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紅梅
(吉林省長春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胃出血(Gastric Hemorrhage)是一種較常見的消化道出血,其病因復雜,多由急慢性胃炎或潰瘍引發(fā),此外,胃癌、飲食無度、外傷及藥物因素等也可能導致胃出血的發(fā)生[1]。目前臨床可用于治療該病的藥物種類較多,常見藥物凝血酶、蘭索拉唑等,但關于用藥方案的選擇則尚有不同看法[2-3]。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針對126例胃出血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展開分析討論,旨在明確凝血酶與蘭索拉唑聯(lián)用在胃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總結歸納如下。
本組實驗數據來源于我院診療的126例胃出血病例,數據搜集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入選患者均在接受臨床系統(tǒng)檢查后確診,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且與胃出血的診斷依據相符[4];無精神異常、藥物過敏體質及臨床資料不完整等問題。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年齡23~70歲,平均(43.2±5.8)歲;出血原因:胃潰瘍112例,胃底靜脈曲張14例。按隨機數表法分配患者至兩組,Ⅰ、Ⅱ組(63例/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文件書,且自愿配合此次實驗;兩組間各項基線數據的對比差異相當(P>0.05),適合統(tǒng)計分析。
兩組均在確診病情后接受暫時性禁食、營養(yǎng)支持、輸血與對癥處理并發(fā)癥等常規(guī)處理,在此條件下,Ⅰ組使用凝血酶2000U單藥治療,經生理鹽水20mL配比后口服,2次/d。Ⅱ組接受凝血酶與蘭索拉唑治療,其中凝血酶使用方法與劑量同Ⅰ組,蘭索拉唑用量取30mg,經0.9%生理鹽水100mL配比后靜滴,2次/d。兩組均接受1個療程(6d/療程)的臨床用藥與實驗觀察。
對兩組下述指標做記錄[5]:①臨床藥效;②大便隱血陰轉時間;③住院時間;④平均輸血量;⑤藥物不良癥狀。
臨床藥效:①顯效。出血癥狀在治療1d后得到控制,且血壓穩(wěn)定,內鏡復查無出血現象或胃管洗液中無新鮮血液;②有效。出血癥狀在治療2~3d后控制,且血壓穩(wěn)定,血容量充足,檢查提示血紅蛋白恢復至接近正常值;③好轉。出血癥狀在治療4~6d基本控制,且低血容量問題有所緩解;④無效。治療6d后未見相關癥狀與體征改善。
實驗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分析,經卡方和t檢驗,P<0.05,說明實驗數據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Ⅰ組的藥效比較,Ⅱ組患者在臨床總有效率的提高方面更顯著,數據經處理,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對臨床藥效的影響[n(%)]
Ⅱ組在大便隱血陰轉時間、住院時間上較Ⅰ組患者顯著縮短,在平均輸血量上較Ⅰ組患者顯著減少,數據經處理,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用藥對大便隱血陰轉時間、住院時間及平均輸血量的影響(±s)
表2 兩組用藥對大便隱血陰轉時間、住院時間及平均輸血量的影響(±s)
?
兩組實驗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的藥物不良癥狀。
胃出血的發(fā)生涉及因素較多,但超過75%的患者是因消化系統(tǒng)疾病引起[6]。其多是突發(fā)性起病,加上具有發(fā)展迅速、出血量大等特點,患者病死的風險較高。藥物止血是處理一般性胃出血的常用療法,但藥物方案不同,所取得的止血效果也存在明顯差異。
凝血酶的止血效果已得到大量研究實踐肯定[7-8]。其源自牛血或豬血,經口服后可形成大量蛋白質水解酶,并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相結合,催化產生纖維蛋白,使血液加速凝固,由此發(fā)揮止血的目的。而蘭索拉唑作為質子泵抑制劑之一,在抑制H+-K+-ATP酶方面有顯著作用,同時本品在酸性條件時還可發(fā)生性質轉換,通過形成次磺酸、次磺酰胺等物質抑制相關酶活性,使胃酸分泌減少,使胃內pH值提高[9]。相關資料顯示,對胃出血患者使用上述兩藥治療能夠取得較單藥治療更理想的止血效果,總治愈率可達92.5%[10]。本組實驗中,我們對此看法基本相同,Ⅱ組用藥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較Ⅰ組的74.6%有明顯提高;并且相比Ⅰ組,Ⅱ組患者在大便隱血陰轉時間、住院時間及平均輸血量方面也有顯著改善,實驗觀察中也未見患者發(fā)生嚴重不適,提示該聯(lián)合給藥方案的安全性也較好。
綜上所述,對胃出血患者使用凝血酶、蘭索拉唑兩藥共同治療,能夠顯著提升藥效,減少輸血量,加速患者機體的恢復,且具有用藥安全的特點,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