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竺蓉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數學文化的內涵,探究其具體含義以及內在特征,并分析目前高中數學融入數學文化的現狀以及成因,對此提出幾點應對策略,以便數學文化的知識與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適應、融合,促進高中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認識,構筑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關鍵詞:數學文化;高中;教學
一、數學文化概述
現在的數學文化多指數學的思想、方法、理論、語言、歷史、發(fā)展、教育等各方面的精神文化及形式,由許多子系統(tǒng)組成,其中心系統(tǒng)是數學科學系統(tǒng),隸屬于科學文化的范疇,是數學家們共同商議而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傳統(tǒng)。
數學文化具有傳播性、滲透性、審美性以及歷史發(fā)展性等特點。它在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中,不斷傳播,世界各地的數學文化都在相互傳播滲透,阿拉伯數字這一數字語言在各個國家地域的相互交往中不斷傳播,最終成為全世界認可的數學語言,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及生產生活,而幾何學、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體現了其滲透性。
二、現狀及成因
我國素質教育大力倡導與普及使得很大一部分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都開始意識到數學文化的融入教學的重要性,并采取適當的方式融入教學中,但仍然有一小部分的老師對數學文化的了解不深刻,沒有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桎梏,無法意識到多元化和開放性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習這種課本以外的知識對于數學學習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更加重視數學技巧與實際應用的學習,故而依舊采用照本宣科、應付考試的方式給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
導致數學文化難以融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這一現狀的成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于部分教師對數學文化的了解不充分,與教學結合時所采用的的方式不適當,沒有經過加工的知識枯燥無味。其次,我國選拔人才的評價體系和形式一直比較單一,許多教師忽視了數學的教育價值,為追求高分而一味地給學生灌輸各種考試技巧,大量的習題演練和考試測試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數學文化的知識在教科書上體現的比較少,內容也缺乏新意,與實際生活沒有什么聯(lián)系,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高考的壓力也讓學生和老師忽視了這部分的學習。
三、應對策略
3.1利用數學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歷史是學習理解數學一個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設置相應的歷史情景,從中穿插講解相關歷史典故,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虛數”時,插入“虛數的誕生”的歷史情景,追溯其起源,講解虛數單位“i”是如何出現發(fā)展的,讓學生了解這個數學理念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笛卡爾、卡爾達諾、高斯、歐拉等許多數學家的研究不斷演變至今,歷經幾百年漫長歲月的研究探索變成今天的樣子,讓學生深刻了解虛數的內涵。
3.2展示數學美培育數學審美
讓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數學無疑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界中的海螺、蜂巢等事物都曾以獨特的美感引起數學家們的注意,這種嚴謹科學的美感也運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美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例如蒙德里安的繪畫作品中就大量運用了黃金比例分割的理論,并在許多服裝、家具、建筑中被廣泛應用,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將數學的千姿百態(tài)展示給學生觀賞,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認同感和喜愛之情。
3.3由數學思想滲透數學文化
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思想的融入是至關重要的,它反映了數學的本質,而這種教學方式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會強調學生采取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算法等數學思想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開拓他們的解題思路,使解題思路更加靈活、巧妙、善于變通。
3.4從數學應用融入數學文化
通過一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實際應用來融入數學文化,或是引導學生做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數學題,能夠增加學生的認同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應當時刻謹記的,必須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而數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具體應用中也時刻展現著數學文化的魅力,要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數學文化,增強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過程中深入認識數學文化具體內涵,感受它的價值。例如在探照燈、電影放映機中了解圓錐曲線的光學應用、在密碼的應用中了解數學概率等。
參考文獻
[1]淮莎莎,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滲透現狀和實施策略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7-05-01.
[2]葛亞平,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有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