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翀 鄭笑宇 陳金 張鵬飛 徐丹丹
[摘要]文章根據(jù)近幾年他人在對大學生消費行為上的研究篩選出了大學生較為明顯的消費現(xiàn)狀,總結了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在成因方面,從心理學的角度根據(jù)內因和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這四類外因中找到助長大學生錯誤消費行為的原因。并根據(j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加入大學生自身對于自己消費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主要問題;影響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0.142
1 消費行為概述
1.1 消費行為概念及理論
消費行為是心理活動的產物,消費者的這些選擇性行為是在一定的動機驅動下形成的,即經過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行為總是影響著階級或時代的道德風尚,它不僅意味著怎樣花錢,而且還和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相連。
1.2 消費行為相關概念
地域差異可直接導致大學生消費水平的不同,同時也可解釋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的差異。
當今大學生的消費不僅在伙食、服飾、交通等方面,更多的則是在人際交往和休閑娛樂方面的消費,并且他們還擁有廣泛的社交圈子,例如學生會、社團等。筆者將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初步分為客觀和主觀,即理性和感性。2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xiàn)狀
2.1 大學生的消費水平
一般來說,月平均消費水平較高的基本都是來自大城市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這一現(xiàn)象也是大學生消費支出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即使在消費水平上存在諸多的差異,但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還是可以得到一個較為合理的生活費用,也足夠維持他們的大學生活和學習,而缺乏良好的消費習慣,疏于理財,無意間讓很多花銷成為浪費,這才造成了每到月底錢不夠花的尷尬局面。也說明了大部分的大學生并沒有對自己的生活費進行一個合理的規(guī)劃,從而讓他們在消費中出現(xiàn)左右兩難的局面。
2.2 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和方式
他們渴望與他人建立友好的關系,渴望自己在團隊中有一個被重視的位置,因此他們積極地去尋求認同感,希望在團隊中得到一種歸屬感。但是他們忽視了建立友誼和團隊認同基本的相處方式,而是一味用經濟消費去建立這種聯(lián)系,這樣的消費結構很明顯是不合理的。
在客觀和主觀消費方面,很多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尚淺和對品質的鑒別能力較弱,并沒有具備在使用之前區(qū)分產品質量好壞的能力,那么由于這些生活用品的特殊性無法進行試用,只能是根據(jù)經驗,或者這時候就會出現(xiàn)很強烈的跟風,隨大流。這屬于前期存在理性思考但后期判斷能力不足的情況,雖然主要責任不在大學生本身,但總體來說,無論在客觀還是主觀上,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仍然可以看作是一種經驗性的消費。
3 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危害
3.1 消費目的模糊
第一,盲目消費,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在周圍環(huán)境和群體的影響下容易導致“消費潮汐現(xiàn)象”,其根源在于大學生高度一致的集體認同感。例如,盲目跟風、追求潮流而購入自己承受能力之外的物品。
第二,宣泄性消費,這種消費是指消費者在學業(yè)、感情或生活中遭受了較大困難,他們?yōu)榱诵箖刃母鞣N不暢快的情緒而進行的近乎瘋狂的不理性消費。
第三,沖動消費,它不是必需的消費,大多數(shù)是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消費,是一種非常態(tài)的消費。近年來很多西方節(jié)日的興起給商家增添了更多宣傳的噱頭,利用明星代言引起名人效應促使消費者進行購買以及瘋狂打折、超低價等宣傳標語的出現(xiàn),讓很多大學生忽略了該商品是否為自己真正需要而一時興起,在情緒興奮的狀態(tài)下沖動購買。而購買之后這些商品大多數(shù)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的則是閑置在一邊或者并不需要,無意間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根據(jù)上文中提到,現(xiàn)在的大學生的大部分花銷還是來自于父母每月給的生活費,這樣浪費的消費形式,長此以往不僅讓自己養(yǎng)成了隨性消費、沖動消費的習慣,也給家庭造成了一些經濟上的壓力。
