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銀會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而實驗教學又是探究式學習的重心。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教師要想上好實驗探究課就必須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考慮和控制好各方面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探究
探究性學習既是小學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小學科學學習的方式。而實驗又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實驗探究課怎樣上就成為了眾多科學教師思考的問題。通過實踐,我認為做好以下幾點是上實驗探究課的關鍵。
1.制定制度,分組培訓骨干。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制定規(guī)則去限制他們的行為,即使老師能力再好也不會達到好的效果。尤其是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弱,他們一進實驗室就感到新鮮有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往會這兒摸摸,那兒摸摸,將老師的要求和實驗目標、實驗步驟拋到九霄云外,嚴重影響實驗效果。因此,進實驗室前教師要制定一些相關的制度,如:進出實驗室的要求、實驗器材的領取和歸還、實驗操作的要求等。還要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有序進行、防止失誤和事故的發(fā)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小學科學實驗大多是學生進行,特別是課堂上學生實驗人多、過程復雜或內容較多的時候,教師難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對每一學生進行指導,這時就需要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才會達到滿意的效果。因此在開學就要對學生進行分組,選擇責任心強的助手和骨干擔任小組長,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在小組中的作用。在實驗課時提前對他們進行培訓,掌握整個實驗的操作方法和故障的排除方法,這樣他們就能更好地組織好自己的人員,指導同組同學的實驗和管好本組的器材。
2.精心準備,親自實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明者,研究者,探索者?!币虼藶榱藢W生在實驗中獲得真正的體驗和樂趣,首先教師在上實驗課前就必須認真?zhèn)湔n,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掌握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其次教師在科學課中的每項實驗,在讓學生動手實驗之前,教師都應該提前做一做,熟練實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就能明白哪些地方學生容易出錯,哪些現象不夠明顯,哪一項器材要換,哪一種方法需要改進。最后還要準備本節(jié)課所要用的各種儀器,使學生在實驗課中運用自如。例如:在教學《點亮小燈泡》的實驗課時,老師把所需的實驗器材〔燈泡、電池、導線〕用信封裝好后擺放在學生的實驗桌上,這樣可以縮短學生做實驗的時間,整堂課就顯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3.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
每一個實驗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相應的要求,學生如果不能明白實驗的目的和要求,那么在操作是就會出錯或達不到預想的效果。由于在小學階段科學的實驗很多,包括物理、化學、天文、生物幾方面,每種都配有實驗箱,且每個實驗箱里都備有多項器材,能夠進行多項實驗。為了保證實驗的嚴肅性,更好地為理論教學服務,因此實驗時必須按照實驗箱里的說明和教師的要求有序進行,否則就會使實驗課陷入盲目性,不利于知識的獲得和發(fā)現。例如:《設計電路》的實驗中,如果學生不明確老師講解的電路的并聯、串聯關系,不按實驗說明中的步驟進行,就難以總結出哪種狀態(tài)下的燈亮些,哪種狀態(tài)下的燈暗些,還有可能導致短路現象。
4.學生實驗,適時指導。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是一種獨立的活動,主動的認識過程。在實驗中單靠教師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或教師總讓學生跟著自己做,到頭來還是無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因此實驗盡量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活動,讓學生根據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探究,自己找路走,經過多次失敗、成功的經驗總結才能形成一種能力。例如:在六年級《電磁鐵》的實驗中學生會發(fā)現:同樣的釘子,繞著同樣的線圈,為什么有的釘子帽是南極,有的釘子帽是北極呢?這種現象不必告訴學生是什么原因,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是怎么一回事。這樣促使學生去觀察、去實驗,通過觀察、實驗學生會發(fā)現電磁鐵的磁極不同是因為線圈兩端連接電池的正負極不同,或線圈的繞向不同。
5.做好記錄,交流匯報。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除了獲得重要的體驗和探究過程,還可以獲得很多發(fā)現,但不管是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都需要學生把這西記錄下來,便于我們分析理解從中獲取知識和技能。因此每做一個實驗,都要讓學生做好實驗記錄,記錄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文字表達、畫圖表示、圖文結合……實驗完成后讓學生交流他們的細小發(fā)現、研究結果,讓每組有一位同學代表發(fā)言,組員做補充,其他小組同學圍繞著這些結論及推導過程所采用的證據展開討論和質疑,教師根據學生探究問題的難易程度,適時介入,對于學生難以跨越的障礙,給予必要的啟發(fā)、引導,使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使實驗探究達到預期的目的。這樣也能讓學生學會探索新知識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思維和嚴謹的作風。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比對實驗找出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于操作技能的提高。
總之,實驗探究課是一堂操作性強的課,它需要實驗者具備良好的素養(yǎng)和技能。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幾點,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體驗實驗探究所帶來的收獲,從而喜歡上實驗探究課,愛上科學課。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張萬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