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課堂已成為老師們努力的方向。因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和諧、靈動的課堂中掌握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有效課堂;高效課堂;語文
一、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興趣
興趣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效果就越好。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會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他們在愉悅中獲取知識。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肟梢宰畲笙薅鹊丶袑W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習動機,使他們很快地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課堂導入的趣味性。在備課時,我會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如:創(chuàng)設情境,猜謎語,講故事,播放相關動畫片、錄像等。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的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到我國“神舟十號”剛發(fā)射成功,學生在平時看電視新聞時對太空生活也略知一二,而小學生又總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發(fā)現這一特點,在課始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我是小小宇航員”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介紹自己所了解到有關太空生活的情況。在交流中,學生自然對太空生活產生了興趣,充滿了好奇。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我先播放一段有關太空的片段,然后說:“太空生活還有很多趣事呢!想知道嗎?”“想!”這時,學生已迫不及待地想閱讀課文,了解趣事了。
(二)注重學習評價,喚起學生的自豪感、成功感
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注重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在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這是我們成功教學所倡導的。低年級的課堂更應該注重學習評價。當學生讀準了生字的音、回答問題正確、朗讀能力有了提高時,我不僅送上“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簡單的評價,還適時送上甜美的微笑、豎起贊美的拇指、撫摸孩子的腦瓜、輕拍孩子的肩膀,這種親切的激勵性評價方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熱情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學得好、產生自豪感,他才愿意學;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他才樂于學習。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自主參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薄皩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知和學習實踐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我非常注重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不強,如果學習方式單一化,會把學習活動變成沉重的、枯燥的、單調乏味的事,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孩子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的特點,加入玩中學、做中學、游戲中學等學習方式,讓他們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5 動物兒歌》時,為了讓學生鞏固字詞,我安排了“找朋友”的游戲,一組學生拿小動物的名片,另一組學生拿小動物的照片,先讓拿小動物名片的同學上講臺,說:“嘿嘿,我的朋友朋友在哪里?”拿小動物照片的同學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朋友,站到旁邊,再領著大家讀一讀??此坪唵蔚挠螒?,卻使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游戲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鞏固了知識。
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張揚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
如《農業(yè)的變化真大》一文,通過寫一個小朋友去觀看農業(yè)科技成就展,介紹了雜交水稻良種、大棚模型、彩色棉花、無土栽培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教學時,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我抓住文章結尾的重點句“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農業(yè)的變化真大!”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讓學生帶著“農業(yè)有哪些變化?”這一問題,自主學習課文。這樣教學,打破了常規(guī)的課堂結構,既有新鮮感,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探求新知,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我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認知規(guī)律等,采用猜謎語、演示、講故事等形式,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fā)探索欲望,樂于把自己的疑惑提出來。教《稱象》一文第四自然段時,我拿出玻璃缸、大象及船的模型按曹沖稱象的步驟演示后問:“這個辦法好嗎?”很多學生馬上回答:“好!”片刻后,一個學生舉手問道:“老師,能不能用其它辦法稱象?”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極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我抓住時機,讓他們討論。有的說:“搬石頭那么麻煩,用人代替石頭不就行了嗎?”也有的說:“用泥土代替石頭也可以?!薄嘤袆?chuàng)意啊!這樣做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
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課堂煥發(fā)靈動與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賀.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2).
[2] 劉姣. 淺談高效課堂的構建[J]. 陜西教育(綜合版),2016(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