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后天失明的人最痛苦,可他不僅沒有被黑暗吞沒,反而用一顆熱誠的心照亮了身邊的農村孩子。
他叫郭岳,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郭廟鎮(zhèn)郭寨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
在他看似平凡的人生中,有太多不平凡的故事。
雖然失明,但憑著超人的毅力,他在講臺上堅持了20多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在黑暗中,又重新找回了光明。
郭岳,男,1966年10月出生,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郭廟鎮(zhèn)郭寨小學教師。20余年來,雙目失明的郭岳堅守講臺,用“聽聲辨位”“背課”“面批”等獨特的方式,扎根教書育人一線,用行動書寫著杏壇奇跡。2018年4月,他當選敬業(yè)奉獻“中國好人”。
2018年9月2日,重慶洋人街景區(qū)內,觀光索道穿樓而過,吸引不少游客體驗,成為山城重慶又一神奇建筑。
據(jù)悉,跨度長1000米的觀光索道已經營業(yè)近六年的時間,一直堅持5元錢沒漲過價,將隨著洋人街的拆遷而搬離。說起都市建筑最魔性的城市,那么重慶一定名列前茅,最近重慶穿樓觀光索道火遍全國,不少游客前去體驗,當游客乘坐索道向下滑行的時候,感覺非常驚險刺激。
說起都市建筑最魔性的城市,那么重慶一定名列前茅,最近重慶穿樓觀光索道火遍全國,不少游客前去體驗,當游客乘坐索道向下滑行的時候,感覺非常驚險刺激。
(據(jù)新浪網)
9月7日一大早,老人換上一身精神的衣服,這一天對于他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四代傳承他衣缽的人,會來看望他。
2018年9月7日,長春。長春琿春街附近,一間老式職工宿舍樓內,充滿了文化的味道,這里成了教師之家。歲數(shù)最大的老師102歲,剩下四位老師,最小的也已經43歲了。他們五人,是四對師徒關系,是“嫡系”的師脈相傳!7日一大早,老人換上一身精神的衣服,這一天對于他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四代傳承他衣缽的人,會來看望他。
(據(jù)光明網)
9月4日,李福昌講述自己作畫的初衷。家住西安的李福昌今年已60歲,在他的家中珍藏著200余幅自己為母親畫的肖像。為了讓病床上的母親笑口常開,李福昌堅持為母親畫肖像。
盡管其母在兩年前去世,但對于他而言,沒有遺憾,這些留下來的畫也將母親最后的時光永遠定格下來。
(據(jù)中新社)
盲人教師怎么管理20名學生的班級呢?
“我是讓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再讓班干部協(xié)助管理?!惫勒f,他平日里除了睡覺和吃飯,都是在學校里,和學生們在一起。
郭岳的耳朵特別“靈”。
“學生們舉手回答問題,郭老師看不見,學生在舉手時喊一聲‘我’,然后郭老師就可以通過聲音喊出學生的名字。”郭寨小學校長徐國杰說。
對于這個“特異功能”郭岳并不認同,“哪有什么異于常人的能力,只是付出了更多努力而已”。
初見郭岳的人,很多都不相信這是個盲人。他走路不需要用盲杖或者導盲犬,腰桿挺得筆直。
很少有人了解,這些年他是怎樣挺過來的。
新的信息,正常人可以用筆記下來,郭岳只能強制自己背下來。家到學校的距離,需要走多少步,他一遍遍在心里默念。
按照郭岳的身體狀況是符合相關退休規(guī)定的,但他一直不肯退下教學一線?!案鷮W生在一起我很開心也很充實,能看到學生取得優(yōu)異成績,我也很有成就感?!?/p>
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他所帶的班級成績一直較好,他的學生有不少考取了名牌大學,沒有家長和學生反對他任教,郭岳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
如今,郭岳已經是小學高級教師,一雙兒女在他的教育下也很優(yōu)秀。
(陶 恒)
1966年,郭岳出生于安徽阜陽太和縣郭寨的一戶農民家庭,初中畢業(yè)后考上了當時的蒙城師范學校。
在當時,這是非常令人羨慕的,意味著畢業(yè)后可以分配到學校當老師,捧上“鐵飯碗”。
畢業(yè)后,郭岳如愿進入家鄉(xiāng)的一所中學任教,圓了他的教師夢。
從1990年起,郭岳總感覺眼睛不適,視力下降得厲害。
沒過多久,一紙診斷書讓他如墜冰窟——視網膜晶體狀變性。醫(yī)生說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用藥也只能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最終有一天還是會完全失明。
那年他24歲,事業(yè)剛剛起步。
3年后,他完全被黑暗包圍……
“命運跟我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被疾『?,郭岳并不想離開熱愛的教育事業(yè),更不想年紀輕輕就成為一個對社會沒有用的人。
為了能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他申請從中學調到郭寨小學五年級教語文。這一年,他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在郭廟鎮(zhèn)名列前茅。
就這樣,他在這個學校一直堅持任教到今天。
一個盲人要想留在三尺講臺,要付出的努力超乎你的想象。
剛開始,寫板書,他有時會寫歪,有時重疊在一起。一次,沒留意走到了講臺邊緣,一腳踏空,摔在垃圾桶上……
他說,眼睛陷入了黑暗,唯有心能抓住光明。
“我看不見書本上的字,就把課文全背下來?!惫勒f,一般的老師是備課,而他是“背課”。
每次開學前,他都請人把教科書上的課文及學習資料從電腦上拷貝下來,存放到手機里,只要有時間就拿出來聽,一字一句背課文。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都打開手機,一遍遍聽錄音,然后,背熟、吃透……這是近幾年的“背課”方法,在沒有智能手機之前,他都是用復讀機。
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他把幾大本厚厚的講義全都裝在心里。視力越來越差,課卻講得越來越精彩。
對于失明的郭岳來說,“背課”還不算太難,最難的是批改作業(yè),對此,郭岳自創(chuàng)了“面批”。
在批改學生作業(yè)的時候,他把學生請到身邊,然后請班里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在旁邊朗讀,只要聽到不正確的地方就當面指出來,并讓學生及時改正,有時也會寫下簡短的評語。
如果是在家里,他就讓妻子幫他朗讀。
“比如說‘楠’,我會說左邊是‘木’,右邊是‘南’,但是兩個偏旁距離遠了,要讓學生注意?!逼拮诱f,她會提醒丈夫,指出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
編輯點評:
每每我們提到老師,都會贊美我們的老師,因為老師是非常偉大的,老師教書育人,教導同學們成長,而且是懂知識的成長,如果沒有老師,那么同學們學不到那么多的知識,老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同學們的人生之路。本文中的主人公郭岳,在人生事業(yè)的初期,命運卻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視網膜晶體狀變性,醫(yī)生說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用藥也只能延緩病情的發(fā)展,最終有一天還是會完全失明,為了繼續(xù)自己心愛的事業(yè),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學到知識,他自己研究出獨特的教育方法,“聽聲辨音”、“背課與面批”等等一系列屬于自己的教研方法,踏踏實實的扎根教書育人一線,用行動書寫著自己的不服輸?shù)娜松?/p>
20余年,郭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為出名,只為了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知識傳播給一些熱愛學習和思考的孩子們。沒有人是完美的,要有勇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方法總比困難多等等。這就是郭岳老師,在黑暗的世界里前行卻以美好的心靈帶給他人光明和感動。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每個人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在困難面前,我們只要想想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有像盲師郭岳等這樣一群不管生活給他們多大的打擊,都會靠著頑強的生命力活下去,而且還會把正能量帶給身邊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