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留學與移民的女人們

    2018-09-27 20:33:08鹿義霞
    博覽群書 2018年8期
    關(guān)鍵詞:嚴歌苓移民身份

    鹿義霞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向往彼岸“新世界”的女性有越來越多的機會走出國門,看不一樣的風景,開啟另一種人生。出國游歷、求學、伴讀、打工、投資甚至移民,成為時尚熱潮。然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走出國門的中國女性,在別樣的時空中,生活被重新洗牌,心理也經(jīng)受著巨大地震。移民猶如 “生命移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織融合有快樂也有苦楚。在自我實現(xiàn)與心理追尋之路上,涌動的有興奮也有茫然,得到的有蛻變也有內(nèi)傷。無論是渴望自我放逐還是被迫走向他鄉(xiāng),客居他國都難免面臨一定的文化沖突與心理錯位,那是一種酸甜苦辣咸攪拌的五味雜陳。

    “在而不屬于”異質(zhì)文化語境下的精神流放

    華文文學的女性故事往往這樣告訴我們:遷移,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和情感上的。“移植”伴隨著“根”與“土壤”的沖突。在時空的轉(zhuǎn)換中,移居者與“新鮮的土壤”之間難免存在諸多的排異和撕裂。語言的隔膜、文化的壁壘、身份的邊緣、心理的錯位、價值的沖突都會帶來陌生感、疏離感和無所歸屬感。很多女性在尚未調(diào)試好身心狀態(tài)時,便被卷入與東方文化相左的異域世界里,于是,漂泊和壓抑時常糾纏著她們敏感脆弱的神經(jīng)。在作家嚴歌苓看來,一個女人在異域他鄉(xiāng)生活,那是一種“臍帶斷裂式的悵痛和為適應新環(huán)境而掙扎的苦楚”。

    語言障礙首先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對移居國語言文化的接受和轉(zhuǎn)換關(guān)聯(lián)著求學、求職、交流乃至身份的建構(gòu)。很多女性剛剛踏上異國土地之時,幾乎都經(jīng)歷過“失語”的焦慮。嚴歌苓《栗色頭發(fā)》中的主人公“我”剛從大陸赴美留學時,只會磕磕絆絆講幾句英語。在街頭等人時,無法正確理解美國男子的語言。雙方自說自話,交流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張翎《郵購新娘》中的江涓涓初到加拿大尋找未婚夫,面對茫茫人海不知怎樣與人搭話,事先準備的幾句日常用語在緊張時凋零萎縮。海德格爾說過:“語言是存在的家,人類歷史和文化的印記都隱藏在語言之中?!笔дZ往往意味著身份的遮蔽乃至失落,會將人拋進一種孤立、陌生、茫然、失措的隔離狀態(tài),讓人承受著心靈與文化的流放。為了生存,很多移民女性只好拼命地背單詞,參加各種語言培訓班,與“這些百腳蟲一樣長的詞匯”較量。這些女性,肉體雖然“登陸”了,但精神上的著陸點還在遠方。

    此外,文化沖突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在她們頭頂。很多移民女性非常努力地改變著、奮斗著,卻始終難以真正進入西方文化中心,只能成為“永遠的寄居者”。 每一次的傷害就像俄狄浦斯腳踵上的傷疤,看似無形,卻疼入骨髓。在異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她們深深地感受到?jīng)]有家園依傍的安全感,沒有身份認同的邊緣感,于是冷漠常常被數(shù)倍地放大。嚴歌苓《失眠人的艷遇》寫一名東方女性在西方夜晚失眠的痛苦?!拔摇敝詿o法入睡,是因為失根的焦慮、受排擠的煩躁和無依的孤獨。虹影《紐約:逃出紐約》中的中國女留學生,在美國承受著種族、信仰、科技、移民等文化差異帶來的諸多不適應,甚至在安全日莫名其妙地被綁架。面對深淵式的孤獨、壓抑和迷茫,逃離成為她唯一的選擇。作為少數(shù)群體的華裔女性,承受著來自異域、男性、資本、語言等多方面的束縛,于強勢的西方文化中心面前所表現(xiàn)出的無能為力,恰似“煙波江上任漂流”。她們帶著“我是誰”的疑問開始重新定位自我,精神常常彷徨無依。

