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志爽 王靜
摘要:目的:觀察并評價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結合“趣味性教學”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校2013級臨床專業(yè)12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實施PBL+“趣味性教學”,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教學,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結果:研究組的理論成績與心電圖分析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及滿意度較高(P<0.01)。結論:在心電圖教學中,應用PBL與“趣味性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與學更具積極性與主動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PBL;趣味性教學;心電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6-0225-02
由于心電圖基礎理論晦澀難懂、大量的數(shù)據(jù)枯燥難記、臨床心電圖復雜多變,所以長期以來,在心電圖的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講課艱澀、學生學習困難的現(xiàn)象。因此,如何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提高心電圖的教學效果一直是心電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探索的重點[1]。PBL教學法最早于1969年由美國Barrows等提出,該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小組教學法,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世界各醫(yī)學院校[2]?!叭の缎越虒W”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寓教于樂,與PBL教學法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心電圖教學效果。本課題通過將PBL教學法和“趣味性教學”結合于心電圖教學中,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作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本校2013級臨床專業(yè)124名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作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62人,其中女生34人,男生28人,平均年齡22.3歲;對照組62人,其中女生32人,男生30人,平均年齡22.5歲。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平時考核成績等均衡分布(P>0.05)。使用相同的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總教學時數(shù)均為16學時,課堂授課教師、教學進度、教學設備一致。
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研究組采用PBL結合“趣味性教學”,以病例為線索,以問題為中心,并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游戲、舞蹈等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PBL的實施過程。①編寫教案,設計問題:以常見的心律失常病例為學習起點,以心臟的傳導系統(tǒng)為線索編寫學習模塊。課前一周,將課程設計交給研究組學生。②自我學習:要求學生就PBL教學內容利用圖書、網(wǎng)絡等方式查詢相關資料,明確各個相關疾病的心電圖特點,為小組討論準備資料。③小組討論:每組6位學生進行討論,由小組長總結本組的討論結果。④總結:教師總結學生討論的結果,歸納知識體系,并引導學生回顧問題解決的過程,幫助他們概括和理解心電圖的相關理論和應用。
(2)“趣味性教學”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聯(lián)想教學法:為更加清楚理解竇房結、房室結、心房心室肌的功能及增加上課趣味性,將竇房結想象為“班主任”、房室結想象為“班干部”、心房及心室想象為“學生”,采用聯(lián)想法來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②結合舞蹈教學:舞蹈本身是一種非常生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將其和心律失常結合起來,將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用雙上肢代表心房除極及P波產(chǎn)生,用雙下肢代表心室除極和QRS波產(chǎn)生,根據(jù)不同心律失常心電圖特點進行編排,最后將這種舞蹈進行推廣。③獎懲機制:在進行小組討論時,采取搶答的方式,根據(jù)得分給予獎懲,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3.評估方法。主要分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效果評價:①期末的理論考試:考試由臨床學院組織,百分制。②臨床技能考試:主要進行心電圖圖片的判讀,每個同學判斷三張圖片,需說出診斷和診斷依據(jù)。③滿意度評定分為4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
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兩組比較的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個組的考核成績比較。研究組的理論和技能考試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兩個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研究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較高,兩組的滿意度調查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三、討論
心電圖臨床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判讀和分析心電圖的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這樣的教學目的。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單向傳遞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3]。而趣味性教學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我們將PBL與趣味性教學有機地結合并引入心電圖教學的課堂,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使教學更趨完善。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的技能操作、理論知識和心電圖分析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在心電圖診斷實驗教學中PBL與趣味性教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本研究數(shù)據(jù)也顯示,研究組中學生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PBL和趣味性教學相結合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在心電圖教學中,應用PBL與趣味性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顯著培養(yǎng)學生的心電圖診斷技能,取得的教學成效較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勝一籌,應用價值較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杰.淺談心電圖教學[M].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3,2(4):341.
[2]劉忠秀.醫(y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1):1.
[3]李玫,李蓓蕾,張家友,等.心電圖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信息化心電圖教學與考核題庫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07(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