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云鶴
【摘 要】作文教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寫自己的生活,寫獨特的感受。為此,教師可通過組織相關活動,讓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引領誦讀經典,使學生積淀文化底蘊;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探索寫作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參與習作教學,從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習作教學;素材;誦讀;小組合作
作文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理應成為一種精神享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笨梢姡绻麑W生缺乏積極主動的表達欲望,寫作只是奉行師令,那么作文教學是注定收不到好成效的。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參與習作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一、活動引領,積累素材資料
生活就如同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不枯竭,溪水自然長流不歇。為了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每學年開學初,筆者都會結合本學年的習作安排,制定班級主題活動方案,讓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
例如,在教學《記一次活動》《難忘的一件事》這類習作時,帶著學生走進紫竹院,開展志愿服務,做義務宣傳員;走進故宮,幫助打掃衛(wèi)生,清潔園區(qū);來到太陽村(服刑人員子女學校),與被救助學生交流互動,體驗他們的生活。再如,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走進動物園,近距離接觸不同的動物,聆聽專家講解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并制作各種和動物有關的工藝品。夜間,學生戴著夜視儀去觀察狼的生活狀態(tài),還自己搭帳篷,和好朋友一起聊天講故事,聽昆蟲的鳴叫。
這一系列的活動巧妙地傳遞著教育信息。在活動體驗中,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知識得以豐富。他們參與其中,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記錄下來,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于是,一篇篇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躍然紙上。
二、誦讀經典,積淀文學底蘊
前人留下大量的精神食糧,是學生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課上、課余時間多讀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詩文,使學生在享受閱讀的同時,感悟寫作方法,積累好詞好句,為寫好作文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每天早上,學生共同開啟晨讀時光,經典詩文引領他們進入一天的學習生活;語文課前兩分鐘是學生自我展示的時間,通過優(yōu)生領讀、自由背誦等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每周一次的閱讀課上,學生相互推薦經典詩文,交流自己的讀后感。
此外,根據作文內容,每次習作前,筆者還引導學生查找有關資料,學習他人的寫作技巧。例如,在寫《春天來了》這篇作文前,筆者設計了“讀春天,找資料”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找有關描寫春天的詩文讀一讀,品味別人筆下的春之美,同時摘錄詩文中的好詞、好句到《采蜜集》上,便于作文時運用,為寫作準備大量的資料。
三、小組合作,探索寫作方法
以往的作文教學,大都是教師講方法、讀課文,學生“照葫蘆畫瓢”。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新意。為了使學生寫出新穎、感人的作文,每次作文課上,教師都引導、激勵學生按要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說一說自己寫作的思路及選材,并運用課前準備的材料相互評議,激起創(chuàng)新的火花。然后,全班師生作個別點評,把討論引向深入,探究獨特的表達方法。
例如在學寫《秋在校園》時,筆者設計了“說秋天,談感受”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明確寫作要求的基礎上,首先請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說一說他們眼里校園的秋天、自己的感受及寫作思路,同組的同學互相評議。然后,班級集中交流,學生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讀到的秋天、感受到的秋天講給大家聽,即口述作文。他們抓住秋天校園里景物的特點,紛紛積極主動地發(fā)言。
學生的頭腦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炬。一旦被開啟智慧之門,他們就會創(chuàng)造出無數的精彩與驚喜。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樂趣,最終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首都師范大學實驗小學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