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
實施“主題學習”,課內(nèi)讓學生在濃濃的情感中感悟文本思想,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延伸主題,讓一個個主題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養(yǎng)料,使母語文化能夠滲透到學生的人格中去,促進學生生命發(fā)展。 主題學習就是指憑借文本的主題開展的系列課內(nèi)與課外的語文學習系列活動,讓文本的主題在學生的心底打下烙印,為學生生命發(fā)展打好底色。下面是我?guī)c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
一、讓“主題學習”成為孩子的伙伴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育專家思想的“化身”,教師要將日常教育教學和閱讀教學融合一體,在以體現(xiàn)單元主題的文本解讀過程中,要促進讀者和作者達到情感的交流,讀者與讀者之間達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閱讀能力。 在解讀一篇文本時,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就是老師不斷喚醒學生生命的過程。對一篇課文來說,對顯而易見的主題,教師一定要以學生情感為基礎,將鮮明的主題滲透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沖擊。如:第三冊第五組課文《稱贊》,單元主題是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課文以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稱贊為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稱贊的作用。課前談話,我讓學生自由稱贊班中的同學,并當即采訪被稱贊的同學的心情。課中,我讓學生角色代替,當小刺猬、小獾相互稱贊,評價同學發(fā)言、朗讀,也以“你想稱贊他什么?”加以引導。最后復習生字詞時,以“看誰能得到小刺猬、小獾的稱贊?”讓學生做小刺猬,小獾來評價。結(jié)課時又這樣說:“稱贊多好啊,讓我們在生活中細細觀察,給那些值得我們稱贊的人送去自信、快樂和輕松吧?!闭?jié)課從導課到結(jié)課學生都在感受被稱贊的快樂和稱贊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學著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學著去稱贊別人。這對現(xiàn)在孩子只喜歡聽好話,卻吝嗇將好話送給別人的現(xiàn)狀來說應該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樣一篇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在動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動情,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為單元主題的落實打下扎實的基礎。 多元解讀,感悟升華主題 。在單元主題教學中對于文本也應有教師、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單元主題的提升,將單元主題與個人的生命意識培養(yǎng)結(jié)合,那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就成了一個極富生命力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就應從多元感悟中升華主題,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成長、發(fā)展。如第四冊語文《卡羅爾和他的小貓》單元主題是學會關愛別人。教師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讀文感受主題,再通過師生對話,資料拓展與學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題:關愛別人,誰需要幫助,我們就伸出熱情的手,享受生命,關注親情,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在這樣的多元感悟中學生的生命意識在提升,讓學生更廣闊地了解文章的背景來豐富文本內(nèi)涵。如果說一篇課文的主題在濃濃的情意中學生有所感受,那一組課文主題的連接,則將會給學生情感強有力的沖擊。教材中一組課文一個主題,這幾篇課文表面是獨立的,在內(nèi)容和語言表達上是不相連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教學時要教一篇看全組,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題的陶冶和升華,從而構(gòu)建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而不僅僅是學會語言文字。如上《窗前的氣球》一課,全組課文的主題是關愛他人。在學生想到給科利亞打電話,和他聊聊天,送去祝福后,教師說:“是啊,科利亞收到你們的祝福一定很快樂。有一種力量能給人溫暖,那就是愛。老師讀過《愛是如此美麗》這篇文章,看過《愛的教育》這本書,在第六組課文中有很多這樣稱贊愛的句子,我們趕快找一找,讀一讀吧?!睂W生在前一課中找到“雪中送炭見真情,助人為樂獻愛心”、“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又從后面的文章中找出“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等相關語句來表達這種美好的情感和心愿。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學會了學一篇看幾篇,將狹隘的科利亞和同學間的關愛情感延伸擴大到人間廣博的愛,對弱者的愛,對貧者的愛,對困者的愛,深深感受給需要關愛的生命自己的愛,將是美好的事。學生不僅進行語言的擴展、積累,而且心底的愛被激發(fā)、在涌動,學生的生命在此得到成長,精神受到愛的滋養(yǎng)。
二、讓課外課內(nèi)有機結(jié)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語文能力。如果在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也以“主題”形式出現(xiàn)開展系列活動,學生就不僅在實踐語文,而且在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實踐主題,運用主題中,將主題思想內(nèi)化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對于主題學習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適時而變,靈活多樣。采取的方式要依據(jù)所確立的主題,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來定,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爸黝}”實踐活動可以向其他學科、向課外閱讀,向社會實踐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延伸,有層次、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如第三冊第一組課文“美麗的秋天”,在整組課文學習中緊緊圍繞“秋天”開展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從課文中的“秋天”走向生活中的秋天。上了《識字一》結(jié)合課外閱讀讓學生做一做——收集秋天詩、文、詞句的讀書卡;上了《秋天的圖畫》結(jié)合美術(shù)課畫一畫——我眼中的秋天,貼一貼——貼一幅美麗的落葉畫;上了《黃山奇石》、《古詩二首》、《植物媽媽有辦法》結(jié)合秋游,到田野、郊外去欣賞秋天的美景、觀察秋天的變化,寫一寫——表達對秋天的感受。這其中有的可以獨立完成,有的與同伴合作完成,有的與父母一起完成,再進行圖畫展示,落葉畫欣賞,讀書卡交流等相互交流活動,讓學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享受秋天豐收的快樂,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美麗,從而激起對生活的熱愛。在這樣的系列主題活動中,學生的精神世界感受的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之美,這樣的影響是深遠的。
三、讓“主題”服務語文
“主題學習”是憑借教材一個單元一個主題進行的。在實施“主題學習”時應把握整組,進行有計劃的“主題學習”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安排,達成整組學習的“三維”目標。就一篇課文應在完成總目標之外還要有本課教學的語文“三維”目標。 根據(jù)“主題學習”的特點,不是在一次兩次的練習或?qū)W習中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組課文的完整學習中進行的,并且有的主題不僅在一個單元中集中體現(xiàn),而且還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有相同主題出現(xiàn),這時教師既要把握好學生一篇、一組課文的短期主題學習,又要考慮不同年級間的長期主題學習。
在學生課外的“主題學習”中,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水平,教師、家長的適時指導是不可少的,但指導的“度”應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區(qū)別對待?!爸黝}”不僅是教學的內(nèi)容更是一種教育的形式。只有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兩把尺牢牢握在手中,“主題學習”的實施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