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學生存在學習水平上的差異,使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提高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契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層教學對初中歷史教學的作用,然后探討了其具體應用,希望可以給初中的歷史教師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分層教學;作用;應用
歷史在初中階段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歷史知識,也能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促進其歷史素養(yǎng)不斷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卻表現(xiàn)出來了學習水平上的高低差異,部分學生能夠對歷史知識實現(xiàn)快速理解與消化,而部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則比較慢。因此,對學生采取統(tǒng)一化的教學,則會學習快的學生不能滿足,而學習慢的學生無法全部接受。所以,采取分層教學,就可以著眼學生實際,分別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 分層教學對初中歷史教學的積極作用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法,其可以起到的積極作用是非常顯著的,這需要歷史教師對其實現(xiàn)充分的認識。首先,分層教學法可以對學生實現(xiàn)精準定位,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雖然比較詳細,但是卻并未對學生進行定位,導致教學活動將所有學生作為了一個整體,“大鍋飯”式的教學模式,就導致教學活動與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因此,采取分層教學,就需要從合理的指標出發(fā),對學生展開分層,對學生作出層次定位。其次,分層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學不滿足,而部分學生無法完全接受,這就導致教學互動的有效性較差,尤其是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每堂課都無法完全掌握,時間一長就會降低其學習自信心。通過分層教學,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確保其能夠實現(xiàn)有效掌握,這樣便可以提升其自信心。最后,分層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歷史課堂產生更加濃郁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對歷史知識實現(xiàn)更加深入地探討,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歷史素養(yǎng)。
二、 分層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
(一) 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
要實現(xiàn)分層教學的應用,那么就需要先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在劃分學生層次的時候,不能只看卷面成績,應該將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歷史基礎、課堂表現(xiàn)等方面綜合起來進行評價,對學生合理劃分層次。一般而言,根據這些方面的綜合指標,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基本層次。發(fā)展層:這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學有余力,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一定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提高層:這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勉強對歷史知識實現(xiàn)掌握,但是并不牢固,認識也不深入,需要進一步提高,強化其對歷史知識的掌握?;A層:這一層次的學生往往學習水平偏低、歷史基礎薄弱,課堂教學需要重點關注其對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
(二) 教學目標分層及教學設計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就需要從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這兩個方面進行分層,為分層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比如在教學《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這一節(jié)的時候,在教學目標上,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對于發(fā)展層學生:需要對課本知識實現(xiàn)全面掌握,并且可以利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類似的問題,如:思考和認識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等。對于提高層的學生:需要對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的歷史背景、科舉制度、大運河等知識實現(xiàn)全面掌握,同時理解其中的歷史意義。對于基礎層的學生:需要掌握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的過程,以及科舉制度、大運河等基礎知識,主要是其中的歷史知識、人物等等。
在教學目標分層之后,就需要進行分層次的教學設計。學生的三個層次,具有遞進的關系,即從基礎層到發(fā)展層,是由淺入深的一個過程。鑒于這一特點,教師就可以設計分層教學任務,設計一個學習任務包,其中包含基礎識記、提高理解和發(fā)展運用三個階段的任務內容,然后將任務包分發(fā)給對應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任務包的指導下展開學習。
(三) 課堂上的分層教學實施
在做好前期的設計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對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進行全面。比如還是教學《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這一節(jié)的時候,教師先將隋朝統(tǒng)一、開通大運河、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取士制度、隋朝的滅亡等基礎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就可以轉入學生自學的階段,將設計好的任務包分發(fā)給學生,指導學生展開自學。對于基礎層的學生,可以發(fā)放基礎層(如這節(jié)課的導學案)和提高層的任務包;對于發(fā)展層學生,可以發(fā)放提高層(如分析隋朝滅亡的原因)和發(fā)展層的任務包;對于發(fā)展層的學生,則只需發(fā)放發(fā)展層任務包即可。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則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重點需要關注基礎層的學生,幫助他們對隋朝歷史的基礎知識實現(xiàn)牢固掌握,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提高層任務嘗試完成。而對于提高層的學生,則可以在其實現(xiàn)知識掌握之后,引導其嘗試解決發(fā)展層的任務包(如分析隋煬帝的功過評價隋煬帝,評價大運河的歷史作用、分析隋速亡的原因給你什么啟示)。而對于發(fā)展層的學生,則需要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教師適當點撥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實現(xiàn)拓展延伸。
(四) 課后的分層教學評價
利用分層教學法,還需要關注課后的教學評價,這就需要根據最開始所設定的分層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評價。比如還是在教學《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的時候,在完成課堂教學以及學生自學之后,教師就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對于基礎層的學生,主要評價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這可以通過抽查背誦的方式實現(xiàn)。對于提高層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分析隋朝的統(tǒng)一和滅亡的歷史意義來實現(xiàn)評價。對于發(fā)展層的學生,可以引入其他歷史情境,讓學生運用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的歷史經驗,來解決類似的問題。通過分層次的評價,可以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 結束語
分層次教學法對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具有非常顯著的教學意義,這需要歷史教師引起重視,對學生做好層次劃分,做好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設計分層,然后在課堂上分層實施教學,最后還要對學生實現(xiàn)分層評價,將分層教學全面貫徹到歷史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宋紅進.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略談[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6):110-111.
[2]楊小峰.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略談[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8):64-65.
[3]谷碧.分層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3).
作者簡介:
張涵,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