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
摘要:16世紀在尼德蘭爆發(fā)了革命,過去為宗教服務的藝術家失去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但是資產階級和普通市民成了藝術家最大的雇主。一些藝術家在這塊充滿朝氣和世俗的社會文化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本文通過分析尼德蘭藝術家約丹斯的作品,試圖找到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嘗試給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一點小小的啟示。
關鍵詞:尼德蘭 約丹斯 風俗畫 啟示
引言:
16世紀在歐洲北部的尼德蘭爆發(fā)了革命,這場革命是在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尼德蘭地區(qū)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已然形成。在羅馬天主教會的嚴厲統治下,尼德蘭的資產階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用暴力革命來解決這一切。在這種背景下,在尼德蘭地區(qū)過去為宗教服務的藝術家失去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但是資產階級和普通市民成了藝術家最大的雇主。一些藝術家在這塊充滿朝氣和世俗的社會文化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本文通過分析尼德蘭藝術家約丹斯的作品,試圖找到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嘗試給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一點小小的啟示。
一、時代背景
尼德蘭相當于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地區(qū)。16世紀初,這里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歐洲宗教改革揭開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反對天主教會政教合一的神權統治。由于主流改革局限在宗教范疇之內,止步在世俗權力面前,未能徹底貫徹宗教改革的宗旨,激進改革應運而起。1566年尼德蘭爆發(fā)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人民起義,歷史上稱作尼德蘭革命。尼德蘭革命歸根結底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西班牙封建專制的壓迫而引起來的。資產階級要求推翻專制統治,建立獨立國家,發(fā)展資本主義,他們在宗教上接受新教。
二、回歸現實
(一)尼德蘭藝術的土壤
這次持續(xù)許久的大革命對歐洲的藝術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歐洲北部國家的藝術家遭遇到的危機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行所遭遇的危機更現實。因為南歐的藝術家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北歐一樣的巨大變化,他們還是要絞盡腦汁的想出美妙的構圖和華麗的技法去繪制祭壇畫、圣經故事畫為天主教會服務。在北歐很多新教教徒反對教堂里圣徒的畫像和雕刻,認為他們是天主教偶像崇拜的一個證明,這就導致了新教地區(qū)的藝術家失去了畫祭壇畫這項最大的經濟來源。
(二)耀眼的巨星
在星光燦爛的尼德蘭藝術家中,有一位頗具特點的藝術家叫做雅各布·約丹斯(Jacob Jordaens)1593年5月19日 – 1678年10月18日,尼德蘭(弗蘭德斯地區(qū))油畫家、制圖師和紡織品設計師,尤以油畫聞名于世。是繼魯本斯和凡·戴克之后的著名風俗畫和肖像畫家。他沒有像同時代的其他畫家一樣游學過意大利去探究偉大的文藝復興所給予的啟示,他對他們的藝術思想和宮廷藝術抱負毫無興趣。他幾乎他的一生都在安特衛(wèi)普度過,他從民族傳統和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yǎng),成就了自己的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留下的大量描繪寓言故事的風俗畫,其中描繪古老典故的油畫作品“豆王的宴飲”和“老人歌唱年輕人吹管”最為著名。究其一生在藝術方面主要受到了魯本斯和布魯蓋爾家族的影響,除了他們還有意大利畫家巴薩諾、委羅內塞和卡拉瓦喬的影響。
(三)約丹斯的創(chuàng)作
約丹斯是尼德蘭藝術主張的有力支持者,他善于借用圣經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框架,以戲劇沖突激烈的場面描繪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他充滿了對農民生活的熱愛和興趣。約丹斯喜歡借用農民的形象來表現一些諷刺而有趣味的情景,這些作品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迎合了大眾的趣味,更關注于生活本身。約丹斯采用虛幻與現實相結合的錯位手法,令畫面產生奇幻與驚人的效果,然而奇幻的畫面之下卻暗含著畫家對人生哲學的立場和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探討。構圖上約丹斯往往繪制很多人,有些畫面甚至擁擠不堪。他的構圖多采用近景群像描繪,眾多擁擠的人物鋪天蓋地擠滿畫面,而對周圍的環(huán)境描繪卻很少,這也成為一些評論家對他批評的理由,但是仔細看畫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動作與畫面都有著巧妙關系,與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息息相關。觀者總覺得似乎在畫面中還能找出點什么,看著這些人物怪誕而夸張的表情觀者也會忍不住發(fā)出會心的笑容,這些構圖增加了畫面的趣味性,因為平凡而巧妙的趣味才能吸引更多的普通人。這更是大師本人發(fā)自內心一種興趣,同時約丹斯還在同一主題上繪制多幅作品,嘗試不同的構圖,同時他的很多作品也保持了古典主義構圖。約丹斯弘揚了魯本斯的自然主義,沒有被過多的規(guī)范所束縛,當時代轉換很多藝術在無望和抱怨的時候,約丹斯由心而發(fā)的堅持了自己的道路。他的油畫著色很厚,用筆很流暢,筆觸運用大膽而熱烈,這方面明顯區(qū)別于法國和意大利的畫家。
三、給予的啟示
每一種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繪畫語境,任何語境下都不乏藝術精品??赡苄疫\的是尼德蘭人本身的氣質正好符合了尼德蘭大革命后的文化潮流,這種潮流在歷史與時代中是進步的,這也是給我們現代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啟示。隨著新科技的不斷進步如照相技術、打印技術和數碼技術等的出現都是對我們藝術家創(chuàng)作能力的巨大考驗。印象派之后藝術家似乎找到了一條新路,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提出了各種哲學思考、創(chuàng)新手法和概念,并開始大膽的去尋找藝術的本質和未來的道路,他們的理論和實踐對于現在的我們影響是極大的,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現代藝術的先鋒和實踐者,不是每個藝術家的一生都有自己的頓悟,盲目追求不如返回自己的內心。如今大多數的藝術工作者是否該底下頭來看看自己的時代、周圍的環(huán)境找到自己藝術的種子把它種在屬于它的深厚民族文化土壤里,通過辛勤的培育讓它結出豐碩的果實。這正是雅各布·約丹斯留給我們最具有時代意義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劉甜甜.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的激進改革運動.學術界,2017,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