后,更需要沉下心來,思考如何“保持朝氣蓬勃、展現(xiàn)清風正氣,讓人迎面就能感受到一種干凈、一份純粹、一身擔當”,并以此為契機,改變一些不合時宜、與“大氣候”格格不入的陳規(guī)陋習、陳腐風氣,去除人為制造的科層制和刻意強化的層級感,跟官氣、躁氣、暮氣說再見。
革故鼎新,不應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包括學校管理層、團委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各界,都需要給青年成長的時間和成熟的空間,在他們出現(xiàn)過失的時候少些“大棒”“板磚”和“緊箍”,而是多給予春風化雨的指導、正人先正己的引導,從而使其在面對象牙塔之外的紛繁世事之時,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老氣橫秋,也不至于被一時名利“浮云遮望眼”。
畢竟,青年就如海綿,他們展示的是黑還是白,取決于從學校、社會的“大缸”中吸收了什么。此外,別忘了,海綿還有強力去污的另一面。正所謂“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應是驅(qū)穢的清風、未來的希望,需要更好地呵護與守望。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