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莎莎,孫 敏,王文超,李 真,王世梅,戴樂天,徐陽春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院/江蘇省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高技術(shù)研究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95)
磷素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礦質(zhì)營養(yǎng)元素,土壤磷素供給不足是制約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之一[1]。通常土壤中95%以上磷為無效磷,主要是礦物磷酸鹽類,植物很難直接吸收利用。為了保證產(chǎn)量,每年施入大量磷肥,但施入的磷肥當季作物利用率僅為5%~25%[2],其余依然形成難溶磷,所以提高土壤磷素利用效率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關(guān)注的課題。前人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溶磷微生物,能將難溶磷轉(zhuǎn)化為有效磷。溶磷微生物可分為3大類群:溶磷細菌、溶磷放線菌和溶磷真菌。溶磷能力較強的細菌類群有:芽孢桿菌屬(Bɑ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ɑs),放線菌中鏈霉菌屬(Streptomyces)溶磷能力較強,溶磷能力較強的真菌為青霉菌屬(Penicillium)、曲霉菌屬(Aspergillus)及AM菌根真菌等[3-7]。
應(yīng)用溶磷微生物活化土壤磷素是一種安全、經(jīng)濟、有效的農(nóng)業(yè)措施[8]。溶磷微生物通過酸化、螯合和交換反應(yīng)等方式將土壤磷庫中的磷由礦物態(tài)轉(zhuǎn)化為可溶態(tài)[9],從而顯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促進作物生長。Gulden等[10]報道施用拜萊青霉(Penicillium bilɑii)使豌豆植株根毛量增長了22%并對豌豆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Vessey等[1]也發(fā)現(xiàn)在加拿大的兩個地區(qū)用P.bilɑii接種后,豌豆的根長增加40%,根重提高13%。用該菌株制成的解磷菌劑已在加拿大商品化生產(chǎn)[11]。菌肥不僅促進了作物生長,也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產(chǎn)生一定影響。有研究表明菌肥雖然未從本質(zhì)上改變土壤細菌的種類和分布,但可對土壤細菌的多樣性產(chǎn)生影響[12]。李朔[13]利用DEEG技術(shù)研究發(fā)現(xiàn),施用細菌復(fù)合微生物肥料后增加了白菜田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但目前,真菌生物菌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作物增產(chǎn)和品質(zhì)改善方面,而對根際土壤細菌群落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少。
本文以實驗室前期從植物根際土壤中篩選出的2株溶磷真菌菌株為材料[14],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溶磷效果,然后經(jīng)固體發(fā)酵后制成生物菌肥,研究其對玉米的促生作用,并測定其對玉米根際土壤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的影響,為高效溶磷菌肥的研發(fā)提供理論依據(jù)。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ɑlicum)NJDL-03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JDL-12,溶磷細菌腸桿菌(Enterobɑcter sp.)San8[15],實驗室保存。
(1)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H2O 1000 mL,瓊脂20 g,pH值保持自然。
(2)NA培養(yǎng)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瓊脂20 g,H2O 1000 mL,pH值7.0。
供試土壤采自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安徽科技學(xué)院后山(石灰性土壤),其理化性質(zhì)見表1。
菌株NJDL-03和NJDL-12于PDA平板上涂布培養(yǎng),于28℃培養(yǎng)4 d后,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制成孢子懸浮液,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孢子數(shù)量,使孢子懸液濃度達到106個·mL-1;菌株 Enterobɑcter sp.San8于NA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2 d,離心,去除上清液,加入無菌生理鹽水,制成San8菌懸液,涂布計數(shù),San8數(shù)量達到108CFU·mL-1。分別取NJDL-03、NJDL-12孢子懸液及San8菌懸液50 mL接種到裝有250 g過20目篩的土壤中。菌株NJDL-03、NJDL-12及San8每個處理設(shè)置5個重復(fù),并設(shè)置不接菌對照(CK),各處理置于28℃培養(yǎng)。分別采用鉬銻抗比色法[16]和雷茲pHS-3C pH計每周測定土壤速效磷含量和pH值。
