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喜
摘要: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學好歷史可以增加學生評價和處理事物的能力。本文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其思維能力、加強德育教學三個方面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德育教學
初中歷史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開端,初學時學生對歷史肯定還很陌生,因此,教師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樂于學習歷史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史素材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其思想道德教育。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探究。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進入初中后才開始學習歷史這門學科,因此,教師要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是很枯燥的,教師對歷史課本只是照本宣科,長篇大論的講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關鍵人物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具體內容、經驗教訓等多年不變的話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一些歷史故事穿插進教學中,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歷史教學中去,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國鼎立”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講述一些小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通過網(wǎng)絡搜集并展示一些三國時期的地圖,其中可以包括魏蜀吳三國的地理位置和勢力范圍,對他們各自的國力和兵力進行簡單的分析等,讓學生對三國鼎立的形式有個直觀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三國演義》中的片段,對三國時期的重要事件和著名人物進行講解,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提出一些歷史問題來讓學生思考,從而鍛煉其思維能力。在提出問題時教師應該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進行提問,此外,提問時應該有所側重,有中心、有重點,這樣學生才能夠調動學過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他們之間的討論也許可以得到更恰當?shù)拇鸢?,從而鍛煉其思維能力,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將也將更加透徹。
還是以“三國鼎立”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其主要人物都有曹操,試著分析曹操一勝一敗的原因?赤壁之戰(zhàn)中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借東風,曹操還會失敗嗎?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否符合史實?等,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促進學生思考,從而鍛煉其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三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進行討論,這些問題答案不一,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三國中誰是最厲害的謀士?諸葛亮,龐統(tǒng),郭嘉,賈詡等任舉一例,并說明理由?你認同許劭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嗎?說出自己對曹操的理解?讓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寫出自己的答案,并說出各自的理由,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升華了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教材包含眾多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良好素材。此外,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在現(xiàn)實社會中踐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例如:在進行衛(wèi)青和霍去病大敗匈奴相關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愛國精神?;羧ゲ∈菨h武帝的的外甥,在當時漢匈對立的背景下,霍去病帶領騎兵深入匈奴腹地,封狼居胥,最終為漢朝解除了匈奴禍患,穩(wěn)固了邊疆。當時漢武帝為了嘉勉他,要幫他建一個房子送他,他卻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推辭了。在霍去病的心中國家的安危比自己過上舒適的生活要重要的多,體現(xiàn)了他忠貞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有蘇武牧羊的故事,蘇武為漢朝使節(jié),奉命出使匈奴,卻因事滯留在匈奴十余年,但他念念不忘漢朝,日日持節(jié)南望,最終回到漢朝。蘇武為了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自身遭受了很大的磨難,但他對國家的忠誠卻從沒有改變。以上兩個人雖然經歷不一,但都是愛國的典范,教師通過講述這些歷史人物故事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懂得愛國的含義從而懂得在現(xiàn)代社會要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平時守法,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其樂于學習歷史,同時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其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谷煒.淺談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6(12).
[2]梁翠祥.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科教文匯,2017,(1)
[3]徐俠.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技巧[J].文理導航,20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