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音池
【摘 要】中國古典舞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舞種,本文概述了中國古典舞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分析了古典舞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對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歷程;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理念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8-0195-01
中國古典舞是中國特有的一個舞種,它起源于中國古代民間傳統(tǒng)舞蹈。需要指出的是,“古典舞”是一個國際通用的名詞概念,從廣泛意義上來說,它是指世界上各個國家歷史上傳承下來的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的舞蹈,不能從狹義上說它是一種古代舞蹈,它實際上是經過再創(chuàng)作的現代舞。
古典舞這門藝術,在體現生活的同時,還向人們傳遞了某種內在情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為了更好地發(fā)展中國古典舞,我們要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也必須重視它在藝術高校中的學科地位,注重其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改革,激起舞蹈藝術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yǎng)出中國古典舞的傳承者。
一、中國古典舞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一)“大綠本”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舞蹈藝術前輩們吸收中國傳統(tǒng)舞的藝術表現形式,借鑒歷經百年沉淀的芭蕾舞訓練技巧,創(chuàng)建了相對比較完善規(guī)范、科學合理的中國古典舞教材,即《中國古典舞教學法》。它的誕生,意味著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的初步建立,因其首版的封面是綠色,這一時期的教學模式也稱“大綠本”教學模式。
該教材系統(tǒng)總結了建國以來在傳統(tǒng)戲曲傳承方面的經驗,創(chuàng)建了獨特的民族舞訓練體系。此外,總結芭蕾舞訓練方法的借鑒成果,摒棄其表現形式和動作,只是借鑒其訓練過程中的重心、韌性及清晰利落的動作過程線,這些都對中國古典舞教材中的動作規(guī)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綠本”這種教學模式體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技巧功能方面的訓練忽視了中國古典舞整體語言風格的表現和研究。
(二)“身韻與基訓”主體課程的建立。1992年,唐滿城等舞蹈藝術前輩編著了《中國古典舞身韻》。該書的出現為中國古典舞這門舞蹈藝術的表達找到了其特有的語言表現機制,并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審美取向。古往今來,中華美學就特別注重“意蘊”的傳達,“身韻”的出現恰恰賦予了中國古典舞“神韻”,它的“形、神、勁、律”的審美傾向正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所在。
(三)“課群建設”教學模式的形成。2004年《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程》這本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得到出版;同年九月,金浩和唐滿城兩位舞蹈藝術前輩編著了《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一書,王偉老師主編了《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程》這部教材。此外,《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創(chuàng)建發(fā)展史》、《中國古典舞袖舞教程》、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學法》、《中國古典舞劍舞教程》等教材書籍也被編纂出版。這些教材對中國古典舞的風格、動作及審美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規(guī)范,使中國古典舞的教育體系呈現多維的結構,形成了新的完善可行的“課群建設”教學模式。
二、中國古典舞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有古典舞教學方法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在基礎課程設置方面,重視古典舞發(fā)展史及藝術理論的教學,而缺乏歷史文化知識的融入。二是舞蹈學習者只是模仿,忽略創(chuàng)新。三是古典舞老師在教學時,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四是中國古典舞的劇目表演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劇目風格過于單一化,劇目教學也太過于形式化,缺乏靈活度。
三、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方向
(一)中國古典舞的創(chuàng)設和發(fā)展,既要立足傳統(tǒng)文化,又要與時俱進。21世紀是個瞬息變化的時代,筆者認為,我們應當扎根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耀眼文明中,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要素提煉出來,融入到古典舞創(chuàng)作中,這是中國古典舞的立足點,我們要堅持這個原則不能變。所以,在中國古典舞的教學當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創(chuàng)新以及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傳授。
(二)古典舞老師應當懷揣熱情,投身到古典舞的教學事業(yè)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其對古典舞藝術的熱愛一定會感染學生,會引起他們對于古典舞的學習熱情。因此,古典舞老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的熱情,對教學方法和內容要進行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創(chuàng)新。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培養(yǎng)中國古典舞的接班人時,方法策略上采用因材施教。首先,應當注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次,在古典舞的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學,教師應該設置恰當的表演環(huán)境,使廣大的學生在學習古典舞藝術美的同時,獲得更多地情感體驗,并通過自己的表演,把這種情感傳遞給觀眾。
四、小結與展望
中國古典舞的教學、繼承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我們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中國古典舞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中國古典舞的不斷發(fā)展,使我們的中國古典舞能與西方的芭蕾舞一樣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
參考文獻:
[1]曹偉華.論身韻課程在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3):108.
[2]唐曉娜.中國古典舞的推廣與教學[J].藝術研究,2017,(04):118-119.
[3]任蕾.中國古典舞的當代審美取向探討[J].戲劇之家,2017,(10):151.
[4]曾菲菲.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改革與研究[J].藝海,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