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了“大號”這種銅管低音樂器在西方交響樂隊的起源,以及大號在演變過程中的改良和完善,并指出,古典樂派的知名作曲家相繼在交響樂中對大號進行頻繁應用,以此來渲染和烘托音樂氛圍,進而展現(xiàn)出大號在古典樂派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大號;古典音樂;應用
大號,是管弦樂隊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銅管樂器,它的前身是蛇形號和奧菲克萊德號。誕生之初,作為一種新的樂器,大號的出現(xiàn)給音樂家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為了使銅管樂器的演奏更加協(xié)調,十九世紀的眾多音樂家對大號進行了煞費苦心的探索研究。先后研制出了邦巴東號、尤風寧號和德國作曲家瓦格納發(fā)明的“瓦格納大號”等低音樂器,不斷地改良了演奏效果?,F(xiàn)代大號的發(fā)明者一般指德國樂器制造師莫里茨。他在1853年根據(jù)當時普魯士維帕列赫特設計的草圖制造完成了柏林F調倍低音大號。大號由于其本身較寬的音域,比較靈活的演奏技術,很快進入管弦樂隊中。對大號的改進起了定型作用的是阿道夫。他確立了樂器之間的尺寸比例,創(chuàng)造了七種基本尺寸的薩克斯大號。此外大號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種類,蘇薩號。它由美國著名軍樂指揮家蘇薩·約翰·菲利普發(fā)明。他把大號由橢圓形改為圓圈狀,使其能套在身上演奏。大號一直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現(xiàn)在的樂隊中大都是用的倍低音大號。
自創(chuàng)立至今,大號發(fā)展出了抱式、圈式、蘇撒風、優(yōu)福尼等形制。它主要由號嘴、管體和機械三部分組成,有四到六個活塞。在眾多的銅管樂器中,號管最粗、最長的便是大號。大號號管的長度短則270厘米,長則590厘米。大號的外形以橢圓形為主,號管分圓柱形與圓椎形兩部分,分界明顯。吹奏時,號管細的部分是空氣柱振動分段的地方,號管粗的部分則是共鳴體。大號號嘴是杯形,又細分為不同型號,而號嘴內壁因型號不同,彎充也不一樣,導致發(fā)出的聲音效果有明顯的區(qū)別。號嘴內壁彎度大則發(fā)音敏感,聲音透亮;內壁彎度更小則發(fā)音柔和,聲音低啞。從調性上分類,大號分降B調、C調、F調、降E調等多種調性。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是降B大號,其次是降E調,C調大號等。
大號自產生以來,隨著自身的發(fā)展和完善,獲得了更廣泛的使用性,在古典音樂中深受音樂家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古典音樂派的大師中,如勃拉姆斯、瓦格納、柴可夫斯、馬勒等,都對大號情有獨鐘,運用自如。他們擅長使用大號在自己的交響樂中烘托出音樂的情感和意境。大號在一位位大師的完美運用中,成功躋身于交響樂團,在樂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瓦格納是另一位頗負盛名的德國古典音樂作曲家。他在作曲中非常喜歡使用大號,這是人們眾所周知的。在瓦格納的樂曲中,彌漫著一股景慕、莊重的音樂氣息,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戲劇性效果。可以說大號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沒。瓦格納不僅擅長使用大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還為自己音樂的創(chuàng)作量身定制大號。例如在他的音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中,他用自己發(fā)明的五支“瓦格納大號”,囊括了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極大的發(fā)揮了大號雄渾的音色效果,奏出了完美的和聲以及組合音。作為《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四部曲之一的《女武神》,大部分篇章都在使用“瓦格納大號,進行伴奏,氣氛塑造。如在第一幕結尾的合唱就是在大號的演奏中帶動觀眾的情緒,引領樂劇?!巴吒窦{大號”的運用成功使得《女武神》的樂曲更加慷慨激昂強烈的表現(xiàn)了女武神的獨特地位、狂野的征服和獨尊的冷漠。這一次大號的精妙運用充分的表達了瓦格納心中最理想的伴奏音色,也促使他在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對大號的運用更加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受到瓦格納創(chuàng)作的影響,后來的音樂家們紛紛效仿,爭相借鑒,創(chuàng)作了更多的傳世名篇。如由布魯克納德創(chuàng)作的《第七交響樂》、理查德斯特勞斯寫就的《阿爾卑斯交響樂》。
大號作為知名的管弦樂器,尤其是它的使用成就了許多的佳作,使得它越來越多的受到音樂家的重視和喜愛。但是對于大號在交響樂團的使用也應該進行理智的考量。大號獨特的音色適合于大規(guī)模的音樂藝術的表達和獨特的審美體驗的表現(xiàn)。如瓦格納使在史詩般的鴻篇巨制《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中運用大號成功地展現(xiàn)了作者宏大的藝術構思和哲學主旨,音樂意境強烈而獨特。在相反的情況下還是要慎重的使用大號,避免影響樂篇的演奏質量。
一些音樂家經(jīng)常把大號比喻為肥胖的聲音,這是因為大號的音樂色彩柔和寬厚,與男子渾厚低沉的嗓音非常相像。人們在這一生動形象的描繪中,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大號演奏的獨有特色。穆索爾斯基在他的交響樂作品《圖畫展覽會》中,運用大號的獨奏,來完成對牛車的形象表達;而斯特拉文斯則在他的舞劇《比德魯斯卡》中用大號塑造了一只體型巨大的熊??梢?,在古典樂派大師的手下,大號已經(jīng)被運用的爐火純青。直到今天,大號仍以其獨特的音質在交響樂團中占據(jù)一席之地。這離不開歷代作家苦心積慮的研究,演奏家成千上百次的吹奏。在如今的社會中,音樂創(chuàng)作形式日新月異,期待著更多優(yōu)秀的音樂家賦予大號新的活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動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