設(shè)計兩種發(fā)酵培養(yǎng)基。發(fā)酵培養(yǎng)基1配方為:玉米芯∶麥麩粉∶蚯蚓糞∶稻殼∶黃豆粉=8∶2∶8∶1∶1,發(fā)酵培養(yǎng)基2配方為:玉米芯∶麥麩粉∶稻殼∶菜粕∶黃豆粉=10∶2∶2∶4∶2,料水比均為1∶1。取于28 ℃培養(yǎng)4 d后的NJDL-03和NJDL-12種子液以15%接種量分別接種到裝有250 g的2種已滅菌的固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中,每處理5個重復(fù),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并于28℃培養(yǎng)6 d,隨后得到NJDL-03和NJDL-12生物菌肥。
表1 供試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zhì)Table 1 The soil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供試玉米種子品種為京城12,設(shè)置CK、Substrate(成分是發(fā)酵菌肥的基質(zhì))、San8、NJDL-03、NJDL-12 5個處理,每盆裝石灰性土壤5.0 kg,每個處理重復(fù)5盆。Substrate處理每盆加基質(zhì)50 g,而San8處理每盆加入含50 mL San8菌懸液(菌數(shù)達到108CFU·mL-1)的基質(zhì)50 g,NJDL-03和NJDL-12處理每盆分別加入相應(yīng)菌肥50 g。盆栽實驗于2015年9月26日至11月19日在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資環(huán)院溫室二樓內(nèi)進行,測定玉米植株生長狀況、用SPAD502葉綠素儀測定玉米葉片葉綠素含量,每個處理隨機挑取3盆,每盆6次,取其平均值。土壤蔗糖酶活性測定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法比色法;土壤脲酶活性測定采用苯酚鈉-次氯酸鈉比色法;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按S-NP活性測定試劑盒(蘇州科銘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說明書步驟測定。
在玉米盆栽實驗進行到45 d時,取玉米根際土壤0.5 g,使用強力土壤DNA提取試劑盒(MoBio,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提取土壤DNA,提取操作參照其說明書。將提取后的DNA送至北京諾禾致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進行高通量測序。土壤細菌MiSeq高通量測序參照Caporaso等[17]的方法,引物為563F(5′-AYT GGG YDT AAA GVG-3′)和802R(5′-TAC NVG GGT ATC TAA TCC-3′)。PCR擴增體系為30 μL(2×Master Mix 15 μL;Forward Primer 1 μL;Reverse Primer 1 μL;Template DNA 0.5 μL;ddH2O 12.5 μL),PCR反應(yīng)條件均為:95℃預(yù)變性5 min,95℃變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進行27個循環(huán);72℃延伸10 min。
數(shù)據(jù)整理與計算用Microsoft Excel 2007軟件,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與差異顯著性檢驗,顯著性水平設(shè)定為P<0.05。
土培實驗,不同處理土壤pH、速效磷隨時間的變化結(jié)果見圖1。石灰性土壤的起始pH為7.84,CK的pH基本維持在7.80上下,而接種溶磷菌處理的土壤pH均有所下降,溶磷細菌San8處理的pH在第24 d下降到最低值7.62,之后回升維持在7.7左右,而NJDL-03和NJDL-12處理均在第10 d就下降到最低值,分別為7.58和7.55,隨后保持在7.60左右。可能是到后期,溶磷菌生長達到穩(wěn)定,產(chǎn)酸能力亦趨于穩(wěn)定,而石灰性土壤的緩沖性能對土壤pH進行了一定的調(diào)節(jié)。CK處理土壤速效磷基本沒有變化,San8處理土壤速效磷達到最高時僅比CK增加了65.69%。隨著培養(yǎng)時間延長,而溶磷真菌處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變化較大,較CK約提高5倍左右,較San8處理提高3倍左右,且NJDL-03處理土壤速效磷比NJDL-12略高。NJDL-03和NJDL-12處理在第10 d土壤速效磷達到最大值,分別為15.31、14.95 mg·kg-1,隨后維持在 13.50 mg·kg-1左右。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菌劑接入土壤中,溶解了部分難溶性的磷,使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有所上升,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土壤對磷素的吸附固定加強使速效磷含量減少,土壤磷素循環(huán)逐漸達到平衡,速效磷保持相對穩(wěn)定。
圖1 不同處理土壤pH、速效磷隨時間的變化Figure 1 The changes of pH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over time
真菌 NJDL-12(R2=0.97)和 NJDL-03(R2=0.81)處理下土壤速效磷變化規(guī)律與pH負相關(guān),而細菌San8處理下相關(guān)性不大(R2=0.32)。
NJDL-03和NJDL-12在發(fā)酵配方1中發(fā)酵孢子數(shù)分別達到了4.33×1010個·g-1和1.66×1010個·g-1,而在發(fā)酵配方2中發(fā)酵,孢子數(shù)分別為4.67×109個·g-1和1.33×108個·g-1(表2)??梢姽腆w發(fā)酵配方1更適合溶磷真菌的生長,可用作后續(xù)盆栽實驗的真菌生物菌肥發(fā)酵培養(yǎng)基。
