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華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針對心內科的急重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風險進行的研究,進而引申出對風險因素的分析以及應對策略。筆者在文中對我院曾經收治過的80位心內科急重癥患者的資料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和分析,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了了解并得出了結論:在心內科急重癥護理的工作中,主要存在著醫(yī)院和患者自身以及護理方面的風險。為了對以上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筆者提出了三點策略:對護理人員加強相關的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教育,強化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護理和技術流程,最后就是規(guī)范護理文件,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盡可能的降低護理工作中的風險。
【關鍵詞】急重癥護理;心血管內科;風險評估;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8..02
隨著國內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極速提升的同時,也使得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心血管相關的疾病的發(fā)病率也開始呈現逐漸上漲的傾向,尤其是部分心血管急重癥對患者可能產生相對較大的傷害,一些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血管內科的急重癥護理發(fā)生醫(yī)療糾紛的概率是比較大的,所以其一直都是醫(yī)院進行風險管理和防范的重要內容,心血管內科急重癥的護理風險不但會對醫(yī)院的服務質量起到一定的影響,同時還有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因此,在護理中盡可能的降低心血管急重癥護理中的各種風險,能夠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1 研究資料
筆者在本文中對我院從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內科急重癥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的研究與分析,經過筆者對患者的病例進行整理分析后發(fā)現:其中的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齡從36歲橫跨到78歲,且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其中患者的主要病例為心肌梗死18例,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有2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有22例,主動脈夾層和心力衰竭各9例。
2 結 果
筆者對本課題用到的80例患者病例進行了系統(tǒng)的回顧性分析,對在心血管內科急重癥中存在和潛在的部分主演的護理風險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心內科急重癥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三個大的因素:醫(yī)院因素和患者因素以及護理因素。根據筆者對我院以往的案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心內科急重癥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中,患者因素占比接近一半,約為45.8%,護理因素緊隨其后,占比38.4%,醫(yī)院因素占比最低,為15.8%。
3 風險因素分析
3.1 醫(yī)院因素引發(fā)的風險
心血管相關的疾病的治療周期是非常長的,并且心血管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是相當復雜的,這個情況意味著會產生較大的治療費用,對于部分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而言,通常會因為醫(yī)療費用相關的因素而產生一些醫(yī)療糾紛。例如在為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院方卻沒有向患者說清楚費用產生的明細,這些信息不對稱的因素會很容易產生醫(yī)療糾紛,而這種醫(yī)療糾紛又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對患者的治療以及恢復產生不良的影響。
另一方面,醫(yī)院病房的環(huán)境以及各種醫(yī)療儀器和設備都有可能會對患者造成負面的影響,醫(yī)院應該重視這些方面帶來的影響,盡可能的將醫(yī)院環(huán)境布置的更加健康和溫馨,這對患者和醫(yī)療工作人員都是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死氣沉沉的氛圍會令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同時還有可能會帶給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和思想上的負擔。因此,醫(yī)院需要重視以上的風險因素,同時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3.2 患者自身原因引發(fā)的風險
患者自身的原因是心內科急重癥護理中占比最高的因素,一般情況下,可以認為患者自身因素引發(fā)的風險包括以下三個主要的方面:
首先,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沒有正確的認知與判斷,進而導致自己對自身病情的過于樂觀或者是過于悲觀,進而走向心理的極端,可能會讓患者變得不愿學習護理防范知識,或者對自身病情變得非常敏感。這種情況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有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癥。其次,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病友的影響,悲觀情緒是最容易在病友之間傳染的,例如一些病友的病情得以好轉,患者依舊看不到治療和康復的希望,但是一旦病友的病情開始惡化,那么對患者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健康的建設也是心內科護理中的重要內容,因此護理人員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并做出有效的策略。最后,醫(y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沒有及時的對患者進行關心和慰問,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一些不滿情緒。醫(yī)療行業(yè)可以認為是特殊的服務行業(yè),醫(y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悉心的照料,穩(wěn)定患者的心理和情緒,才能夠讓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并得到迅速的恢復。
3.3 護理因素引發(fā)的風險
護理因素是心內科急重癥護理中第二大占比的風險因素,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部分低年資的護理人員比較缺乏臨床護理經驗,因而會導致其不能夠及時的、準確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甚至會出現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誤判的情況,進而完成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地惡化,或者是護理人員對一些不常見的藥品不熟悉,都有可能會導致風險發(fā)生。
另一方面,一些資歷較淺的護理人員自身的護理技術不能夠令患者滿意,甚至一些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都不過關,比如在遇到需要進行搶救的情況下,護理人員不知道搶救的步驟,不能對搶救進行有效的安排,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風險的發(fā)生。
還有部分護理人員在記錄相關的醫(yī)療護理文件的過程中,處理得不夠及時,甚至文件記錄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都不無法保證,一旦出現治療效果不理想或者患者死亡的情況,對護理人員都是相當不利的。
4 加強護理防范的措施
4.1 對護理人員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護理工作的風險相對較高并且具備著一定的特殊性質,護理人員首先要建立并強化自身的責任心,提升并恪守護理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盡最大的努力減少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另一方面,護理人員還需要系統(tǒng)的學習與工作有關的法律知識,堅持做到知法和守法,盡可能的避免因為自身的工作誤差而導致醫(yī)療糾紛。
4.2 強化護患溝通,嚴格遵守各項操作流程
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礎,才能夠順利的開展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首先要尊重患者的權利,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在采取一切治療方案之前都要提前通知患者并征得患者的意見,同時還要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最大化的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重視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水平的學習和提升,對自身的知識內容和專業(yè)技能不斷地進行更新,并且嚴格的按照各項技術流程進行執(zhí)行,充分地了解并掌握搶救的流程以及各種醫(yī)療儀器的使用方法。
4.3 規(guī)范書寫護理文件
在臨床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保證護理文件記錄絕對及時和準確,文件記錄的內容一定要真實可靠,并且符合患者的病例中的內容。護理人員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每一份護理文件都是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為了避免在今后的護理糾紛中占據被動和不利的地位,護理人員必須認真的對待和記錄每一份護理文件。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在心內科急重癥的護理中是客觀真實存在的,并且有可能對護理人員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只要能夠采取正確的風險防范手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護理風險,進而能夠使心內科急重癥護理中的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最終達到為醫(yī)院和護理人員減少不必要損失的目的。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風險預防措施,能夠從本質上提升對心內科急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譚 桃.急危重癥救治中的護理風險[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1.
[2] 李谷芳.全程護理在降低急診危重患者醫(yī)療護理風險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婦女:醫(yī)學前沿,2014(7):111.
[3] 衛(wèi)孟潔.關于心血管內科急重癥護理之中的風險防范探析[J].特別健康:下,2014(1):213-213.
本文編輯:李 豆