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萍
摘要:幼兒園的學生都是3~6歲的兒童,與其說幼兒園是一座學校性質的教學組織,倒不如說是一座帶領寶寶認識世界領略自然的階梯。在整個過程中藝術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作用,是幼兒美育教育開展十分有效的途徑。根據(jù)大量的資料顯示,幼兒園開展的音樂美術類為基本課程的藝術活動,老師往往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就幼兒園和老師為了幼兒藝術活動有效的開展所采取的措施,進行簡單的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藝術活動;有效開展
幼兒園階段的學生身心的成長都處于發(fā)育的重要階段,此階段對學生進行科學健康的引導顯得尤為的重要,對幼兒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著不能動搖的地位,引導幼兒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對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著不凡的意義??梢泽w現(xiàn)幼兒創(chuàng)造性和豐富想象力的同時又能滿足幼兒積極好動樂觀表現(xiàn)的愿望,藝術活動可以更加的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一、當下幼兒園藝術活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藝術教學中幼兒存在的問題
通過不同幼兒園的走訪比較,有很大一部分幼兒在美術創(chuàng)意教學中對繪畫沒有很大的興趣。不是繪畫無法注意力集中容易轉移目標就是一番亂涂亂畫,更嚴重的幼兒沒有繪畫的想法,根本不會繪畫。這種情況都是幼兒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或者是怕畫不好而不敢下筆,個性通常都是膽小怯懦而又內向,不會溝通更不愿意溝通。
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幼兒的主要問題就是不太遵守規(guī)則,不會聽從老師的指令,比如老師在教課辨別樂器時,拿起樂器的指令已經(jīng)發(fā)出,幼兒還在自己的世界發(fā)呆,講到放下樂器時幼兒又在樂器玩耍中沉靜。又如做音樂游戲的時候,幼兒往往不能按照音樂的特性來展示,也不會與同學進行合作,更多時候是挑選自己喜歡的樂器和角色。幼兒不自信不積極,不能全部的投入。
(二)藝術教學中教師存在的問題
只重視示范,忽略引導創(chuàng)造幼兒想象力是大多數(shù)老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美術教學中老師繪畫一幅示范,音樂活動中老師對形象的示范表演都會是束縛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原因,因為這種示范會在幼兒的腦子里有著先入為主的影響,會自然而然的圍著示范圈,時間久了幼兒會有嚴重的依賴性,沒有老師的示范就不敢更甚至是不會繪畫唱歌表演,對幼兒的發(fā)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只注重效果,忽略了幼兒體驗和興趣培養(yǎng)。在日常的藝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想著讓幼兒的畫更漂亮,歌聲更動聽,舞蹈表演更生動,但是這些所謂的好壞都是以教師技能方面作為評價手段,從根本上忽略了對幼兒興趣愛好的激發(fā)培養(yǎng),幼兒也沒有一個愉悅的體驗過程,漸漸會失去對藝術活動的興趣。要做到真正的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幼兒的思想,激發(fā)屬于幼兒階段的朝氣和靈性。
二、藝術活動開展的有效措施
(一)藝術活動中要給幼兒充分的想象機會
一節(jié)藝術教學課程想要達到預期的優(yōu)秀效果離不開有趣內容。美術活動一個強烈有趣的表現(xiàn)形式,音樂活動中一首生動多樣的歌曲都是活動靈魂所在?;顒觾热菰绞侨の痘绞悄芗ぐl(fā)幼兒參與的熱情,所以老師在前期的準備階段要更加的偏向童趣方面,然后結合活動的導入,這樣既可以吸引幼兒注意力,又使得課程豐富有趣幼兒容易吸收。在活動中給幼兒提供足夠的主體畫欣賞,引導幼兒自我表現(xiàn),大方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還要為幼兒提供充分探索的機會,在平等的溝通交流中對幼兒進行啟發(fā),讓幼兒感知體驗到藝術的多樣性趣味性。
(二)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幼兒園的教學主要是面對3-6歲的幼兒,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興趣愛好也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老師在選擇藝術活動的內容時,要充分的考慮其對所有孩子的適宜度,以便于所有的幼兒都可以積極的參與發(fā)揮自己。教學方式也可以因人而異,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主題由不同的方式導入,比如是《豬小弟種西瓜》的小班藝術活動中,老師就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故事描繪做導入,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對于聽故事有濃厚的興趣,然后再讓他們對實際的西瓜進行觀察做到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的作用。因此合適合理的導入活動也是也是非常的重要,可以通過兒歌,故事,魔術,舞蹈,情景表演等多方面的教學模式來開展幼兒藝術教學。
三、評價階段:注重體驗、多元講評
如果說導入是一個活動成功的開端,那么講評無疑是成功的尾聲,講評不僅能讓全體幼兒在一個較為簡短集中的時間段內,互相觀察、欣賞彼此的藝術表現(xiàn)作品,還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自我展示和語言介紹的機會。一個精彩的分享交流活動既能對本次活動做一個有效的提升,更能達到讓幼兒學會觀察與欣賞、建立自信與友誼的效果。以繪畫講評為例,評價幼兒繪畫作品時,教師首先要肯定和鼓勵,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賞作品,贊賞其中點點滴滴的創(chuàng)造,而不要追求畫面的完美,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給予孩子前進的力量。教師不僅可以評價幼兒的作品,還可以評價幼兒在作畫過程中的興趣、評價幼兒的情緒情感、評價幼兒的作畫習慣等。
注重過程的多元評價,能夠促進幼兒不斷發(fā)展,具體策略包括:1.故事分享式講評。講評活動要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此教師可以開展故事分享式講評,讓幼兒介紹畫中的內容,讓幼兒投入到畫面的講述中;2.情境感悟式講評。幼兒喜歡在情境中感受和體驗,情境式講評適合小班幼兒,能化枯燥的知識傳授為生動有趣的快樂體驗;3.移情體驗式講評。當嘗試過各種交流方式都覺得不甚合適時,教師不妨放下技能方面的要求,以情感作為交流點,讓幼兒在分享彼此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情感體驗。
四、結束語
對于幼兒園藝術活動的開展,教師要更多的換位思考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認知,感受,要做幼兒成長的引導者,給幼兒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從而可以更好的展現(xiàn)自己,同時也可以提高幼兒園藝術活動的效果,讓幼兒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積極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周琴.如何將繪本與幼兒園藝術活動有效整合[J].吉林教育,2017,(06):158.
[2]伍海虹.論幼兒園藝術欣賞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J].蘇州教育信息化,2015,(04):28-29+32.
[3]謝輝.幼兒園中班藝術活動的實踐探究[D].導師:李和平.華東師范大學,2010.
[4]何茜.幼兒園藝術活動設計的研究[D].導師:范蔚.西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