    合法身份的獲得常常伴隨著尊嚴的喪失和自由的代價。為了名正言順地留在異國,首要事務就是要獲得合法的身份,即獲得移居國的綠卡。相當一部分中國女性選擇了結(jié)婚這一條“捷徑”,甚至不惜嫁給年邁的丈夫。嚴歌苓小說《紅羅裙》《少女小漁》《約會》《冤家》《花兒與少年》中的女主人公海云、小漁、五娟、南絲、徐晚江等,都是借助婚姻“欲速而達”;宋曉亮小說《涌進新大陸》中的唐鳳梧、查建英小說《到美國去! 到美國去! 》中的伍珍、呂紅小說《美國情人》中的芯,都試圖跳過戀愛而通過婚姻直接取得合法身份以改變命運?!对┘摇分械哪辖z,本是不錯的芭蕾舞演員,為了圓夢步入嫁人出國的潮流。怎奈嫁與的丈夫卻是同性戀,她扮演了他掩飾性取向的工具。《花兒與少年》中的徐晚江為移民美國嫁給瀚夫瑞,要像保姆一樣照顧對方的飲食起居,連接電話都會被監(jiān)視。陳謙《覆水》中的依群,嫁與年齡長她近 30 歲的美國人老德。堯堯《你來我走——一個移民女人的筆記》中的肖梅釣到了一位白人“金龜婿”。然而這場異族婚姻沒有持續(xù)多久,兩人因生活習慣和文化觀念的差異離婚,肖梅最終精神抑郁自殺。在這些跳板式的婚姻中,愛情是奢侈品,很多女性被當作物化的對象,為了居留權(quán)不得不委曲求全。即使如愿獲得通行證,也要面對尷尬的情感婚姻狀況。物質(zhì)上的溫飽解決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卻無處不在??缭椒N族的婚戀充溢著孤獨、冷漠、暴力甚至血腥,溝通不暢的背后是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與裂隙。

    生活在異域文化環(huán)境下的移民女性不少成為被放逐和被奴役的“多重邊緣人”。她們不僅要面對中西文化的錯位,還要面對在中國男性世界中作為女人,在白人世界中又作為華裔女人的現(xiàn)實。作為“他者”,枷鎖是沉重的。張翎筆下的許多陪讀太太,多是這樣心靈孤苦的角色。她們“懷里都揣著張大學畢業(yè)文憑,在國內(nèi)時也都是風風采采的人物。如今奔了丈夫來,一時半刻進不了洋學堂,只好將一身的本事藏起來,委委屈屈地干著力氣活,千辛萬苦地適應環(huán)境不說,還得身不由已地苦練英文”。比如《夢里不知身是客》中的郭榕,《棄貓阿惶》中的小楷。她們放棄母國的優(yōu)越條件,本是為了追尋更好的未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美好的初衷最終化為泡沫。丟失舊身份、尋找新身份、建立認同感的過程,是一個漫漫的長征。

    歷經(jīng)一番血淚苦困頓窘迫下的生存多艱

    “經(jīng)濟的拮據(jù),婚姻的破裂,生活的寂寞,感情的失落……都讓她們喘不過氣來?!标P(guān)于移民女性的創(chuàng)傷與疼痛、困惑與掙扎,諸多移民作家都做了詳盡的描述。她們以切身的經(jīng)歷和女性靈敏的觸角,敘寫異域生存的困境,觸摸生活艱辛下的心理之殤。這些作品中的中國女性,有人懷揣“精英夢”負笈海外,留學、求索,歷經(jīng)孤寂與奮斗相伴的成長之痛;有人深受彼岸的誘惑,帶著“鍍金夢”漂洋過海,生存理念與價值觀經(jīng)受颶風般的考驗與打磨;有人抱著“淘金夢” 遠涉重洋,經(jīng)商、投資,一番蛻變一番血淚;有人為生活所迫背井離鄉(xiāng),打工、陪讀,在身份認同與經(jīng)濟壓力下進退失據(jù)……

