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摘要:贊美語文,讓學生重視語文,愛上語文;立足生活,旁征博引,讓學生明白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打磨授課語言,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形,展現(xiàn)課堂美;爭創(chuàng)亮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促共進,釋放語文美;讓語文捕獲學生“芳心”,真正走進學生心靈。
關(guān)鍵詞:語文;美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智能發(fā)展的基礎(chǔ),是激發(fā)情感的誘發(fā)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力。在教學中,興趣的激發(fā),需要教師以高超的藝術(shù)去澆灌,需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呵護,更需要教師獨特魅力的去感化,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這塊園地才會如漫漫寒冬孕育后的花圃,芳香四溢、光艷奪目。
一、不吝贊美,讓學生愛上語文的美。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想讓學生喜歡你,這是比較簡單的事,如果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這就是一種挑戰(zhàn)。如何才能使學生喜歡語文呢?我們就要做好思想總動員:贊美語文,讓學生認識語文,重視語文,愛上語文。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改變以往枯燥的語文教學方式,還原語文本來的面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語文,讓學生學會欣賞和感悟語文中,或陶冶情操、滋養(yǎng)精神的人文美;或慷慨激昂、優(yōu)雅沉郁的文學美;或親切熟悉、耐人尋味的生活美??偠灾寣W生發(fā)現(xiàn)并體會這一學科蘊含的美:她是一種神奇,一種真情,一種力量,一種情結(jié)。從而愛上語文的美,愛上語文課。
二、生發(fā)活化,讓語文課堂妙趣橫生。
生活有多寬廣,語文就有多寬廣。如果我們只拘泥于語文教科書,只在這個小范圍里繞來繞去,那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教語文,我們只會將學生帶入一片沙漠。語文老師不一定要學富五車,但一定要善于立足生活,生發(fā)活化,旁征博引,引領(lǐng)學生走進一片更廣闊的語文天地:比如,家喻戶曉的“生活不能沒有聯(lián)想”也一語雙關(guān),生動地寫出了“聯(lián)想”電腦的地位。還有“攜文明上路,帶平安回家”的溫馨提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意無留,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達觀灑脫;“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水”的大美意韻;無不展現(xiàn)出語文直抵人心的穿透力!沒錯,語文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語文老師有一雙慧眼,就可旁征博引,信手拈來。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再呆板、單調(diào),而是妙趣橫生。
三、打磨語言,讓語文課堂融美于心。
教師精辟、易懂、有趣的授課語言,可誘發(fā)學生積極活躍、民主互動、和諧共進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課是核心。課堂教學語言應遵循以下幾點:
情景交融,言之有情:要善于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情感為紐帶,使學生心理處在興奮狀態(tài),以提高學習效率。如《秋頌》一課教學中,在導入新課時,我一開始便用投影打出了自己拍攝的“自家的柿子樹”的照片,用滿懷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帶進了秋的世界里。接著又用不同風格的秋之畫面,讓學生去感知秋天特有的景物,去領(lǐng)略不同景物下的自身感受。學生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紛紛談出自己對秋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課堂上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條理清晰,言之有序:教師在授課時要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說,哪些應該后講,哪些應該貫穿課堂始終,哪些應該一筆帶過,怎樣歸納,怎樣結(jié)尾。如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一課,我們就必須從景、人、志這三個字入手,條理清晰、逐層深入地揭示出作者“與民同樂”的人文情懷,這樣才能易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掌握、理解和接受,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疑點等關(guān)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形象趣味,言之有形:語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更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例如,我講《岳陽樓記》一課,就是采用形象描述法導入新課:沿湘江順流而下,經(jīng)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古詩有云:“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边@樣描之頌之,繪之歌之,繪聲繪色,有情有景,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自發(fā)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四、爭創(chuàng)亮點,讓語文課堂異彩紛呈。
很多老師上課,總是老套路:先介紹寫作背景,然后解決字詞,朗讀課文,再劃分段落并逐段分析,最后歸納中心思想,千篇一律。那種毫無創(chuàng)意的課怎能激起孩子心底的波瀾?怎能撥動孩子智慧的琴弦?吃早點時如果每次都是啃饅頭,你會不會生厭?吃早點都要換換花樣,更何況是我們鮮活的語文課堂?備課時一定要根據(jù)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來精心設(shè)計,每堂課都力求有亮點、有高潮。要么在導語上取勝,要么在教學媒體上出彩,要么在環(huán)節(jié)上創(chuàng)新,要么在內(nèi)容上升華。以導語為例,導語應具有“新、趣”等特點?!靶隆本褪且獎?chuàng)新意,要獨巨匠心、別具一格,能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可以采用重大時事、故事導入法、詩詞、歌曲、名句導入法、懸念導入法、影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創(chuàng)設(shè)“先聲奪人”審美情境,在上課伊始,就迅速地捕獲學生的“芳心”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
總之,教師必須在教學上多花心思,多動腦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只有這樣才會讓你的課堂靈動起來,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才能使語文走進學生心靈。
參考文獻:
[1] 《湖南教育·教育綜合版》2007年第7期
[2] 張禮華語文課堂的語言藝術(sh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