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 要:2017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之后三年,也將陸續(xù)推向全國使用。因此在當下的部編教材背景下,一定會給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挑戰(zhàn)。初中語文的部編教材,增加了古詩文的內容,因此老師應該借此契機,提高古詩文的教學效果,進而促使整個初中語文達到高效課堂教學。本文主要簡述了部編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幾點思考與建議,希望帶給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文 部編教材 思考
部編語文教材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以及義務教育下的課程方案,遵循了語文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聘請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擔任總主編,以及國內的知名教授、一線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全體編輯共同組成了近40人的編寫隊伍。所以初中的《語文》義務教育課本,傾注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的大量心血。而教材的文章內容,也發(fā)生了一些改變。在選文章內容時,強調多樣性,尤其重視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精選古詩文,同時也加入了一些新聞報道、應用文等。另外,教材材加大了古詩文內容,約占了全部內容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對于初中語文的古詩文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
一、回歸《課程標準》,重新出發(fā)
以往的語文教材,在教學時往往注重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性呈現,同時由于考試的約束,學生更容易進入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而部編教材在編書前期就注重了《課程標準》,按照了新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盡量規(guī)避了傳統(tǒng)的概念灌輸式的編法,達到“隨文學習”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梳理出基本的十個知識點,按照教學梯度,通過補白的形式,放在課文后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學段(7-9年級)詩詞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注重知識的積累與感悟,在古詩詞的誦讀中可以利用相關的工具書得到基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其欣賞品味。對于古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讓老師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考察學生的背誦積累,以及能否利用工具書得到古詩文的基本含義。所以初中語文的部編教材,回歸了課標要求,按照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與訓練。另外,除了回歸《課程標準》,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考試的大綱,因為考試大綱是對課標的細化,也是對古詩詞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所以老師應該仔細研究考試大綱內容,從而才能在具體的古詩詞教學中做到有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
二、古詩文教學誦讀為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的將誦讀古詩詞列為了一項主要的教學內容,對于初中學生應該掌握背誦的古詩文數量,有著標準的規(guī)定。同時讓學生了解并誦讀經典古詩文,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誦讀與朗讀不同,怎樣才能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取得良好的誦讀效果,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讀得準確
“準確”在誦讀的應用中,其表面意思是讓學生可以讀準古詩詞的正確發(fā)音,不能有口音的失誤,而這一點只需要學生翻閱借助相關的工具書和詩文注釋就能獨立完成。但是,“準確”在具體的古詩文誦讀中,還有其他的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要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注意自身的語氣語調,做到與詩詞內容符合的情感基調,得到自然的誦讀效果。而用恰當的語氣語調也是新課標古詩詞的誦讀要求。如學生在學習杜甫的《望岳》這首詩歌時,如果用矯揉造作的語調誦讀,難以達到誦讀的效果,也是對經典的一種褻瀆。第二層,是要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把握詩詞的內容,讀出詩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如果學生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誦讀,不能把握詩文內容的情感,則難以達到誦讀的目標。如學生在學習李白的《行路難》這首詩歌時,學生應該在了解詩歌基礎內容的時候進行誦讀,讀出詩歌的大氣磅礴。而詩歌前幾句表現了詩人的茫然,最后體現了詩人的釋然與決心。所以在誦讀中應該緊緊圍繞詩人的感情線索,做到情感的正確把握。
(二)讀得合適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要求,對于古詩文的誦讀,不只要讀得準確,還要讀得合適。學生在誦讀時,既要保持聲音的大聲和洪亮,也要把握一定的誦讀節(jié)奏,更應該眼到、口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在誦讀中體會到經典的魅力與神韻。
三、去繁就簡,返璞歸真
為了在新時期使用初中部編語文教材時,減少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死板,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需要去繁就簡,返璞歸真。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繁瑣病”。第一方面,就是老師使用了過多的教學形式,忽略了教學內容,是一種形式大于內容的“繁瑣病”;第二方面,就是老師總是按照一些自己的教學習慣,沒有給學生帶來準確的教學內容,也就是套路式“繁瑣病”;第三方面,就是老師喜歡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設施,沒有針對實際的教學內容,也就是濫用多媒體式“繁瑣病”。這些“繁瑣病”的出現,使得初中古詩文的教學脫離了教材內容,難以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
所以為了達成初中古詩文課堂教學的高效,需要去繁就簡,返璞歸真。老師應該回歸到具體的語文教材內容中來,把握學習重點,減少多媒體設施的大量使用,去除繁瑣的形式主義,把握古詩文教學的核心。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初中課程設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而古詩文作為部編背景下初中語文的重要內容,需要老師站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通過誦讀為先、去繁就簡,返璞歸真的教學方法,達到初中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的高效。
參考文獻
[1]于靜.初中語文古詩文背誦教學策略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7.
[2]溫銘春.關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探析與思考[J].亞太教育,2016(24):34.
[3]孫巍巍.初中語文古詩文誦讀教學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4]張錦華.部編教材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小班化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7(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