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瑤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由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組成,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速度和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chuàng)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群文閱讀教學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課標思想之后對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和進一步提升,也是未來閱讀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一、單元整組教學的群文閱讀課,可以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功能
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選編了四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主題是“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課文有《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氣》??梢韵戎笇W生精讀最有特色的課文《永生的眼睛》,感受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學習時,運用抓住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體會人物情感的閱讀策略,再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其他三篇課文。從單片的閱讀到群文閱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略讀課文拓展的群文閱讀課,讓略讀教學變得簡略而豐富
人教版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選編了一到兩篇的略讀課文,到了五、六年級每個單元選編了兩篇略讀課文,并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再三強調(diào):略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編者的意圖,可以采用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教學方式。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略讀課文《絕招》,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再泛讀高爾基的《童年》一書中的《失火》《故事》《“好兄弟”》等多篇文章。在大量的閱讀中,讓學生充分看到了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長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所經(jīng)歷的各種心理考驗。以一篇帶多篇,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綜合性學習的群文閱讀課,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的資源
為了加強語文課程內(nèi)部諸多方面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新課標在“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中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如,六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選編了《七步詩》《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江畔獨步尋花》《石灰吟》《竹石》等閱讀材料。對于這些閱讀材料,教學時不可能一篇一篇地教學,此時就要運用群文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先誦讀這些古詩,然后去尋找比較古詩的內(nèi)容、表達方式、作者的情感等方面的異同,在尋找中充分感受古詩的魅力,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打開思路。
四、課外閱讀教學的群文閱讀課,讓課外閱讀的指導更有成效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多讀書、多積累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規(guī)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萬、40萬、100萬字”。隨著閱讀的不斷推進,課外閱讀課本變得非常的豐富,可是學生讀什么、怎樣讀卻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圍繞某一主題選擇一些相關的文章,開展群文閱讀是一種課外閱讀的好方法。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時,可以提示學生課外閱讀昆蟲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走進昆蟲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學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可以提醒學生閱讀大文學家海倫·凱樂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感受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去感受生命的寶貴和美好。
群文閱讀教學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在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