    嚴歌苓、張翎、茹月、常琳等對移民女性遭遇的種種生存困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她們都曾濃墨重彩描述留學生迷茫困頓的處境。為了追求自我增值,很多女性負笈海外。然而等待她們的,并不是光鮮的生活和輕松的學業(yè)。嚴歌苓的長篇小說《無出路咖啡館》中的女留學生“臉色蒼白,缺乏營養(yǎng)和睡眠,心神不寧但腦筋遲鈍,如同大部分剛著陸這塊國度的中國人”?!拔摇蹦_穿在舊貨店買來的兩塊錢皮靴,身著明顯不合身的羽絨服,“一身統(tǒng)統(tǒng)加起來,也不值六塊錢”。 即使把生活的開支降到最底限,仍遠遠付不起房租,窮得只能在書店偷書以減少自己的書本開銷,甚至想出賣自己的卵子,用身體為醫(yī)學機構(gòu)作藥性實驗。《也是亞當,也是夏娃》中的留美在讀博士伊娃面臨婚姻破裂與失業(yè)的雙重打擊,為了五萬美元,竟然把自己作為生育機器賣給同性戀者亞當以孕育后代。常琳《雪后多倫多》中的留學生楊夕為了賺一筆住宿費而默默承受一位單身老太太的精神虐待;茹月《絲襪》的訪問學者淑敏為了一雙絲襪而淪為小偷,以致被遣送回國走向精神崩潰。張翎《望月》中的卷簾來到加拿大留學,不得不住簡陋的地下室,將時間腰斬為兩段,一半用來讀書,一半用來打工。為了生存,她們舍棄自己的尊嚴愛好,放棄休息時間,輾轉(zhuǎn)在各種工作中,甚至毫無尊嚴地任人使喚……生存,擠壓著學業(yè)成為第一要務。

    華文小說中的移民女性,如果以結(jié)婚或同居為途徑謀取身份不果,結(jié)局常常比較凄慘。畢熙燕《綠卡夢》中的凱西墮入風塵,蘇云因發(fā)瘋被遣返,瑪麗精神崩潰開車撞人而入監(jiān)。《栗色頭發(fā)》中的“我”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各種為當?shù)厝怂积X的營生:人體模特、幫傭、半侍半傭的護士、各種零工。即使每天付出比別人多百倍的辛苦,得到的也只是微薄的薪水。孫博《茶花淚》中的章媛媛被迫充當脫衣舞娘,最終難逃艾滋病的折磨與黑幫的殘害,命喪尼亞加拉瀑布。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打工的疲憊、單身母親的心力交瘁、行走在路上的漂泊感,都是移民女性的現(xiàn)實境遇。張翎說:“不是所有的苦難都能提煉和造就人的,有的苦難是可以把人徹底打翻在地,永無可能重新站立的。”

    以中西雙重視野看世界、寫故事的作家們,不僅僅把女性置放在生存的泥沼中,勾畫她們的艱難與辛酸,還將這種疼痛與掙扎推及更深的層面乃至人類心靈深處的困頓,去剖析文化差異中形態(tài)各異的苦難。張翎以“淘金熱”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金山系列小說,如《金山》《睡吧,芙洛,睡吧》《阿喜上學》等,其中的女性都暗藏著一部海外的血淚奮斗史。她們勤勞隱忍,卻得不到公平的待遇,難以收獲一份正當?shù)幕仞?。她們闊別故土、有家難回,在失去既往生活家園的同時,也常常面臨著精神家園的失落。

    “戈壁灘中的仙人掌”女性更生路上的自我涅槃

    在苦難與困境面前,眾多移居海外的中國女性堅忍、執(zhí)著、無畏,不斷地突圍、蛻變與自我拯救,最終以堅毅抵抗生活的艱難,在異國他鄉(xiāng)成功站穩(wěn)腳跟。在異域的土壤上,她們于極端環(huán)境下爆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張力,從“花果飄零”到“落地生根”,并逐漸“開花結(jié)果”,體現(xiàn)出巾幗不讓須眉的韌性,彰顯出“小女人、大宇宙”的生命情懷。

