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偉
摘 要: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糧食生產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小麥的高產栽培技術,有利于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86
1 選地與選種
選地就是選擇土壤耕層養(yǎng)分含量相對較高,氣候與環(huán)境條件相對適宜,基本農田水利設施較齊全,應達到旱能澆、澇能排;在品種選擇上宜精選具有抗病抗倒伏、高產優(yōu)質的品種,如濟麥22等。
2 科學施肥、適墑播種
對選定地塊的土壤肥力進行隨機抽樣測定,以其缺失狀況及土壤墑情進行科學配方施肥,深施并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綠肥等。前茬如為玉米,其秸稈應全部粉碎還田,深耕前應將科學配好的N、P、K肥料及硼、鋅等微肥均勻撒施于地塊上,然后再把有機肥、綠肥均勻撒施其上,隨后與秸稈一同深翻。選定地塊后,宜深耕細作。大力推行秸稈還田技術,使板結的土壤耕層得到疏松有度的人為調整,為小麥的生長發(fā)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土壤墑情。應達到土細碎松軟地平整有垅(即席田背),調席后,把席(垅)間土壤蕩細整平,忌高低不平、滿席田硬坷垃,土質以疏松、細軟、微潮為宜。
2.1 搞好種子、土壤的處理
重點是地下害蟲的防治工作,須對精選的種子進行包衣以防蟲害。對未采用種子包衣技術的,應因地制宜地進行藥劑拌種。為預防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宜用3%的敵萎丹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4%+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為防治地下害蟲毀種,宜用3%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顆粒劑,2~2.5kg/667m2均勻撒施于地面后耕翻入土。
2.2 適墑播種
選擇適宜的播種時期,用播種機適墑播種(欠墑的須人為造墑),行距宜為28cm,播幅8cm,播深為3~5cm,播種量以7.5kg/667m2為宜,當然隨著地溫的不斷降低,其播種量也相應增加。播種要領是播得行要直、覆土要實,不重播、不漏播。
3 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的目標是苗全、苗壯并促進早發(fā)芽多分蘗。分2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是查苗補苗。入冬前對麥苗進行2次查苗補苗,第1次在出苗后至3葉1心期前,及時查苗并剔除擁擠苗,對缺苗斷垅的須及時補種;第2次在澆越冬水前進行再次查苗補種,做到苗子全、勻、壯;第2階段是控制苗期旺長,促進苗強苗壯。對苗子合理的進行鋤劃與鎮(zhèn)壓,以達到抑旺復壯的目的??梢暶缜榧皦勄樵诿缙谥涟喂?jié)前進行反復鋤劃與鎮(zhèn)壓。麥畦經過鋤劃,表層土得以松軟,雜草得到清除,既提溫保墑又促苗發(fā)苗壯。而鎮(zhèn)壓多用于因干旱所至的土質生硬、松散、缺墑較重的或有旺長勢頭的麥田地塊,其目的就是壓碎土塊,彌合裂縫,減少水分蒸發(fā)的損失;對有旺長勢頭的麥苗,應采取抽打等措施破壞大孽葉片的旺長,以抑制孽葉片的生長,來促進小孽的快速生長。斷根除草。麥苗生長1月左右要中耕除草,對旺苗易進行深中耕。在11月下旬需每667m2用巨星1g+60mL豬秧凈除草劑兌水均勻噴霧,以防治麥田雜草,在12月下旬,視苗情而定,對旺苗易采取深耘傷根的農藝操作措施,耘鋤深約8cm左右,耘后摟平、壓實土層。防止?jié)苍蕉?,遭透風凍害等。經深耘傷根,可抑制旺長,有效減少無效分蘗,促苗生根、深扎和復壯。凍害防御。應于12月中下旬,澆足越冬水,增強麥苗冬季抗凍、春季抗旱的能力??刹扇“睇溙餆s草放煙、噴灑防凍藥物等措施來防御凍害,利于小麥春季返青后的正常生長。
綜合防治病蟲害宜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保護麥田有益生物為重點,協調運用生物、農業(yè)、人工、物理措施,輔之以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根據小麥近幾年病蟲害發(fā)生的規(guī)律,主要的防治節(jié)點為:在11月中下旬進行化學除草。以每667m2用巨星1g+豬秧凈除草劑60mL按標準兌水均勻噴霧,以除雜草;3月中旬,以每667m2用阿維菌素25g+粉銹寧50g兌水30kg再加入濃度為0.3%的磷酸二氫鉀一次性混合噴施,主要防治紅蜘蛛、紋枯病、銹病等; 5月上旬,以每667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98%磷酸二氫鉀100g兌水30~50kg噴施,主要防治麥蚜、吸漿蟲、白粉病及銹病并提高小麥抵御干熱風的能力。噴霧時要均勻,葉片正反均應著藥。噴藥前需留意天氣變化,應避開中午高溫、大風時段,噴施后24h內下雨,應重噴霧。
4 適期收獲
適期收獲的標準是小麥蠟熟末期,或完熟期植株莖桿變黃、葉片枯黃、籽粒飽滿為最佳收獲時期。小麥適宜收獲期較短,應適當調整和安排收獲。
農業(yè)與技術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