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群
【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開展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服務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糖尿病知識了解程度、糖尿病治療配合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的SAS評分、SDS評分、空腹狀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值、餐后2 h血糖監(jiān)測值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關鍵詞】 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 老年糖尿??; 應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8.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8-00-02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人們的生活水平、物質水平日益水漲船高,生活壓力的增大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高科技產品的普及直接導致了運動量的減少,這些因素在客觀和主觀上都致使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糖尿病需要及時的干預治療,以避免血糖過高對組織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良好有效的護理干預是輔助控制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2],其可達到幫助患者提高疾病認知和提高遵醫(yī)行為的目的,從而促進疾病康復。本研究分析了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診斷標準,年齡大于60歲,有正常溝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智力障礙等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試驗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62~80歲,平均(67.86±2.51)歲;糖尿病病程1~26年,平均(9.26±0.34)年;文化水平:13例本科,15例大專,14例高中,3例初中及以下。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62~80歲,平均(67.82±2.47)歲;糖尿病病程1~26年,平均(9.25±0.31)年;文化水平:13例本科,14例大專,14例高中,4例初中及以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開展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具體如下。(1)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科學合理的糖尿病飲食方案對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其自覺做好飲食管理,每天記錄攝入的食物和熱量;糖尿病患者須定時定量服藥,外出時隨身攜帶餅干,水果糖和其他食物,以避免低血糖反應;同時,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幫助其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在日常膳食攝入中,一般應采用低鹽、高纖維素、低糖食物,多飲水,保持排便順暢,避免便秘[3]。(2)心理護理: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會產生焦慮和恐懼,不利于治療依從性提高,護士應及時給予患者心理干預,熱情服務,鼓勵患者,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想法并積極回答患者的問題,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區(qū)活動,引導患者和其他糖尿病患者溝通,分享抗病經驗。(3)運動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運動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地位和角色,日??赏ㄟ^散步、慢跑、騎自行車和其他鍛煉方法增加運動量,若同時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應適當減少運動量,并替換以打太極拳等運動方式,以免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意外事故。(4)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職業(yè)和家庭背景等綜合評估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到逃椒?,使其明確疾病病因、誘因、控制血糖方法、服藥方法等,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遵醫(yī)行為。(5)藥物護理:根據醫(yī)生的囑咐,指導患者按時、定量正確服用降糖藥物,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口服藥物的劑量[4-5]。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70~90分為比較滿意,低于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糖尿病知識了解程度、糖尿病治療配合度(0~100分,得分越高則了解程度、治療配合度越高);護理前后患者負性心理狀態(tài)評分(用SAS和SDS量表分析患者焦慮和抑郁心理,分值越低代表心理狀況越好)、空腹狀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值、餐后2 h血糖監(jiān)測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服務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后兩組負性心理狀態(tài)評分及血糖監(jiān)測值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空腹狀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值、餐后2 h血糖監(jiān)測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的SAS評分、SDS評分、空腹狀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值、餐后2 h血糖監(jiān)測值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糖尿病知識了解程度及糖尿病治療配合度比較
試驗組糖尿病知識了解程度、糖尿病治療配合度評分分別為(97.24±1.13)、(96.26±3.45)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5.45±2.44)、(82.24±3.32)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4%(2/45),低于對照組的20.00(9/4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治療,若血糖持續(xù)升高可嚴重威脅患者全身或其他重要臟器的健康,還可引起蛋白質和血脂代謝紊亂而引發(fā)糖尿病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因此,加強對患者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7-9]。研究顯示,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控制血糖水平,需規(guī)范患者的日常飲食,運動和提高藥物服用依從性密切相關。因此,在護理工作中,通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強化心理疏導、飲食護理、健康教育、活動指導和用藥指導,可有效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控制血糖穩(wěn)定,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10-12]。
本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試驗組開展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結果顯示,試驗組老年糖尿病患者對護理服務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糖尿病知識了解程度、糖尿病治療配合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負性心理狀態(tài)評分、空腹狀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值、餐后2 h血糖監(jiān)測值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負性心理狀態(tài)評分、空腹狀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值、餐后2 h血糖監(jiān)測值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系統(tǒng)全面化護理在老年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顯著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全面提高其疾病認知程度和治療依從性,并實現(xiàn)對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減少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Najafipour H,Sanjari M,Shokoohi M,et 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mellitus,pre-diabetes,undiagnosed and uncontrolled diabetes and its predictors in general population aged 15 to 75 years:A community-based study (KERCADRS) in southeastern Iran[J].J Diabetes,2015,7(5):613-621.
[2]王玉霞.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謝指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135-136.
[3]楊志英.全程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浦R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1):278-279.
[4]代亞麗,劉連君,余丹.綜合護理干預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69-170.
[5]賀伶慧.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58-159.
[6] Arnolds S,Heckermann S,Heise T,et al.Spectrum of Diabetes Research does not Reflect Patients Scientific Preferences:A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Diabetes Research Areas 2010-2013 v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5,123(5):299-302.
[7]張曉穎,張志云.出院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OL].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6,11(2):155-158.
[8]劉瑾,袁戈恒,路潛,等.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行為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0):1261-1264.
[9] Hwang J,Johnson J A.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and Self-Reported Participation in Diabetes Education in Korea[J].Asia Pac J Public Health,2015,27(2):NP311-NP321.
[10]冼梅芳,胡紫光,黃小娟,等.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9):153-155.
[11]于麗.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慢性病學雜志,2015,16(4):418-420.
[12]張彥.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7):210-211.
(收稿日期: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