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當代著名詩人,評論家,國務院特貼專家。著有詩集《手工》、《高貴》、《簡明短詩選》(中英文)、《簡明長詩選》(中德文)、《大隱》(中英韓文)等15部,長篇報告文學、評論隨筆集各5部。曾獲《星星》詩刊全國首屆新詩大賽一等獎,《詩神》全國首屆新詩大賽一等獎,1990—1991年度全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前身),獲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首屆孫犁文學獎、聞一多詩歌獎、陳子昂詩歌獎等。詩歌作品被譯為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韓等多種文字。
我在地球表層刻下一刀
簡潔的刀法,與我的命運相似
飛鳥留在天空中的體溫
只有天空才能感知
風,什么痕跡也不會留下
一直往低處走,反而成為高度
我從未超越過別人,只完成了自我
我走了相反的路
我的偏執(zhí)抑或深刻
羞于后人勘測
手談
手指在棋子落盤之前
搶先摸到聲音
白棋落下,聲音發(fā)黑
黑棋落下,聲音泛白
只要兩人同在
必有一人心亂
你能到我的身體里來一下嗎
不要像刺,那么久地留戀疼痛
不要像牙齒,那么久地留戀糧食
不要像樹葉,那么久地留戀枝頭
掉了又長,長了又掉
不要像指甲,那么久地留戀手指
你知道:指甲會把手指帶向何方嗎
這些身體的樹葉,它們拼命生長
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快地
脫落
你能到我的身體里來一下嗎
像曇花,一下就是一生
在華山上,與徐霞客對飲
“再走一步,你將到達山頂
但是沒有人能夠越過自己頭頂”
你的影子像刀子一樣快
影子里居住著最后一個升仙的道長
我越想靠近你,你就越高
最高處永遠是一個人的舞臺
你坐在陽光身旁,神情不溫不火
我承認:我追不上你的影子
正如華山上的植被,緊貼巖壁
卻無法鉆進華山的內(nèi)心
華山以孤高名世,普天下
誰能與它齊名?云越低
越孤獨,樹卻越高越獨立
根扎一尺,樹高一丈
一動不動的飛翔,才是真正的
飛翔!天地之間的行云流水
游人只觀喧鬧、喧囂背后的故事
落在詩人筆下。詩人寫春秋
也寫風月,古往今來
只有一個名叫徐霞客的人
醉生夢死過一回
我渴望與這位獨具風范的行者
在山頂上相遇,我們席地而坐
簡明望著徐霞客
徐霞客望著簡明
其實人生只有上山與下山
兩件事,上山與下山
如同從二十歲走向六十歲
上山,你只管舉目
下山,你必須把姿態(tài)和心
沉下來
山的身體里藏著另一座山
一雙青花瓷碗在夜色中手談
聲音到達之前,我們前仰
或者后合,我們之間隔著一碗酒
和另一碗酒,隔著一個朝代
和另一個朝代
一碗酒一個百年
一碗酒幾個亂世好漢
酒是液體的華山,四十五度不低
六十五度不高:酒是山中山
華山是固體的酒,四十五度不高
六十五度不低:山是酒中酒
一碗不醉人,五碗不醉心
我們像一面旗幟為遠景所包圍
凡人行走在去天堂的路上
仙人在歸途
一個“戒”字,何等靈驗
短短一千四百年,就戒掉了虛旺的香火
戒掉了凡欲。由此可見:戒臺寺
年久失修的,不是佛法,而是人心
今天有大風,在京西門頭溝
氣流使俗塵失重,戒壇上的供品
戒繁從簡,去偽存真,它告示來者
止語,資慧
時光在佛牌上翻新,啟發(fā)佛年
更替,在戒壇大殿周圍
時光又是另外的神態(tài)
它慈悲而公益,像樹根一樣深邃
自省之路,從命運的源頭
出發(fā),路遇太多的五味雜陳
受戒不是一群人供奉同一信仰
而是同一信仰,光照所有人
1
去白馬寺,必然親往
否則邁入佛門的
便不是自我
世間三件事
不可替代,生死
和向佛
2
我來,是為了放下
放下頭頂上的、肩膀上的、手上的
腰間的、嘴里的、腳下的
心中的
3
頭頂上的,容易放下
它們自帶光環(huán),高高在上
遠離俗世和凡身
從未照耀、洗濯過我
肩膀上的,容易放下
壓力像榮譽一樣或輕或重
它們擠壓、按住我
而不是抬舉我
手上的,容易放下
機會和命運,它們從左手
倒騰到右手,再從
右手倒騰到左手
貨幣在流通中增值了
它們沒有
腰間的,容易放下
腰帶緊了,腰包就癟了
囊中之物并不常有
腰板從未硬過
嘴里的,容易放下
眼淚一入口就化
頑固不化之物
藏進了牙縫里
腳下的,容易放下
坎坷不平的路
既費腳力,又費鞋
還費腳印
心中的,更容易放下
它曾經(jīng)充滿過
私欲和貪婪
現(xiàn)在空了
4
走在我前面的人,心情急迫
他們此行不是為了放
而是為了取
走在我身后的人,也不會
放下,他們目中無人
當然也沒有佛
5
四面八方的雜念
從四面八方來
男人凈手
卸下一生的勞頓
女人凈身
叩上全家的頭
請香最多的人
請了最少的愿
一時的虔誠足夠一炷香
離開白馬寺后,腳步輕了
心思卻重了
6
有人此行,僅為開始
有人離去,便是永別
寺內(nèi)寺外的鐘聲養(yǎng)育了洛陽城
我來或者不來,古剎都在
故去的編年什么也不會帶走
一千九百歲的嬰兒,動靜如初
1
福泉古稱平越
“在平越城養(yǎng)足傷三日”
徐霞客寫成《黔游記》
平越今稱福泉
簡明在福泉城養(yǎng)神三日
寫成《平越驛》
2
歷史記載了勢均力敵的對手
平越驛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
早已拋在張三豐腦后
行者思。親臨道場,方能抵達
靈魂深處,正如善良的事物
一生都在回溯源頭
片刻欠下的,都是一輩子的債務
亡命天涯的人,何曾有過
真正的行走?
福泉的每一枝垂柳上,都懸掛著
與眾不同的柳葉,在清流與濁水間
誰在垂釣水質的春光?
貧富者的內(nèi)心,分藏著不同的流水
水聲,無法清點沈萬三的財富
正如閃電,無法擊中朦昧
在福泉,山正好
水正好,風物正好
人正好
3
生計凌駕于審美之上,千針萬繡的
面飾和頂冠,斑斕有別于走獸
讓穿行于叢林中的苗女,免遭射殺
布依男善舞,環(huán)首刀等手執(zhí)武器
伸長了手臂的力量和欲望
構成狩獵之后,歌舞狂歡的場面
六千歲的銀杏樹,未見蒼老
福泉的水土,使它胸懷中的春秋
風華正好
六十匹快馬的平越驛,大小正好
糧草正好,往來的信使
快慢正好
八十個驛卒,人手正好
古今都是客
天下皆親人
4
總有一些古往今來的人
和古往今來的緣分,遇或者不遇
天意似有似無
坊間口口相傳:南有葛鏡橋
北有趙州橋。福泉之謎被石墻所圍
里外各三層
敢為山者,無須海拔
福泉山自帶氣場
上不封頂,大地兜底
5
天無際
心無邪
造化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