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
摘要:手感設計的概念源自日本對神道的信仰,和清靜寂的禪學思維以及缺、拙、澀的意境。獨特文化深深影響著日本的生活、審美與設計。在大工業(yè)時代下,日本的設計仍能把現(xiàn)代性與傳統(tǒng)性處理的平衡精妙。反之,當我們關注銀器工藝的傳承和制作流程時,僅僅靠工藝等才能凸顯嗎?是否思考其文化內(nèi)涵,從人與工具與物的關系角度思考銀器真正的價值。
關鍵詞:手感設計;自然;情感化
一、手感設計的內(nèi)涵
日本的設計與其宗教和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因為對神道的信仰,即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相信萬物有靈,深深影響著日本的生活形態(tài)與審美觀念。日本的設計更會尊重材料本身的質地,賦予物件以靈魂。不論是手工藝人還是設計師無不尊崇萬物有靈的理念,靈魂是產(chǎn)品的除了造型,功能以外的第三個要素。它最終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是時間與物,人與物之間互動的結果,互動的過程中積淀的則是情感和記憶,這便是器物的價值性。在大工業(yè)批量化生產(chǎn)的時代,日本的手感設計堅持獨一無二,保持物品的唯一性,傾注情感。
二、銀器的手感設計
(一)忠于材料,順應自然
手感設計因神道的信仰的文化涵構產(chǎn)生對自然的景仰與愛戴,工匠們制作器物時必須忠于材質的本性。木材軟而常用刀刻,竹子的柔韌彎曲則可以發(fā)揮更多的作用,而金屬的性格堅韌,只有靠更堅韌的工具反復捶打,并且可以液化回爐重造,這是其他材料不能做到的。工匠們在逐漸了解金屬的性格后,創(chuàng)造出最合適的工具。銀與鐵,銅等其他金屬不同,質軟易塑形,但又比錫更有筋骨。智慧的工匠們創(chuàng)造出各式的工具賦予銀形態(tài),肌理,質感等形式。在漫長的人與銀的磨合相處中,人們總結出銀器的錘揲,鏨刻,做舊等工藝,它們更加強調金屬與眾不同的性格,將物靈喚醒,賦予銀新的靈魂。就像李佩玲所說的:“工匠們在制作器物時所賦予的技藝靈魂,也可以說是工匠在制作物件時與材質互動下,所產(chǎn)生的一種難以言喻的生命體”。
(二)樸素的美感
自然賦予銀天然的白,正如原研哉最鐘愛的白色的表現(xiàn)。在他的設計中,白色是線條、空間、留白、位置之外的主體,白色代表未知,凈化生活中的淤泥染色。銀器的白是大自然賦予的真實古樸的素白,清雅沉靜。當工匠們賦予它肌理與質感時,它便成為觸覺的白,深淺不一的肌理被銀白襯托,這是工匠的手漬融入自然素材表面的自然質地,使用者使用時接觸,把玩,以及使用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銀器呈現(xiàn)出與剛成品時完全不同的品質,這是三者互相融合成就的結果,白更加柔和,與使用者的情感聯(lián)系愈加緊密。
工匠們在造物過程中,善于觀察大自然,在銀表面刻意營造的痕跡肌理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龜裂的土地,蕩漾的漣漪,巨大的石坑,植物的莖葉……由手感設計引發(fā)出視覺,觸覺以及想象力,通過觸摸,是否能感受到山川河流的脈動,超越眼前的視覺而看到更遠的景象。
(三)情感的手感
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提到五感的設計。即視聽觸嗅味。上帝賦予我們這些感官,而我們用的最多的僅僅是視覺。而手感設計中更多關注的其他感官的體驗。各個感官互相作用創(chuàng)造新的體驗。銀器的制作者是工匠們,連接工匠與制作品之間的工具尤為重要。工具多是鐵質的錘子,鏨子,工匠們憑借經(jīng)驗,控制錘子從而把精準的力道傳遞給銀器,達到塑形,雕刻的目的。手對工具的松緊把握控制力道,工具作用到銀器上后隨之而來的捶打聲,伴隨觸覺與聽覺,工匠得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工具成為工匠與器物對話的橋梁。整個過程需要高超的技藝和專注的心,技藝與感情傾注于手上的物品,這也是與工業(yè)批量化產(chǎn)品最大的不同。
工具是人手的延伸。工具的選擇和使用也體現(xiàn)出人的性格和情感。書法家操控毛筆在紙上創(chuàng)作,留下的痕跡讓觀賞者聯(lián)想工具的形象,枯筆觸能讓人聯(lián)想到毛筆缺水,凌亂的狀態(tài),光滑的筆觸則反映的是毛筆吸滿水,濕潤的狀態(tài)。銀器的痕跡豐富多彩,錘紋的大小深淺疏密程度都是由工具決定,工匠在制作時,如果情緒飽滿,創(chuàng)作的欲望強烈,那么可能所錘出的痕跡也是飽滿充滿力道,器物也給人以生命力。
三、結語
當代設計包括工業(yè)產(chǎn)品有時也使用自然素材的質感喚醒對自然的感覺。日本設計師手工藝人的神道信仰潛移默化至設計的方方面面。反之,思考銀器工藝,當我們關注銀器工藝的傳承和制作流程時,是否思考其文化內(nèi)涵,人與工具與物的關系,思考銀器真正的價值在哪里,僅僅靠工藝等才能凸顯嗎?工匠賦予每一個銀器的手感設計都是獨一無二,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在遇到傳統(tǒng)手工藝如何進行設計創(chuàng)新這個問題時,拋卻對銀器造型,紋樣等方面的改造,日本提出的手感設計概念相信能給予我們更大的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