    超越苦難,在困境中逆天而活。融融《夫妻筆記》中的女主人公佩芬曾經(jīng)因身體缺陷而痛苦不已,但她不屈不撓,像小草一樣在夾縫中努力尋求生存,最終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廣告模特,搖曳出充滿勃勃生機的生命之光,綻放出傲人的自信花朵。呂紅小說《美國情人》的主人公芯初到美國舊金山,經(jīng)歷了身份的焦慮、生存的磨難、事業(yè)的滑鐵盧,但她在逆境中愈戰(zhàn)愈勇,以洞穿一切困難的堅忍、執(zhí)著扛起命運賜予的一切,在夾縫中爆發(fā)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最終斬獲西方世界認可的杰出貢獻成就獎。嚴歌苓《無出路咖啡館》中的“我” 為了學業(yè)每天輾轉(zhuǎn)奔波,以一種近乎牲口的頑韌抗擊困境,最終博得白人教師的認可。張翎《阿喜上學》中的阿喜與厄運抵死相拼,在荊棘密布的異域生存空間硬生生地擠出一條生存的路、求知的路、更生的路。譚恩美《喜福會》中的四位母親曾經(jīng)遭受種族和性別的雙重歧視。但是,她們自尊、獨立、頑強,最終以血與淚、智慧與勤勞在西方主流社會獲得話語權(quán)。這些女性堅忍不拔地尋求生存的縫隙,是綻放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生命之花。

    破碎與重建,在逆境中突圍與蛻變。海外華文小說作家除了書寫女性的生存磨難,還深入地探索她們精神生命的成長過程。陳謙《覆水》中的依群,曾經(jīng)是異族婚姻中的“小可憐”,最終在美國通過不懈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電子工程師?!锻麛嗄巷w雁》的女主人公南雁以陪讀身份跟隨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丈夫沛寧赴美。生活中的庸?,嵥榕c心靈上的空虛以及丈夫慣性的大男人主義終究促成了“娜拉”的出走。她在即將四十歲的時候離開了丈夫和孩子去追尋真正的自我,在一片新的土壤延續(xù)成長。南雁在成為藝術(shù)設計大師的逐夢之旅中,彰顯出令人敬畏的勇氣。陳謙《愛在無愛的硅谷》中的蘇菊通過艱苦的奮斗,于硅谷這個人生平臺上最終實現(xiàn)了最初的夢想,在更寬闊的精神空間促成了自我提升。林媚《天望》中的女主人公微云曾經(jīng)為了生存而向物質(zhì)妥協(xié),以婚姻為代價換取合法的身份。在無數(shù)次迷茫與困惑之后,她從依附走向獨立,從家庭走向社會,重鑄自我完整人格。張翎《望月》中的孫望月放棄曾經(jīng)優(yōu)越的生活去了一個叫歐滋的小鎮(zhèn)。為了圓心中的一個夢,她由一個依附者搖身一變成為勇敢獨立的現(xiàn)代女性。王海倫《楓葉為誰紅》中的鈴蘭與梅青在經(jīng)歷背叛與重創(chuàng)之后,終于從“無我”中一點點站起來,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們在破碎中重建,一步步完成了自我救贖,實現(xiàn)了全方位的精神覺醒。

    積極融入,追尋全人類共融圖景。隨著全球化浪潮和世界性視野的拓展,一些作家開始有意塑造新新移民,呈現(xiàn)她們橫跨中西獲得“雙重經(jīng)驗”后的精神蛻變,為世界女性主體性的文化內(nèi)涵增添了一抹東方特色。陳霆《漂流北美》中的楊帆堪稱此類典型。為了延展個體生命價值,她自覺融入到北美居住國的生活當中,并以“世界公民”的身份自我定位。漂洋過海的她,不因離鄉(xiāng)背井而自怨自艾,不因文化沖突而焦慮逃避,而是在跨界中左右逢源,雙倍甚至多倍地豐厚著自我。在開放豁達的文化心理驅(qū)動下,她熔鑄西方元素培養(yǎng)自己的冒險精神,積極融入異質(zhì)文化,在更多元的土壤中綻放自己的個性與夢想。像楊帆這樣渴望沖破中西語言、文化樊籬,以跨民族、跨文化思維來思考人類普遍命題的女性角色不在少數(shù)。她們成為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優(yōu)雅擺渡者。

    母性般的光輝中國女性的精神力量與人格之美

    眾多的移民女性中,還有這樣的一類:她們不是以惡抗惡,而是以東方式的包容、柔韌與善良化解種族、文化的對立;她們看似柔弱,卻“弱者不弱”,以中國女性的美好心靈和東方文化的美質(zhì)構(gòu)建獨特的民族寓言。