由表3可見,溶磷細菌San8與Substrate處理對玉米生長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而溶磷真菌NJDL-03、NJDL-12與Substrate處理相比,其間差異顯著;真菌NJDL-12處理的玉米鮮重高于NJDL-03處理,且差異顯著,而干重差異不顯著,但與San8處理相比差異顯著。NJDL-12、NJDL-03、San8、Substrate處理的玉米植株干重分別較CK增加了67.70%、67.14%、33.96%、24.04%。葉綠素是反映植物生長的重要指標,NJDL-03、NJDL-12處理的玉米葉片葉綠素分別是CK的1.37、1.33倍,而San8處理是CK的1.16倍。
各處理葉片及根系全磷含量規(guī)律均為:NJDL-12>NJDL-03>San8>Substrate>CK。NJDL-12葉片和根系全磷分別為 1.26、1.17 g·kg-1,分別比 CK 增長了132.61%、79.67%,NJDL-03比 CK增長了 80.82%、44.67%,而San8僅增長了59.20%、4.61%,且只有葉片全磷差異顯著。圖2中,除CK外,真菌NJDL-12和NJDL-03等玉米根系與葉片全磷含量相比各處理均低于葉片,說明溶磷菌肥和基質(zhì)均能促進玉米生長,且對地上部的促生效果更顯著。
圖3顯示不同處理土壤速效磷高低順序為:NJDL-12>NJDL-03> San8>Substrate>CK。NJDL-12和NJDL-03處理的土壤速效磷分別為15.87、14.10 mg·kg-1,是 CK的 5.03、4.36倍,而 San8處理及 Substrate處理的土壤速效磷為 4.51、3.43 mg·kg-1,僅較CK提高了0.71、0.30倍。
圖2 不同處理玉米葉片和根系含磷量比較Figure 2 Comparison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the leaf and root of maize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2 菌株NJDL-03和NJDL-12在兩種固體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的孢子數(shù)量Table 2 The number of spores of NJDL-03 and NJDL-12 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media
表3 不同處理對玉米生長的影響Table 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growth of maize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圖3 不同處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變化Figure 3 Changes of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4中真菌菌肥處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處理,且NJDL-12處理的土壤各酶活性略高于NJDL-03處理,但差異不顯著。在土壤蔗糖酶、脲酶及磷酸酶三種酶活中,NJDL-12、NJDL-03分別比San8提高了46.55%、34.74%、25.96%和40.23%、31.48%、15.02%,San8處理則比CK提高了6.78%、18.91.%、35.29%。
原始序列經(jīng)過抽提分配后,在97%相似度水平,16SrRNA基因序列共有7624個OUT。不同處理中玉米根際土壤細菌門水平的相對豐度變化顯示(圖4),根際主要富集了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和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此三個細菌門的豐度分別達到了50%、20%和10%左右,其次是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綠彎菌門(Chloroflex)、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及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約占20%,其中厚壁菌門(Firmicutes)豐度僅占1%~3%,各處理較CK豐度明顯降低,有顯著差異性。
圖4 不同處理中根際土壤細菌門水平的相對豐度Figure 4 Relative abundances of bacterial phyla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5中細菌屬豐度>1%的有23個屬,豐度最高的為Gɑiellɑ屬,其次為康奈斯氏桿菌屬(Conexibɑcter)、Subdivision3_generɑ_incertɑe_sedis 類 群 、Povɑlibɑcter屬,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ɑs)、酸土單胞菌屬(Aciditerrimonɑs)和土壤紅桿菌屬(Solirubrobɑcter)等,而豐度>1%且存在顯著性差異的細菌屬只有2個屬,分別為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ɑs)和類鏈球菌屬(Ohtɑekwɑngiɑ)。San8 處理的土壤 Sphingomonɑs豐度最高,為CK的1.43倍,NJDL-12菌肥處理為CK的1.11倍,NJDL-03菌肥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Ohtɑekwɑngiɑ豐度除了NJDL-03菌肥處理外,其余各處理均較CK增加。豐度<1%的9個細菌屬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尤其是賴氨酸芽孢桿菌屬(Lysinibɑcillus)豐度,各處理均較CK顯著降低;其次是豐祐菌屬(Opitutus),經(jīng)真菌菌肥NJDL-03及NJDL-12處理后豐度顯著增加,而細菌菌肥San8及Substrate處理后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分枝桿菌屬(Mycobɑcterium)、小囊菌屬(Plesiocystis)和嗜鹽桿菌屬(Hɑlotɑleɑ)的豐度,各處理相對于CK均有明顯的增加,真菌菌肥處理后的溶桿菌屬(Lysobɑcter)相對于CK有所減少。
