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龍
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至要莫若讀書。是的,一個有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明理的孩子,是一個充滿求知欲的孩子,也一定是一個純凈而向上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就算不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也一定是大家心目中好孩子的代表。換而言之,喜歡讀書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但壞孩子一定不喜歡讀書。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經(jīng)常都說,希望孩子先成人,再成才。那要怎樣成人?我認為,在這個知識爆炸,物欲橫流的時代,讀書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要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真正做到悅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及所看所獲,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任何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培養(yǎng)。讀書亦是如此。很難想象,一個家里除了課本教輔資料以外沒有任何書籍的家庭,能培養(yǎng)出喜歡讀書的孩子;也很難想象,一個手機Paid等電子產(chǎn)品不離手的孩子,能靜下心來安靜讀書。所以,要讀書,首先氛圍很重要,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就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學生大量閱讀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話故事、人物傳記、少年小說、世界名著縮編本等,內心世界很容易產(chǎn)生震蕩。學生在自己閱讀課外書時,讀懂其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心中再現(xiàn)栩栩如生的形象,體味關于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乃至愛國主義等永恒的人類精神,從而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蕩起品味人生,升華人格的內在欲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促進小學生獨立、自然地成長,其效果遠勝于教師口干舌燥的說教。
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博識。閱讀是一種鞏固學習成果,豐富知識的有效手段。學生閱讀課外書的過程便是鞏固、積累知識的過程。通過課外閱讀,增加了學生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加強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所以說話、作文時便沒詞兒了。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涩F(xiàn)今學生課外閱讀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們整天被練習壓得抬不起頭來,很少有學生光顧閱覽室,報廊、報架也形同虛設。這樣的現(xiàn)實,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jīng)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鐘。因為,只有“博覽”,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yè)已形成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更為完整、嚴密。
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他們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他們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直至形成良好的能力。
讀書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他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從中汲取了文中的精華,從而掌握了更多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傾吐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寫作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