    在資本主義的文化語境下,很多中國女性沒有遵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生存法則,而是有情義、有胸懷、有擔當、有尊嚴地立起大寫的人生,在溫暖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嚴歌苓《少女小漁》中的小漁,為了換取合法身份不得不和一個貧窮潦倒的美國老頭假結(jié)婚。她不惜犧牲自己,努力去平息周圍人的“戰(zhàn)爭”,像一個母親一樣包容著男友江偉、“丈夫”馬里奧以及瑞塔;她面對生活的不公,不氣餒不退縮不怨天尤人,以大海一般的包容喚醒了墮落于酒精中的馬里奧,改變了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的瑞塔,并以人性的光輝照亮了意人利老頭,使這個孤寡老人得到了難得的溫暖和尊嚴。小說的結(jié)尾,小漁沒有去赴男友江偉所謂的最后五分鐘之約,而是堅定地選擇留下來,陪孤獨的馬里奧走完最后的人生征途。陳若曦的《紙婚》是移民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由大陸赴美留學的女子尤怡平被塑造得豐滿、立體,頗富光彩。她留美期間沒有綠卡,被人舉報非法打工,同性戀者項·墨非伸出援手與她登記進行假結(jié)婚,雙方約定三個月后離婚,女方搬離他家。最后,項·墨非被查出身患艾滋病將不久于人世,親友鄰里都選擇了疏遠躲避,而尤怡平卻執(zhí)意留下,照顧項·墨非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苦難磨礪出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尤怡平,但那份高尚堅定依然被珍存于內(nèi)心。

    在經(jīng)歷大遷移、大苦難、大顛簸之后,很多中國移民女性依然擁有著大海一樣的純真氣質(zhì),保存著可貴的情與義。陳謙《覆水》中的依群,最初嫁給美國老頭,后來走向自立自強。即使擁有了新的天地,她依然沒有拋卻骨子里的良善,以自己的大愛給晚年空虛的老人帶來了飽滿的愛和幸福。依群以女性的柔韌與包容成就強大,展現(xiàn)出中國女性的善良柔韌和勇?lián)熑蔚钠焚|(zhì)。嚴歌苓《扶?!分斜还镇_后淪為妓女的扶桑,以東方女子母性的寬容和溫厚征服了克里斯,那份濃烈的母性博大厚重。同樣,林湄《天望》中的女主人公微云也是這樣的形象。在弗來得雙目失明走向人生暮年之時,微云以她的真誠與愛感化上帝,換來對方的重生,展示出中國女性的精神力量與人格之美。

    英籍印裔小說家薩曼·拉什迪在 《論君特·格拉斯》指出: “傳統(tǒng)上,一位充分意義上的移民要遭受三重分裂: 他喪失他的地方,他進入一種陌生的語言,他發(fā)現(xiàn)自己處身于社會行為和準則與他自身不同甚至構(gòu)成傷害的人群之中?!逼筮^海的中國女性在別樣的時空中,經(jīng)受了多重的磨難與磨礪,也實現(xiàn)著特殊的收獲與成長。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作家們對于東西方文化的探討與反思,以及多元文化時空下的人性剖析。

    (作者系廣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11批特別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8T110931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嚴歌苓移民身份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嚴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海峽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40
    嚴歌苓的芳華歲月
    海峽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29
    嚴歌苓:那些小人物是怎樣打動我的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跟蹤導練(三)(5)
    簽證移民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Immigration移民
    留學(2015年12期)2015-12-19 06:18:40
    互換身份
    视频| 邻水| 南溪县| 天峨县| 安庆市| 柳林县| 玉门市| 聂拉木县| 灵丘县| 松溪县| 南丰县| 青海省| 独山县| 新乐市| 紫金县| 莫力| 贵州省| 萍乡市| 天津市| 八宿县| 岳普湖县| 齐齐哈尔市| 福清市| 大庆市| 中牟县| 遂平县| 友谊县| 武威市| 东阳市| 长宁区| 孝昌县| 河池市| 定陶县| 正阳县| 丘北县| 临夏县| 孝感市| 民丰县| 五指山市| 大姚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