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飛飛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避免PICC導管感染的護理效果。方法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預防性護理。比較兩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護理前后患者心理指標的分值;PICC導管感染發(fā)生率。結果 實驗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指標的分值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指標的分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PICC導管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預防性護理在血液病合并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和PICC置管治療認知,減輕不良心理,降低感染風險,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
[關鍵詞] 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ICC導管感染;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4(b)-0092-02
血液病患者化療時多會采用PICC置管,化療后白細胞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患者感染幾率增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更會進一步下降。此時,多數(shù)PICC留置患者容易出現(xiàn)感染癥狀。另外,因本身合并糖尿病也降低了組織愈合傷口的能力,從而引起部分厭氧細菌生長[1]。該研究分析了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避免PICC導管感染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收治的90例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組,實驗組男31例,女14例;年齡21~78歲,平均(49.24±2.11)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2~78歲,平均(49.27±2.32)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預防性護理。①觀察患者的相應狀況,包括系統(tǒng)、局部情況,觀察患者全身有無寒戰(zhàn)或發(fā)熱,有無伴隨感染癥狀。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充分了解PICC穿刺部位的皮膚狀況,觀察有沒有滲出和分泌物,若有需立刻進行細菌培養(yǎng)。②監(jiān)測患者血糖情況,因化療中化療藥物的影響,治療期間血糖波動較大,因此,在此期間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情況下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進行降糖治療,維持血糖平穩(wěn)。③護理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條例執(zhí)行,加強導管維護。護理人員在PICC置管前后必須洗手,保持最大無菌屏障,嚴格消毒皮膚,加強肝素帽或無針接頭的消毒,導管沖洗用正壓脈沖法,每日評估導管性能及是否有拔管指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④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控制含糖食物攝入量,每天適當活動,控制體重和血糖。⑤在置管當天,應該注意導管插入部位的出血現(xiàn)象,若出血需及時明確原因和壓迫止血。如果血糖高,需加強皮膚觀察,以檢查皮膚是否紅腫,滲出物,硬結,化膿,及時處理。⑥幫助患者進行導管維護,需適當增加消毒次數(shù),降低感染風險。⑦治療過程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及時給予健康教育,告知其保持穿刺部位妥善固定的重要性,囑咐其避免大幅度活動,以免導致導管脫出[2-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0~100分,得分越高則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越高);護理前后患者心理指標的分值(采取SAS量表評價焦慮,采取SDS量表評價抑郁,20~80分,分值越低越好[4]);PICC導管感染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x±s)予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n(%)]則予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相比較
實驗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護理前后心理指標的分值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心理指標的分值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指標的分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兩組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相比較
實驗組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PICC導管感染發(fā)生率相比較
實驗組PICC導管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4。
3 討論
預防性護理在血液病合并糖尿病護理中應用,需關注導管感染的預防,其重點在于做好導管周圍的皮膚消毒,以防止細菌感染。一旦感染發(fā)生,及時拔除導管是第一選擇,必要時使用抗生素治療[5-7]。另外,由于導管穿刺造成機械損傷也增加了感染風險,因此要求送管動作輕柔,減輕血管壁損傷。當導管堵塞時,會降低輸液速度和增加沖洗管的阻力,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需保持導管通暢,并給予脈沖正壓沖管,注意嚴格消毒肝素帽或無針接頭。另外,加強患者對PICC置管感染風險和危害性的了解至關重要,有利于提升其遵醫(yī)行為,降低感染風險[8-10]。
該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預防性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對PICC置管的認知、血液病合并糖尿病知識認知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指標的分值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理指標的分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PICC導管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在血液病合并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和PICC置管治療認知,減輕不良心理,降低感染風險,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
[參考文獻]
[1] Fallouh, Nabil,McGuirk, Helen M.,F(xiàn)landers, Scott 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in Thrombosis: A Narrative Review[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5,128(7):722-738.
[2] Austin, Ryan E.,Shahrokhi, Shahriar,Bolourani, Siavash,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afety in Burn Care: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Review[J].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2015,36(1):111-117.
[3] 郭麗紅,劉世平,劉鋒,等.分析惡性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非機械性堵管的影響因素[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26):181-183.
[4] 王莉,田靜,熊冬梅,等.低相對分子質量肝素聯(lián)合護理干預預防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深靜脈血栓形成[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5):852-854.
[5] 李元,朱曦,江智霞,等.白血病患者PICC相關性血流感染目標性監(jiān)測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 27(20):4622-4625.
[6] 梁苾瑜.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和護理體會[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4):682-684.
[7] Fadoo, Zehra,Nisar, Muhammad I.,Iftikhar, Raz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Patients in Tertiary Care Setting: A Developing Country Experience[J].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2015,37(7):e421-e423.
[8] 劉艷慧,張茵,翟亞平,等.血液腫瘤患者PICC相關性靜脈血栓臨床分析[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4):433-435.
[9] 任秀芹,吳賢翠,徐莉,等.腫瘤患者治療期PICC堵管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學報,2016,23(3):43-47.
[10] 王云,李麗,傅國寧.PICC患者發(fā)生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和預防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2):879-880.
(收稿日期: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