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升偉,孫超,楊書華,石立航,張雅奎
摘要:大興安嶺地區(qū)屬于低溫冷涼地區(qū),大部分處于第六積溫帶,需要≥10℃活動積溫1900℃左右,生育期一般在95d左右,適合種植極早熟的大豆品種。本文詳細介紹了極早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便于極早熟大豆品種更好地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極早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8.014
大興安嶺地區(qū)適合種植極早熟和抗逆性強的大豆品種,一般需要≥10℃活動積溫1900℃左右,生育期在95d左右。大興安嶺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室著力培育和選擇早熟性和抗逆性適應高寒地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大豆品種,同時結合農機配套選型改良、輪作茬口合理配置,制定超早熟大豆高產栽培規(guī)程。
1 選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多年不重茬的地塊。
1.1 前茬
前茬選無長殘效農藥污染的玉米茬,或可選小麥茬、馬鈴薯茬。
1.2 整地
玉米前茬種植大豆,秋季用大馬力牽引聯合整地機滅茬秸稈還田,春耙地起壟;既要通氣良好,又要蓄水保肥,地面應平整細碎。
平播大豆的土壤耕作無深耕基礎的地塊,要進行秋翻,翻地深度為18~22cm,翻地應隨即耙地。
有深翻基礎的麥茬,要進行伏耙茬;玉米茬在春播前用玉米聯合整地機進行茬口處理。耙深12~15cm,要耙平、耙細。春整地時,因春風大易失墑,應盡量做到耙、耢、播種連續(xù)作業(yè),各個作業(yè)銜接要配合鎮(zhèn)壓器鎮(zhèn)壓。
2 施肥
大豆需氮量是谷類作物的4倍,其對N、P、K要素的吸收一直持續(xù)到成熟期。為保證土壤中有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在土壤肥力水平測定的前提下,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施化肥來補足所欠缺的部分。
種肥在播種同時隨種子一同分層施入,公頃用量為250kg,前茬是玉米茬口土壤肥力大可以適當降低施肥量。每公頃施用尿素時添加一半劑量的緩釋尿素,肥力更長效利于大豆封壟多結莢,起到后期追肥的作用。
施肥方案:拌肥方案:尿素100kg/km2,二銨100kg/km2,鉀肥50kg/km2;復合肥方案:倍豐2001高濃通用型復合肥N∶P∶K=14-18-16,總養(yǎng)分≥48%;根據各自土壤肥力條件設計高產施肥量。
3 播種
3.1 播種期
大興安嶺地區(qū)大豆播期控制在5月下旬,每年的6月初會有一場輕霜,早播出苗后的子葉會被凍傷,導致缺苗,最終會影響產量。
3.2 播種要求
壟上雙行:等距精量點播,行距65cm,播后鎮(zhèn)壓提墑。
窄行平播:行距45cm,實行播種、鎮(zhèn)壓連續(xù)作業(yè)。
如土壤含水量高,待表土略干后再鎮(zhèn)壓,以免表土板結影響出苗,均要求覆土厚度3~5cm。
3.3 播種量
大豆籽種用量75kg/km2。壟上雙行行距65cm,采用密度30粒/m;窄行平播行距45cm 采用密度22粒/m。
合理密度的原則: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氣溫高的地區(qū)宜稀,氣溫低的地區(qū)宜密。
4 種子處理
種子清選和拌種:用清選機清選后再用比重選種機進行種子分級;在保證選用品種保持原品種種性的增產潛力條件下,采用大豆專用型拌種劑拌種和低溫抗逆性冷處理。
5 田間管理
5.1 中耕和耙地
5.1.1 中耕 在3片復葉時進行,只用桿齒,護苗帶10~12cm,深松12~14cm;盡量減少土層翻轉,以凈土培壟,培土以鋤齒“噴土”為主,盡量不用培土鏟。主要目的在于消滅雜草,破除地面板結;防旱、保墑,提高地溫的作用。
5.1.2 耙地除草 在出苗前后耙地,只適用于機械平播的地塊。
5.2 化學除草
根據生產部門推薦配方施用,注意輪作倒茬對下茬作物的影響。一般播種后3~5d未出苗前,進行封閉除草劑的噴施;出苗后為了促進藥效,尖葉和闊葉雜草除草劑噴施要間隔開時間2h以上,避免在大風天和雨天噴施。
5.2.1 以苣荬菜、刺兒菜為主的雜草群落 大豆苗后1片復葉期到2片復葉期前,選用25%氟磺胺草醚1200~1500ml+48%異惡草松800~1000ml/hm2;大豆苗后,選用48%異惡草松800~1000ml+48%滅草松2500~3000ml/hm2。
5.2.2 以鴨跖草為主的雜草群落 大豆播后苗前,選用900g/L乙草胺1500~2000ml+50%丙炔氟草胺90~120g/hm2;大豆播后苗前,選用900g/L乙草胺1500~2000ml+48%異惡草松800~1000ml+75%噻吩磺隆30~40g/hm2。
5.2.3 以問荊為主的雜草群落 大豆1片復葉期后,選用48%異惡草松乳油1000ml+25%氟磺胺草醚水劑1000~1500 ml/hm2。
5.2.4 以卷莖蓼為主的雜草群落 大豆1片復葉期到2片復葉期前,選用25%氟磺胺草醚水劑1200~1500ml+48%滅草松水劑2000~2500ml+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劑10g/hm2;大豆苗后,84%氯酯磺草胺水分散粒劑45~60g/hm2,兌水120~150L/hm2。
5.3 生長調節(jié)劑的應用
生長調節(jié)劑有的能促進生長,有的能抑制生長,應根據大豆的長勢選擇適當的劑型。大豆葉面肥磷酸二氫鉀噴施一般在2遍以上才可見效,直至封壟盛花期噴施結束,以免影響大豆坐莢。
6 收獲
當大豆莖稈呈棕黃色,雜有少數棕杏黃色,有7%~10%的葉片尚未落盡時,是人工收獲的適宜時期。當豆葉全部落盡,籽粒變圓時,是機械收獲的適宜時期。
參考文獻
[1]李樹春,宋玉紅.極早熟大豆新品種北豆16號育成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8(07):7.
[2]宋來成,朱宏德.極早熟大豆新品種北豆49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大豆科技,2012(04):67-68.
[3]高峰,李艷華.16%咪唑乙煙酸水劑除大豆田雜草試驗總結[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5(03):20-22.
作者簡介:杜升偉,碩士,中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遺傳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