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感是糖友在控糖治療中的難題。出現(xiàn)饑餓感時,首先應(yīng)排除低血糖反應(yīng)(屬于相對性低血糖,血糖實際上在正常范圍內(nèi),并非真正的低血糖)。饑餓感可由血糖控制不佳引起,隨著病情好轉(zhuǎn),患者本人對此進行適應(yīng)與調(diào)節(jié),這種現(xiàn)象就會逐漸減輕直至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糖友可以通過調(diào)整飲食減輕饑餓感,避免血糖的明顯升高。
※主食逐漸減量
如果主食的量限制過快,一下子從吃得很多降至300克以下,難以耐受,可每周減少主食100~200克,一般1個月左右可控制到合理水平。需注意,控制主食不是不吃主食。主食是日常產(chǎn)生飽腹感的主要食物來源,不吃主食勢必會落入總也吃不飽、吃飽了又餓得快的窘境。而且不吃主食,人在饑餓感的驅(qū)使下,可能會食用更多的肉類和油膩的食物(比如用較多油炒的菜),攝入的總熱量不降反升。
※餐前先吃蔬菜
餐前先吃一份約200克、碳水化合物含量在4%以下的蔬菜,如白菜、韭菜、青椒、萵筍、茄子、豆芽、菠菜、冬瓜、蘑菇等,然后再進正餐。烹飪時,盡量少放油,涼拌或做成湯更佳,可增加飽腹感。大豆及大豆制品的熱量較低,含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是糖友每日不可缺少的食材。
※預(yù)留食物加餐
全天的總量不變,只是分次吃。將每日的飲食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睡前1~2小時少量加餐,這樣既能避免餐后高血糖問題,又可減輕饑餓感。如果早餐吃過了,還沒到午餐時就餓了,可把早餐的主食留50克在上午吃。兩餐之間饑餓時,可吃些低熱量、含糖量低的蔬果,如黃瓜。
※注意心理調(diào)節(jié)
糖友一般4~8周后就能逐漸適應(yīng)醫(yī)師和營養(yǎng)師給予的飲食方案。人的飲食量與飲食習(xí)慣有關(guān),在不影響營養(yǎng)供給、不出現(xiàn)低血糖的基礎(chǔ)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忍耐與適應(yīng),饑餓感可以逐漸緩解消失。此外,糖友應(yīng)該相信,減少飲食量并不一定會產(chǎn)生饑餓感,應(yīng)減少心理暗示方面的影響。
那么,糖友如何吃才能吃多點又避免血糖過度升高呢?我們用最通俗的語言把糖友需要遵循的飲食原則歸納為三句話:
1.吃干不吃稀。糖友應(yīng)盡量吃“干”的。推薦吃饅頭、米飯、餅,不要吃面糊糊、泡飯、面片湯、面條等。有些糖友會采用民間偏方,不吃白米粥,只吃雜糧粥。要知道,糖友本身就不適合吃粥,尤其不適合吃熬煮時間過長的粥。因為烹飪的時間越長,食物會越軟越爛,意味著越好消化,越會快速升高血糖。雜糧粥一般需要烹飪較長時間,不推薦糖友食用。
2.吃綠不吃紅?,F(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選擇的食物太多,很多糖友不能確定哪些食物是適合自己的。對糖友而言,綠色的食物(如青菜)多含有葉綠素,宜食用;紅色的食物(如西紅柿)糖含量較高,不宜食用。所以,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綠色的食物一般比較適合糖友食用。
3.定時定量,化整為零。定時定量是指正餐。推薦糖友少食多餐,規(guī)律進食,每頓飯進食量基本保持平穩(wěn)。這樣做的目的是與降糖藥配合,不至于出現(xiàn)血糖忽高忽低的狀況?;麨榱闶侵噶闶?。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糖友可以適量吃水果以補充維生素。糖友吃水果也有講究,一般不要飯后立即進食,可以選擇飯后2小時食用水果。吃的時候?qū)⑺植?,如一個蘋果分2~ 4次吃完,不要一口氣吃完。分餐次數(shù)越多,對血糖影響越小。(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