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杭州桐廬人
魯迅文學獎得主,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除了必須要學的歷史,一般人很少會認真仔細地審視我們生活的這片家園?!罢恪薄敖倍钟惺裁瓷钜??為什么以“浙江”為名?哪些東西能代表浙江?我們如何向別人訴說我們的浙江?
錢塘江,江流曲折,舊稱“之江”“浙江”。省以江名,“浙江省”由此而來。
一種強大的精神,將浙江的歷史文化有機穿起。
以杭州為例,建德人最值得自豪,因為他們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在這里快樂地生活和勞作了。蕭山人要比余杭人早三千年會做生意,因為八千年前的跨湖橋遺址現如今就在湘湖邊上,那條獨木舟把浙江的文明從河姆渡文化整整向前推進了一千年。當然,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也足以讓世界震撼。
我最佩服的兩位老兄也都是我們杭州老鄉(xiāng),一位是富陽人孫權,一位是臨安人錢镠,從三國的吳國國君到五代十國的吳越國王,他們都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基業(yè),名垂萬世。
放眼浙江,可圈可點的歷史文化都凸現著一種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造。
如水,如劍,如詩,如酒,如青瓷,如絲綢,這些有關浙江文明的詩意形象,聯結起我們與先人們的所有記憶,成了哺育我們的人文內核。
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卷三《觀潮》中,“浙江精神”的因子隆重登場: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弄潮兒手握大彩旗,猛浪里穿梭,上下騰越,竟然能做到不濕旗,可見本事十分了得。他們勇立潮頭,靠的是一種扎實的技術及不畏風浪的拼搏精神。
“浙江精神”由此誕下了堅強的種子,并經年不斷盛放出奪目的花朵。
2017年2月,我去蕭山益農采風。這座杭州最年輕的小鎮(zhèn),就是蕭山人用十年時間,靠肩膀和扁擔,靠蘿卜干和咸菜梗,與錢江潮水搏斗奪來的。不向天地屈服,向灘涂要地,這是浙江精神的極佳體現。
浙江的“金山銀山”,浙江的“五水共治”,浙江大地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浪潮,浙江傳奇的創(chuàng)造,浙江故事的抒寫,無一不顯現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
“浙”和“江”,古和今,消逝和存在,我們的每一片樹葉,我們的每一朵浪花,都充滿著生命的表情,都富有生命的姿態(tài),都是浙江精神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