3.2 負性消費心理
炫耀式消費,這樣錯誤的消費方式在現(xiàn)在的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而學生本身并不見得有這方面消費的需求,而是為了滿足自己在精神上無聊的心態(tài)和充滿好奇的心理,最后不僅給自己的錢包造成了損失,同時也是對消費資源的浪費。這種病態(tài)的炫耀式消費往往是由于大學生們出于與其他人攀比而做出的具體消費行為。
現(xiàn)如今,大學生的消費目的已經出現(xiàn)了嚴重的扭曲,消費更多的則是獲取心理上滿足的手段,正是因為這樣錯誤的消費觀念,促使了大學生在校園里炫耀式生活,攀比式消費在大學校園中頻繁地上演著。
4 影響大學生消費行為的主要原因
4.1 內在原因
根據(jù)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們動機的發(fā)展和需要的滿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需要的層次也存在高低的不同,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按照當今經濟的發(fā)展之快速,如今大學生家庭生活水平和條件普遍呈現(xiàn)上升趨勢,所以他們現(xiàn)在已經可以滿足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要,而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前文提到大學生大筆消費的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高端的裝扮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獲得別人的尊重,那么依照需要層次理論的觀點,這屬于其中的尊重的需要,只不過現(xiàn)在的大學生都過于追求表面上的形式,以這樣的形式獲得的尊重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只不過是自己內心的個人滿足。當這種更高的需要在大學生心中萌發(fā)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消費層次的不斷提升,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步入一種只為自我滿足而不顧實際情況的消費誤區(qū)當中。
4.2 外在原因
在校大學生大部分是初次離開父母身邊,父母因無法照顧其身邊而產生愧疚等情緒,繼而滿足其各種物質需求,無論該需求合理與否。
在學校教育方面,在校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且對現(xiàn)在大學生合理消費的引導也不足。
現(xiàn)今的商家會以大學生為主要消費群體進行一系列的廣告以及促銷宣傳等。今后會有更多的大學生因無法抵制誘惑去沖動消費,盲目消費。
5 針對主要問題的相關建議
5.1 培養(yǎng)理性消費的習慣
盲目消費、宣泄消費、沖動消費等消費方式屬于不理性消費行為,這樣的錯位行為一旦在其中得到了一點快感,就很容易深陷其中。面對這樣不理性的消費方式,應當注意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理性思維,養(yǎng)成理性的消費習慣。在遇到計劃外想要購買的東西的時候可以試試采用替換法來克制自己,想要買一樣東西的時候想想自己必須要扔掉一樣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遇到低價打折的商品想想自己是否需要是否缺少,還是只是因為便宜。如果只是覺得便宜就千萬不要購買,要知道買一樣自己不需要但便宜的東西其實是一種負擔。
5.2 正確認識自身需求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普遍還不十分成熟,在出現(xiàn)負性的消費心理時,僅僅通過替換法克制自己是不夠的,由于自己攀比心嚴重,加上身邊同學不乏有喜歡炫耀的習慣,從而讓自己有了從眾心理。正確認識自身需求,將身邊不利于自己的誘惑統(tǒng)統(tǒng)擋在門外,在災難發(fā)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對于大學生這樣抵抗力本身不強的群體來說,十分有必要。
6 結論
本文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探究,參考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xiàn)狀和現(xiàn)象整理出了一些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是針對消費目的模糊此類問題,可用替換法克制自己的沖動消費心理,培養(yǎng)理性消費思維,盡量避免宣泄性消費;二是如大學生存在負性消費心理的問題,建議存在此類問題的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需求,正視家庭經濟實力,杜絕攀比、炫耀、虛榮心態(tài)的作祟;三是對于大學生忽視發(fā)展性消費的問題,應該合理規(guī)劃每月生活費,正確認識自身需求,重視自身的長遠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