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溶磷菌,對活化土壤磷素起到重要的作用。溶磷草酸青霉NJDL-03和黑曲霉NJDL-12是實驗室分離保存的溶磷效果較好的微生物。將溶磷生物菌肥接種到石灰性土壤中進行土培,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培實驗45 d,菌株NJDL-03和NJDL-12處理土壤的速效磷分別是CK的4.0、3.9倍,San8處理則是CK的1.54倍,表明真菌的溶磷效率遠高于溶磷細菌。Kucey等[18]研究亦發(fā)現(xiàn)真菌的溶磷能力要強于細菌。前期搖瓶實驗發(fā)現(xiàn)菌株NJDL-03主要產(chǎn)生草酸、甲酸、酒石酸、檸檬酸等,產(chǎn)生有機酸總量4489 mg·L-1,NJDL-12主要產(chǎn)生草酸、甲酸、蘋果酸等有機酸,產(chǎn)酸總量為10 331 mg·L-1[15];而菌株san8主要產(chǎn)生草酸、甲酸、蘋果酸、乳酸等有機酸,其產(chǎn)酸總量為4153 mg·L-1[16]??梢娋戤a(chǎn)生有機酸的種類及數(shù)量不同,是其溶磷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王岳坤等[19]研究報道不同的有機酸對土壤中難溶性磷的溶解效率不同。
表4 不同處理中土壤酶活性的變化Table 4 The changes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5 不同處理根際土壤主要細菌類群(屬水平>0.1%)的豐度變化Table 5 The abundance of main bacterial genera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本實驗結(jié)果表明,生物菌肥的應(yīng)用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并促進了玉米植株的生長。為進一步深入探索生物菌肥溶磷促生的機制,本實驗檢測了玉米根際細菌群落的變化,研究發(fā)現(xiàn)所有處理在門水平均具有相同的三大優(yōu)勢菌群,分別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和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這與韓亞飛等[20]研究的變形菌門、放線菌門和酸桿菌門為不同類型土壤的優(yōu)勢群落的結(jié)果一致。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變形菌門、酸桿菌門的豐度與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土壤酶活變化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李丹[21]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細菌群落中擬桿菌門及δ-變形菌門與脲酶呈負相關(guān),藍藻及疣微菌與脲酶和過氧化氫酶呈正相關(guān)。這說明土壤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變化與土壤理化性質(zhì)緊密相關(guān)。
在細菌屬水平,雖然有些細菌屬豐度很低,但其具有一些特殊作用,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改變及植株的生長不可忽視。各處理的植株根際賴氨酸芽孢桿菌屬(Lysinibɑcillus)豐度相對于CK均減少,據(jù)文獻報道Lysinibɑcillus具有較強的誘導(dǎo)碳酸鹽礦物形成能力,并且細菌死亡后的自溶過程會使環(huán)境pH值升高[22]。菌肥處理后,根際中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ɑs)、小囊菌屬(Plesiocystis)豐度較對照有所增加,其中Sphingomonɑs是土壤中一類重要的資源微生物,不僅具有較強的降解多環(huán)芳烴的能力[23],更具有溶磷作用[24],Plesiocystis則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磷酸酯和磷酸酶的分解細菌[25]。此實驗結(jié)果說明經(jīng)過溶磷生物菌肥處理之后,對根際細菌群落組成有所改變,增加功能微生物的豐度,有利于土壤磷素的溶解,促進植物生長。
目前功能生物肥料的研發(fā)、生產(chǎn)已取得了豐碩成果,但由于不同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差異,其應(yīng)用效果穩(wěn)定性仍需進一步提高,故本文的實驗結(jié)果為溶磷生物菌肥在生產(chǎn)上應(yīng)用提供了理論參考。
(1)溶磷真菌NJDL-03和NJDL-12的溶磷效果高于溶磷細菌San8。
(2)施加不同的溶磷生物菌肥皆能促進玉米生長,促生效果順序是NJDL-12>NJDL-03>San8>Substrate>CK,生物菌肥處理不僅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zhì),同樣提高了某些功能微生物的豐度,進而影響了根際土壤細菌群落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